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51

第51章 美国特异文化DNA的消遁

美国流行歌坛天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oseph Jackson)在家里猝死,送医后抢救无效,洛杉矶加州大学医疗中心于美国太平洋时间2009年6月25日下午2点26分宣布其死于心跳停止。

神秘精灵般的一代巨星陨落,全球为之震惊,余波汹涌激荡,无异于一次社会文化娱乐界的大海啸。

杰克逊的猝然逝去,离他8月29日的51岁生日只差两个月。其实11年前的40岁生日前几个月,他已然为自己的后事与亲友商议了。那一年(1998)他不知何故冥冥之中把自己的40岁生日当做生命的大限,口口声声说自己“活不过8月底,我即将归天!”

据称“天王”这一“感悟”来自《圣经》的启示,他曾经引经据典地将《圣经》中所有与“40”相关的事,解析为悲剧或灾难的降临,并与自己的40岁年龄划上了等号。而他交代家人处理后事的遗嘱,则写明要把大部分财产留给世界上亟需帮助的儿童。杰克逊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他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他40岁那年直言:“或许我走了以后,世人会对我产生美好、永久的怀念,那些不利于我的谣言,绝不允许陪我入殓。”

“娈童案”、“性骚扰”等官司留言不断,怪病缠身,婚姻不幸,这个5岁就崭露音乐天分、与四位兄长组成“五兄弟”(The Jackson5)乐团登台演唱,11岁便夺得美国单曲榜冠军后渐成流行乐坛灵魂人物的“大哥大”,杰克逊一生创造不断,奇迹不断,麻烦不断,内心的焦虑烦恼也不断。

在辉煌的背后,杰克逊却有摆不脱的阴影和自卑,人生的追求与世俗的压力交织成的巨大矛盾,仿佛堵在他心头的大山,压抑而挣扎,盛名之下裹来流言蜚语;无法选择的族裔肤色,成功也另类,希望也悲壮。这个传奇巨星生前曾经靡费奢华,也曾避债形同流亡;出身卑微却崇尚皇家贵族文化,乃至世人皆知热捧的“天王”美誉最初也是他自行加冕。台上劲歌热舞形象超群迷倒多少“粉丝”,台下容貌扭曲行径怪异吓退几多歌迷。

因为是个黑人,杰克逊的肤色成为沉重的话题和难解之谜。世人也许更愿意相信他不惜花费重金并忍受生理痛苦做周身整形术,旨在“漂白”皮肤,背叛种族;而对另外的解释则将信将疑——他解释自己肤色的改变是因为患了“白癜风”,而且他的肤色很不匀称,必须要用浓妆来掩饰。

因为是个黑人,杰克逊迎娶白人的“摇滚乐之王”猫王之女,却遭遇了美国白人世界和种族歧视者的憎恨。幸亏他还不乏白人朋友:歌坛大姐大麦当娜、影星伊丽莎白·泰勒……

因为是个黑人,杰克逊所有超越了白人艺术家的音乐成就,也会被嘲笑甚至憎恨。哪怕他的歌曲讴歌世界和谐世界和平,也可能招来异样的眼光。

但对这个世界而言,杰克逊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甚或不只是流行乐坛天王巨星,而是一代美国娱乐文化的象征,一种“文化DNA”(葛莱美奖得主约翰·梅尔语)。这个文化象征无可替代,这种“文化DNA”更无法复制。杰克逊的逝去,他的歌声堪为绝唱,预示着一个文化娱乐时代象征的消逝,也昭示了美国一种空前绝后特立独行的“文化DNA”将消遁,留下的只有恒久的追忆、模仿、怀念、欣赏和叹息。

(6/3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