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
49454100000020

第20章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刍论(1)

阮博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是指将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首要目的,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还是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根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必须坚持理论支撑原则和内化外化原则。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内化 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对价值哲学问题开始了久违的大胆的探索。

随着我国价值哲学的系统深入研究所带来的渗透和辐射效应,到20世纪90年代初,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研究的视野。经过10多年来众多学者的辛勤耕耘和大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不断走向系统、深入和科学,一系列高水平、学术含量厚重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总之,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更科学的水平。“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经济价值的凸现,一些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产生怀疑,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有所抬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深化、科学化与现实中许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淡化、模糊化形成鲜明的比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仅仅停留于社会认识层面和学术研究领域,没有真正地、普遍地内化为人们的内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准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问题无疑就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直接的现实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内涵解读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简要地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意义。

“内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他在《道德教育论》中给内化下了个定义:“内化是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界对内化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并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邱伟光、张耀灿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对内化概念作了这样的界定:“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可见,“内化”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转化的过程,即社会意识形态移植于个体思想意识的过程。

“内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主体性。内化是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通过理性思考后做出的自觉选择。第二,实践性。内化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效果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第三,中介性。内化是连结个人和社会的桥梁,也是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的纽带。第四,复杂性。内化不仅需要个体内部知、情、意、信、行的协调和配合,而且还离不开外部力量的影响和作用。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是指个体自觉认同、自主接受和自愿吸收特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将之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过程。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是个体自觉、自主和自愿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是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意义进行理性认知和科学觉解的基础上作出的思想决定和行为选择,个体主体性非常明显。同时,必须指出的是,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实现必须以社会提供的一些条件为前提,即社会必须为个体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供一个“文本”和“平台”。单靠个体纯粹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由外在的社会层面向内在的个体思想意识层面移植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认同、接受和吸收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过程,即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相符合、相一致和相契合的过程。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是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由片面、肤浅走向系统、深入的过程。一般来说,原先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是低水平的,往往局限于某个方面,拘泥于某个层次。通过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移植,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将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和更加科学化。这是因为,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依据的,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基本上代表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解和认识的最高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功能定位

(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首要目的

社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研究,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其目的并不是研究本身。如果人们经过艰苦探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后,只是把它握在自己手里,一不把它进行广泛的传播,使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所获得的成果,二不把它用来解决任何思想矛盾和问题,那么,这种研究是很狭隘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实际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更重要的目的是促成其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帮助人们普遍地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即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要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从而有效地指导、激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更加全面而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作用。”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形成首先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才能实现。这是因为,个体意识是每个个体从自己所处地位出发、依据个人经历来反映社会生活而形成的,因而难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也是如此,一般带有严重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成分在其中,与社会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有较大差距。所有,个体只有不断地内化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才能使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更为科学。所谓更为科学,就是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主流看法更为符合、更为契合和更为一致。因为只有这样,个体才能积极适应社会,努力融入社会和主动参与社会,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加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