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11

第11章 国际化发展与特色专业建设(1)

4.1浙大城市学院对会展办学国际化的理解

国际化办学是现代高校办学的一种趋势,而会展业也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因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办学国际化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推进,致力于在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和方法、学生、教学效果等办学国际化“五要素”上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接和接轨,提升会展办学的国际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4.1.1教师的国际化

会展办学国际化首先需要在教师层面实现国际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不停地变化,但是专业教师却是始终在一个点上发挥着长期的作用。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专业教师的视野决定着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会展教师国际化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突破,使其能够进行从汉语到英语的阅读,使其从中国的单一视界扩展到世界的多彩视界。语言的突破并非难事,但却是需要重视和花时间做的工作,需要营造氛围推进教师英语水平的整体提升。成长在长期的应试教学和哑巴英语教学环境里的专业教师,重点是进行英语口语的提升,一是课堂教学的双语改革。会展专业双语教学改革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所有有条件的会展专业课程中一步步地提升英语在课堂教学的比重,这不但是教师英语掌握和使用的发展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的双语适应和接受理解度。二是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学校和国家重视教育的国际化,未来教师们出国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为了适应专业交流和学习的需要,教师需要尽早做好英语方面的准备。学校既然已经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首先需要建立机制和目标,抓好教师队伍语言突破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以利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

会展教师国际化的首选措施是加大教师出国访问和考察的力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选拔专业教师,特别是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进行合适时间长度的出国高访。在时间上,半年或者一年是比较合适的。一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时间长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二是从成本来看,高访最主要的花费还是集中在机票和落地之时置办各种基本生活用品之中,而停留在国外时间段内的生活成本并不是很高。所以,三个月高访的成本和效果远不如半年或者一年的高访。三是半年或一年时间也可以很好对接学校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时间区隔。

当然,欧美的寒暑假时间还是与中国有所差异,但是基本还是能够对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专业教学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基本保障。

教学管理队伍的视野和水平决定着学校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和战略策略,决定着国际化这一战略的最终能否实现。时间成本是终极成本,在这个激烈竞争的高校竞争环境中最不能浪费的就是时间,时不我待。所以,应该加速专业教学核心干部队伍国际化的水平,并逐步淘汰不能适应国际化要求的管理干部。二是国家把留学或者高访一年(不少于360天)的人员认定为留学归国人员。学校可以通过派出教师高访一年来提升教师队伍留学归国人员的比例,作为会展专业教师队伍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三是加强教师高访期间的管理,引导其在高访期间对高访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考察和学习,防止身在国外却忙于国内事务的状况。当然,学校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对教师在高访期间系统性的全方位支持,有针对性地设置高访期间的考核目标,使教师能够安心完成高访。四是加强教师出国学习和高访的意识引导。使老师将出国学习和高访作为一种难得的机会踊跃争取,而非视为一种艰苦的任务退避三舍。

在未来引进新专业教师的标准上,学校也要把目标瞄准留学归国人才上面。

港澳台高校的教师中很多具有西方留学经历和博士学位,这保证了他们的教学水准、教学质量,而这些海归教师们带入的国际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很好地推进了学校国际化其他要素的发展。可以预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接下来留学归国人才会越来越多,这将使学校引进留学归国人才补充会展专业教师队伍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4.1.2教学内容国际化

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越来越多的会展双语课程,在教材方面也选择了国际经典教材。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会展教学内容这一块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是会展双语课程的程度问题。即合理控制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程度,使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外语教材能够有良好的接受。在这方面要注意的是,积极适应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教学效果为先,而且要防止为双语而双语,与教师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对称。所谓“积极适应”,是指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将双语程度控制在师生努力一把即可达到的水平上。双语课程的最后目标是全外语课程。

其次是会展双语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问题。未来双语课程不应该成为一种课程建设的类别,而是作为一种普遍要求存在;同时,在给予合适合理的时间内(比如3~5年),要求有能力和条件的任课老师将所有可以、应该双语的课程都进行双语化建设,即把双语教育作为专业的一种基本特色进行发展。在这一方面,不能小打小闹,修修补补,而应该整体性地操作,才能够实现脱胎换骨,整体性地发展。进行整体性的建设,并非搞运动,因为这里强调给予合适合理的时间,另外也需要认识到,如果不行动,未来和现在可能不会有大的不同,导致会展教育内容方面的国际化发展缓慢,空耗时间,贻误战机。

第三是会展教学内容国际化方面的灵活跟进的问题。教学内容国际化并非说采用了国际经典教材就实现了。不可否认,僵化地使用教材的现象存在于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材只是教学内容国际化的一个基础部分,教师需要以这个教材为基础和指引,进一步灵活跟进并引进国际上相关课程的最新内容、发展动态和最新理念,使用在课堂教学上。

