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21

第21章 独具特色的创新综合实践基地:会展中心(3)

6.5.2“对内做小,对外做大”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

2006年,浙大城市学院与杭州市西博办合作组建会展中心的时候,就对会展中心是否要正式注册成一个法人机构进行了专门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会展中心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学院需要有很好的控制性;中心不求大但求真正为人才培养服务”。因而,会展中心没有注册成独立法人机构,而是作为一个学校的机构存在。

这里十分明确的是,虽然单独注册法人机构会有利于会展中心做强做大,但是法人机构作为参与市场竞争机构,有其独特的行为模式和经济追求,其价值观念必然会偏向经济效益,而非人才培养。另外,根据以往学校创办企业等法人机构的经验来看,失败的教训很多,往往相关经营管理人员通过学校管理上的疏漏获得利益,而学校最终却不得不为这些机构的亏损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这种做强做大是否是会展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是否对会展人才培养有利?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追求会展中心做强做大与会展人才培养需求的协调性,使基本定位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会展中心切实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在当时浙大城市学院与杭州市西博办合作的前提下,会展中心能够获得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已经足够满足会展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具有很好的后继开发潜力。所以,这里思考问题的基点变成了如何把握做强做大的度,使专业人才培养对会展中心有足够的控制度,从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会展人才培养。

为更好地实现会展中心和会展人才培养的紧密对接,做好“对内做小”,2008年学院将会展中心划归和隶属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所在的传媒与人文分院管理。这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符合科学发展的举措。正是通过这个平台,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已经初步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奠定了在浙江省内乃至国内的领先地位。

随着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在省内国内地位的基本确立,以及浙大城市学院把会展作为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专业,相关分院和专业在“对内做小”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会展人才培养的定位和需要,与时俱进地主导会展中心进行适当的“对外做大”发展,以便更好地盘活政府与社会资源,加速会展专业的特色化发展之路,进一步奠定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在全国的地位。

6.5.3如何操作“对内做小,对外做大”的战略

在“对内做小”的战略上,会展中心首先要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进行紧密对接。学校层面将会展中心划归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所在的传媒与人文分院管理,也就是基于这个思考。同时,在会展中心管理人员的配置上,也为实现这个战略进行调整。原先由学校领导直接担任的会展中心主任、副主任,改由传媒与人文分院院长担任主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负责人担任副主任。这一人事安排为切实落实“对内做小”的战略提供了保障。需要指出的是,人事决定成败。

人事安排能够决定一个机制是否能够成功运转,有时候由于人事安排方面的问题,一个很好的设想最终偏离了其本来的目标,做成了“四不像”的东西。人事安排凌驾于机构使命的情况在中国不少地方是存在的。

除了会展中心扎实做好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这一核心点对接深度之外,“对内做小”的战略还包含对会展相关专业辐射广度的要求。会展相关专业这里包括很多层面,具有浙大城市学院自己的特色:第一层是做好与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广告学专业作为Marketing communication设置在一个系中,而且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之前是作为广告学专业方向发展起来的。第二层是做好与传媒与人文分院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浙大城市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设置在传媒与人文分院下面的,更多的是从传播沟通的视角培养项目策划、文案和管理人才。这种设置与全国其他院校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置在商学院下面的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现出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人才培养的独特定位和理念。传媒与人文分院除了会展经济与管理、广告学专业之外,还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三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老师也可以将会展项目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同时会展项目运作过程中需要不少的摄影摄像、新闻稿件采写等工作,可以让这些专业的学生有效参与进来。第三层是整个学校层面,包括创意与设计分院的会展设计、商学院的会展旅游、外语学院的会展英语、信电学院的会展信息化等等。这些专业或专业方向从自己的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把会展中心的项目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之为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甚至发展出自己专业方向的会展特色。

“对内做小”战略的实现具有双向度,即在会展中心项目运行要积极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科研靠拢的同时,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也需要积极对接会展中心项目运行。这里面的内部机制构建也是很重要的,相关的操作是:

一方面对会展中心项目运行进行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双结合的考核,也就是要取得会展项目运作的成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带着学生参与会展项目的策划、执行和总结等。对于会展这一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的产业形态,使学生参与会展项目的过程是可以和会展项目运作的过程很好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有较好项目参与经历经验的专业学生,往往不是负担而是生力军。同时,对专业教师的考核中,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课堂,而是要结合考察他们在教学课程中与会展中心项目的对接和利用程度,将这一项作为专业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之一。

另一方面是对专业教师团队利用会展中心项目资源进行教学改革提出要求。推行“1+1+1”教改模式,即每个学期或学年“一位教师以一门课程对接会展中心一个项目”的教改活动。

“1+1+1”教改模式的教师进入会展中心的形式是教改课题研究。会展中心会提前将项目告知专业教师,以便教师更好地将会展项目参与设计列入教学计划,使中心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良性对接。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参与项目承接过程中的所有对外联络沟通会议、项目策划会议、项目执行过程和项目总结过程,并规定在会展中心办公的时间不少于1天/星期,最后以“完成教学案例”的形式结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教学案例不是项目总结,而是项目实务操作经验的重点记录与描述,以可用于以后课堂教学为目标指向。

作为教学改革课题,传媒与人文分院根据教师“教学案例”与“实际参与项目情况”,给予1000~2000元的教改课题经费,该经费从会展中心惠哺会展教学经费中支出。

“对外做大”是以“对内做小”为前提的,这里深含着会展中心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思考。“对外做大”战略是利用现有的品牌效应和项目运作实力,除了进一步对接好杭州市会展项目资源、浙江大学的会展项目资源之外,会展中心进一步在杭州市、浙江省范围内承接会展项目,进一步争取国内、港澳台的捐赠资金和设备。应该说,这方面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如杭州市各个区都有会展办,而区里的会展活动又多;浙江省各个市县的驻杭办事处,也常常需要运作所在市县在杭州市举办的会展活动;但是这些机构人员配置少,非常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像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这样背景的会展策划执行机构则是让他们放心选择的对象。目前,这些机构都有向会展中心发出合作的要求,并有一定的项目合作。另外,包括浙江省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举办会展活动,也会慕名联系会展中心或者是由西博办推荐到会展中心。可以说,在项目资源方面,会展中心目前面临的远不是没有项目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适合会展人才培养的项目进行运作的问题。如会展中心目前承接比较多的是会议项目,面临着展览项目、活动项目的进一步承接和开发;又如如何选择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会展项目进行长期合作,等等。另外,现在一些港澳台知名企业家乐善好施,愿意支持国内教学,所以可以积极联系相关人士,获得港澳台地区企业和企业家对会展中心基础建设的资金支持,促进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的壮大。

除了项目的扩张之外,“对外做大”战略还包括影响力的扩张,不能只局限于浙江省,要覆盖至长三角、扩张至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也要有国际意识。这方面,会展中心除了加强推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争取全国的领先地位之外,具体的做法是:聘请国内知名的会展专家学者和资深会展人士担任中心顾问和兼职教授,确保项目执行的高水准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建设国内会展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会展课题合作研究,争取获得有影响力的会展研究成果,建设长三角地区会展实力研究机构;开展会展项目运行合作,打造全国性的实力会展策划执行机构,等等。

正是在这个机制灵活、独具特色的校内实践基地上,浙大城市学院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高级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有了运作平台,并不断通过自我创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