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
49454100000037

第37章 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双向互动(1)

袁娟

【摘要】传统发展观忽略人的发展,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割裂开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有力保证,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正是因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存在双向互动关系,所以我们应把构建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和谐社会 双向互动

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革演进。社会发展是一个多指标的综合概念,主要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观念、生态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发展。社会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相对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由此可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有着不同的规定性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割裂开来。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在不断创造自己对象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是通过他的社会实践将自己的内在需要、意志、愿望和才能等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外化。因此,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辩证统一性,二者存在着双向互动性关系。

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

(一)传统发展观

传统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或目的是经济增长。二次大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推行以经济、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方针,结果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贫富两极分化等多重危机,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人们不得不对已有的各种社会发展思想与战略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去我们谈发展,总是忽视人的发展状况,把人只是当作实现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而正是这种单纯的将经济增长或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人类由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峻的现实说明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的社会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实现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人的发展,它不过是实现发展的手段。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强调社会发展首先应该是人的发展,人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标。他明确提出新的发展观是“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社会发展应包括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提供保证条件的社会各方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目的。与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或目标相比,它应占绝对优先地位。可以说,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发展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

(二)主体客体化过程与客体主体化过程的统一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者。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我们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它既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活动的结果,又是制约人进一步活动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中的人,其自身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是相互塑造、共同发展的。人的发展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即他的自然环境不断被人化和他的社会活动关系等文化环境的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由此而表现了人通过自己对象化活动对环境进行塑造的主体客体化运动;而人的对象世界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自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断塑造人、影响人,由此而体现环境塑造人的客体主体化运动。正是在这种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人逐渐成为自己对象世界的主人,从而实现自己与对象世界的内在统一。因此,人的发展必然体现为人与人的对象世界的共同发展。

(三)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统一

任何现实的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发展绝不是社会关系以外的个人的发展。离开了社会的发展,个人发展的目标就没有参照系,就不可能知道个人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应该怎样发展。个人的发展绝不是抽象的人的发展,而是现实社会的要求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人表现出什么样的社会需求,他自己也就有什么样的自我发展需要,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使个人需要上升为社会需要,而个人作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主体,当他满足这些需要时,他就在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了个人的需要。因为,在个人的社会价值中,总是包含着个人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领域里,个人的需要也无一不同社会需要有关。个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和各种精神需要都是在社会中才有的。因此,个人的一切需要也都是社会性的需要,个人在社会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他的个人发展价值与社会的发展价值应该是一致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反映。

由此可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虽有着不同的规定性,但两者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目标。

二、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有力保证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无法实现,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自然的生产活动,是人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活动。综观人类历史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不是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质增长,而是人的潜能、个性的发挥和日益丰富,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物质体现。发展生产力既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又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本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相一致的,人从事什么样的生产活动,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和标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衡量人的发展水平的标准,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发展也就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生产力的发展,为人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物质生活资料,使人摆脱了贫困状态,并在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享受和发展。马克思曾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因此,人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致的。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料,就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事实充分说明,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吃穿住行量和质的方面都得到基本满足时,人就根本不能得到发展。

2.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的劳动性质的改变。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改变人的劳动性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类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若一个人在劳动中仍受到生存需要的支配,所从事的仍是艰苦和乏味的劳动,那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性质的改变,即达到劳动与享乐的统一。只有科学的、多样化的劳动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改变劳动的性质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劳动的科学化,即把物质生产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使科学技术融入生产中并与生产达到高度的统一。生产力对人的劳动解放的首要意义就在于改变了人的劳动方式,即使劳动者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逐渐缩小。“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将消灭旧式分工,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在社会生产中实行自觉的和自由的劳动分工,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愿交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从而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生产关系的完善为人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不管人们在主观上超脱各种社会关系,他们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性质和发展方向,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生产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关系决定着谁掌握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利用这些条件,即社会使哪些人得到发展,哪些人则不能得到发展;二是生产关系还决定着使有发展条件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获得发展自己的种种特殊权力,把由生产力创造的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条件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由此可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则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不必否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和物质条件方面,存在着比欠发达国家多得多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