4.1.3教学媒介和方法的国际化

“媒介就是讯息”的含义是新媒介的出现是社会即将发生变革的信号,而教学新媒介的不断出现,是教学方式方法发生变革的信息。教师们需要关注国际会展教学新媒介的出现和使用情况,及时引进适用的新媒介,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们需要加强教学新媒介使用意识和利用新媒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

会展教学媒介包括多媒体教室配置、互联网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课程资源共享建设等。目前高校普遍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和接入了互联网,开展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课程资源共享的建设,但是面临的问题是互联网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课程共享资源方面,师生接受度低和使用度低。

对于新媒介的利用问题,要使老师们知晓新媒介不仅是教学的工具,更是教学改革的工具。会展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国际化发展气氛和氛围营造的重要体现。这方面文化的建设,对学校国际化发展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为此,学校要注重国际上会展教学新媒介的使用情况和利用新媒介进行教学改革的情况介绍,引导会展教师参照国际标准进行教学媒介的使用和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国的教学方法还是处于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也导致了学生课外不必为听课做准备、听课效果差的局面。美国的教学形态很多是讨论式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做很多的发言和演讲,学生必须在课外积极准备,所以美国学生的课外作业和压力是很大的。有人会说:美国课堂的学生人数少而中国课堂的学生人数多,这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即便如此,教学新媒介的发展,也为学生人数多的中国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空间和更多可能性。会展专业教师需要积极地关注国际上会展教学对新媒介的使用情况,敏锐地利用新媒介进行会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将新媒介的利用作为自身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

4.1.4学生的国际化

会展国际化办学中学生要素的国际化,体现在学生以多元化的途径到多个国家进行留学,多个国家的学者到浙大城市学院进行学习、访问和交流这两个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消费者和评价者,通过学生的国际交流是实现高校会展办学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校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体现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合作项目“走出去”,为学生走向世界开通了多元化的渠道,成为学校国际化走得最前沿的要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国际化方面,不仅要追求“走出去”,而且要注意“引进来”,只有实现这方面的双向平衡,才是健全的国际化。未来学校可以设置这方面的指标检测体系,来考量学生国际化的双向平衡度和国际化的健全度。

学生是推进中国会展办学国际化的一种资源。当前,中国拥有数量庞大、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学生,对于产业化发展的西方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重要市场。正因为如此,学生可以作为学校推进国际化的一种资源,来推进办学国际化其他要素的发展。在商谈合作项目时,不仅对会展专业学生的交流数量进行商定,而且在会展专业教师的交流数量、对会展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和方法的交流方面都商定一个量化的指标。

4.1.5教学效果的国际化

这是一个结果的考量。前面这些要素的提升,最终都是为了提升会展教学效果服务的。包括会展专业教育和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会展学生培养质量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引入和打造先进的会展教学理念和资源,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水平、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会展专业学生。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才能说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专业办学的国际化。

我们也可以看到,国际上很多高校是因为某个专业特强而闻名于世的;当前的国际教育竞争状态下,实现综合性的强大已经越来越难以办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西方高校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自身资源和实力的相对匮乏性,新兴学校国际化的策略是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通过集中资源做强做大新兴专业,在某个领域和专业形成国际影响力,实现特色化基础上的真正国际化。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索特色化基础上的国际化。如何抓住国际国内会展业大发展的机遇,制定具体战略战术,将学校的国际化战略很好地落实到会展专业上,使学校的国际化战略在这个专业上得到完美的实现,是学校和专业团队面临的最为关键的课题。

4.2浙大城市学院港澳台会展教育平台构建交流

构建港澳台会展交流平台,是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港澳台是中西文化碰撞、结合得最好的地方,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高。通过构建港澳台会展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就近获得并学习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会展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且可以直接向港澳台高校学习会展教育教学的举措,特别是借鉴西方高校取得成功的会展办学经验。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程度,学习港澳台高校的会展教学理念与操作模式,要比直接学习西方高校的可行性和可模仿性要强些。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我们不应该回避模仿,只需在模仿基础上做好创新,即带着积极学习的眼光去接触、去寻找港澳台高等教育好的地方,对适合我们会展教育的地方加以模仿借鉴,并实现创新发展。

4.2.1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与澳门的交流

2003年12月,浙大城市学院与澳门旅游学院签订交流协议,建立了会展旅游师生相互交流学习的关系。每年采用学费互免的方式,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该项目从2004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澳门旅游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一所隶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旅游企业管理、文化遗产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及会展管理等学位课程和专业培训,为澳门和亚太区域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2005年6月,在浙江省省长和澳门特首何厚铧的见证下,当时担任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分院常务副院长的李寿福教授与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澳门展贸协会的代表签订了浙江省和澳门会展教育与培训合作意向书。

2009年9月,澳门经贸团访问杭州期间,在杭州市政府主持下,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分院院长张梦新教授与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澳门展贸协会的代表签订《关于澳门和浙江在会议、展览等合作意向书》,主要就会议、展览等专业教育和培训工作方面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