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13

第13章 奥巴马对华政策团队集结出发

2009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波洛西率团抵达中国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27日相继与之会晤。这位激进派众议员,在华受到礼遇,她虽然还借环保公义扯上人权,却也意识到美中关系是重要的双边关系,需要进一步加深美中双方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在不同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

波洛西访华之行,开启奥巴马总统就职后美中交往最密集一周。随后,美国总统苏丹问题特使、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代表团都先后访华,20多年前在北大学过中文的财政部长盖特纳则于5月31日到6月2日赴华展开“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稍早前白宫宣布提名犹他州州长乔恩·亨茨曼(Jon Huntsman,中文名洪博培)出任新一届美国驻华大使的举动,也相当引人瞩目。他在无异议通过议会的公听质询后,前往北京履新,肩负起总统对华事务总管、信使乃至美中国际关系危机处理艺术家的多重担子。

事实上,共和党人、摩门教徒、出身豪门并以美国第一位会说流利汉语(甚至会说“一口地道的闽南话”)、还领养了一位中国女儿的州长为荣的洪博培入选“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大使岗位”,意味着奥巴马费心组建的对华政策团队已然清晰成形,也彰显奥巴马用人不拘一格打破党派藩篱,实际上更能够超然运筹以人之长为己所用,在对华关系方面把握住准确方向、适度和灵活性。

49岁的洪博培是共和党内的温和派,可以说是自老布什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以来,美国委任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渊源最深乃至政治经济关系最贴近的一位驻华大使。他曾任商务部长东亚事务副助理,在小布什总统任内担任美国贸易副代表,以及他在州长任内的历练及对华商贸往来背景,使他将来足以为美中双边关系在贸易和环保两个重要领域贡献专长。他也是最早预见到气候变迁议题将成为美中合作关键议题的政治家之一,这个见解曾为现任国务卿希拉里所激赏。

洪博培8月11日正式卸任犹他州州长职务,并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此前他就任驻华大使的提名得到了国会两党的一致赞同。洪博培赴任前曾表示,自己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将把美国理念带到中国,任内将致力于美国与中国的人权对话方式“系统化”;在宗教自由、人权、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问题上直言不讳。

奥巴马对华政策团队的其他重量级成员,也无不深谙中国事务甚至中国文化,或者长期主导美国亚洲政策,这些“知华派”人士将直接影响乃至主导奥巴马未来对华政策和走向。他们包括:国安会亚洲事务助理高级主任杰夫里·贝德,这位重返白宫的克林顿时代重臣,也是汉语流利的中国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积累起和中国打交道的经验。他直接负责主管制订华政策,还是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项目主任。新任驻华大使洪博培也经由他向奥巴马力荐,足见他在奥巴马心目中的地位。

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职位仅次于美国外交头把交椅国务卿希拉里,曾任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副国安顾问,较深地涉入对台政策制定,在台海间穿梭了十多年,甚至还是美台“国安高层”交往渠道与模式的确认者。

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深谙亚太事务的学者型政治家,也是“美台同盟关系”的坚定捍卫者。

负责亚太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华莱士·葛瑞格森,曾在美国海军服役37年,太平洋军权在握。将负责监控亚太地区安全态势,评估亚太安全机制,审读研判有关中国军备发展、军事战略、对外安全政策的报告。

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德里克·米切尔(中文名米德伟),娶了台湾太太的高级军官,葛瑞格森的直接助手。曾赴清华大学学习汉语,也曾在台湾的英文媒体任职,他的台湾妻子李弘敏曾任台视驻美记者。他还是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而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琼斯更是这个团队的元老级核心人物,他曾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等军方要职,也是克林顿时代的重要智囊人物,如今这位儒将是每天清晨最早在椭圆形办公室和奥巴马总统接触汇报并提供决策建议的亲信。

加上与中国打交道不乏经验的国务卿希拉里、曾经学过中文的财长盖特纳,以及内阁两位华裔部长朱棣文、骆家辉,甚至还有自竞选时就辅佐左右的数位华裔智囊,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团队集结的精英人数和份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干练精锐的全方位团队,业已休整待命,在对华关系各个领域,将随时起到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平衡的作用,也将在推进美中高层对话以及多领域交流合作车轮向前进程中发挥润滑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迹象已经表明,未来美中对话中的“战略”和“经济”话题将区分对谈,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团队的各位精英人士,将各自扮演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值得期待。而其中不乏“中国通”、“知华派”的现象,也昭示美国本世纪内将更注重培养、遴选双语人才,作为对华关系利器,期冀产生知己知彼特异关键之效。

(5/2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