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17

第17章 创新创业教育与会展特色专业建设(3)

5.4.1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会展经济,实现紧密对接

2008年1月,浙大城市学院召开了创业教育研讨会,会议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将“创新创业”纳入浙大城市学院的教育体系,并决定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此为抓手推动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时任浙大城市学院副院长的庄华洁在会上表示,创业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教育,包括知识、方法、素质等教育;另一方面是实践教育,包括能力、技能等的训练。

自开展会展人才培养以来,浙大城市学院大力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杭州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形成紧密联系和互动关系,共同培养会展人才,服务地方会展经济。西博办一直坚持“深度拓展、项目驱动、两级管理”方针,紧紧围绕杭州城市的发展重点,进一步发挥西博办作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浙大城市学院作为杭州会展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从战略高度参与浙大城市学院的会展人才培养工作。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师生积极服务于杭州市各项会展活动,连续多年持续派出百余名会展专业教师及学生参与杭州市西湖博览会的策划、组织和现场管理服务工作,连续多年派出浙大城市学院教师和学生到西博办挂职和实习。

2010年还派出了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郁全胜老师到上海世博会杭州案例馆挂职担任副馆长,先后派出十余名学生参与杭州馆工作和西门子主题馆的工作。

5.4.2加强校企联合,打造校企合作的“共同体”,实现长远合作

我院会展专业聘请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行业协会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经理为院校的客座教授,为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承担授课工作、培训师资、指导学生实习。与院校教师一同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与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和专业发展趋势,并对专业发展提出建议,成为专业教育的学科带头人。例如,2010学年,传媒与人文学院聘请了杭州神州品牌公司金岗副董事长担任会展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节庆活动策划》的兼职任课教师,该公司曾策划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杭州站的全案。

我们还在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等部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挂牌为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积极派遣学生到各实习基地开展中期实习、毕业实习,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成为融学生实习、教师培训、学生就业为一体的实践基地。

根据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的岗位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依据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意向,实施定向人才培养机制。校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共同协商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期间,实践环节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由企业根据岗位要求进行方向性课程教学和实岗训练。建立校企双边定期互访、双向交流制度,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5.4.3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教学体系

我院会展专业根据会展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制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建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开展社会调查,聘请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等用人部门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工作;按照突出应用性、适应性原则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重组课程结构。以核心技能为轴心形成核心技能模块,以核心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形成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我们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体系中理论课、实践课独立设置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施“1+2”,即一节理论课加两节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改变实践教学、技能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结合会展市场的需要和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等部门的要求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策划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以“项目驱动”的理念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会展项目策划、运作、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现场教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们也注意建设与“一体化”教学体系相配套的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一体化”教材体系,加强文字教材、电子网络教材、音像教材、案例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

5.4.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会展专业的教师不但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我院的会展专业努力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积极引进会展业界人士担任会展专业教师,派遣会展专业教师到会展一线政府部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参与会展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运作,增加教师的会展专业历练,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政府会展部门、会展专业协会、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校内会展中心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管理专家兼职任教,建立一支多元化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5.4.5建立人才培养科学评价机制,改变传统考试评分机制

我院会展专业教学政策的另一做法是改变传统教学考核体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独立进行考核的模式,建立与“一体化”教学体系相一致的集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为一体的教学考核体系。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可以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作品展示、策划案例和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技能水平。增加综合性技能考核,提高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此外,还邀请参展企业、展览公司、展览会馆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工作,结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后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教学质量做出客观的全方位的准确评价和立体定位。

5.4.6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校园文化

实践出真知,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中。搭建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条件。通过创办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创业论坛、开设校内创业街,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常态化实践平台,为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把握创业提供一个重要支点。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在原有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的凝聚,大力开展创新性强、实践性高、集理论与实践探究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实现创新创业育人才的转变。

5.5会展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总结与思考

自2005年浙大城市学院“会展研究与服务中心创新实践基地”作为重要的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以来,中心一直致力于重点训练会展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特长和专门技能,培养和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其中尤以培养学生会展策划组织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基地成立后,先后组织学生参与了2008年、2009年、2010年西湖博览会广场造势活动、烟花大会等大型会展活动,使学生的会展策划、组织、管理等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5.5.1会展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取得的初步成绩

1.杨杰:创业新星看准网络会展

2010年12月1日,国内知名网站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最新发布“2010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的大学生创业富豪有101人,上榜门槛为资产100万元。浙大城市学院2007届广告系毕业生杨杰以1000万身价荣登排行榜第53位。杨杰的“中鼎文化”主要涉足传媒文化和会展产业。在校时,杨杰就接受了创业教育培训,并付诸创业实践。在大四那年,他成为了全国首个权威性、专业性、全国性的网络房交会的发起人和运营商,在2007年荣获“浙江省十佳创业新星”称号。

2006年底,杨杰跟朋友一起逛杭州的房交会,这一逛逛出了创业的念头。

他记得当时的房交会现场非常拥挤,观展效果不好,加上一年只有两次,根本无法满足购房者的需求。杨杰脑子一转,就想着要把房交会搬到网上去,充分利用广阔的虚拟空间实现网上交易。这就成了他的初创项目——房产中国网。经过一番资源整合,杨杰和另外两个学生合伙凑了100万元,再加上加拿大一家风投公司的100万元,揣着200万元,这三个大三学生就开始他们的创业之路,网站的名字叫中地网博广告有限公司。

2007年1月,公司正式成立了。杨杰不无自豪地说,这个网站是中国第一个网上房交会平台,也是第一个VR虚拟环视技术平台。这是他和公司的早期人马闭关三个月弄出来的成果,技术来自国外,却被他们第一个看中引入房交网站。后来新浪、网易也纷纷效仿VR虚拟环视技术。公司从大三一直开到了大学毕业,毕业后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内,公司赚到钱了。他看着公司的财富一点一点积少成多,心里却镇定得很,最多就是偷着乐。

金融危机袭来,房地产业远不如以前火爆,拥有资产四五百万元的公司随着另两位核心成员的离开而进行了重组。2008年初,重组过后成立了中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属30多名员工。公司的业务也从原先的网络拓展成了四块:房地产开发、媒体广告代理、会展以及新媒体开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使公司的资产再一次膨胀。到2008年下半年,公司资产翻了几番,杨杰也从当初的大学生创业者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富翁。目前,杭州中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我国房地产类专业网站“房产中国”(www.fczg.com)的运营商,并在大型会展承办、房地产广告制作、公司网站策划制作、平面设计、投资制作等业务上均有涉猎,是一家在业界初具影响力的广告公司。

2007年,传媒分院在杨杰的公司挂牌成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据悉,浙大城市学院在自己在校学生创办的公司挂牌尚属首次。学院每学期都安排学生到公司进行实习,学长对学弟学妹进行业务指导有着特殊意义。杨杰的创业成功给会展专业的同学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他也经常返回学校参加创业论坛,与学弟学妹们交流创业经验,并曾担任过浙大城市学院创业学院副院长。目前,浙大城市学院的多名毕业学生已经加盟该团队进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