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35

第35章 会展师资教材建设与特色专业建设(2)

11.2.4会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会展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层次和质量,改善专业师资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来达到匹配会展市场需求的目标。因此,会展师资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会展专业学生需要高素质专业教师的有效引领,需要富有敬业爱岗教师孜孜不倦的专业指导。只有树立会展专业教师的学习标杆,确定目标与追求,才能坚定会展师资团队“爱与责任”的为师意识,巩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理念,才能做好会展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教学工作。浙大城市学院在会展师资建设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1.加大会展专业师资的培训力度

提高会展专业教师的市场前瞻意识,对会展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未来几年社会急需哪方面人才做到心中有底,有所展望,浙大城市学院加大了对会展师资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逐步树立会展专业教师“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意识,加强会展教师对市场分析能力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会展专业的“特色”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走出去,积累实践真经。浙大城市学院先后选送两位专业教师赴德国学习系统的会展课程并获得由德国政府及培训院校颁发的证书;先后共选送七名教师在杭州市政府西博办挂职,参加大型会展组织活动、另派一名教师接受美国CEM课程学习,取得国际展览联盟IEAA“会展注册经理CEM证书”。通过走出去,会展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渗透到会展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教与学有所侧重,使会展学生更了解会展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也使会展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就能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请进来,师生与业界互动。浙大城市学院会展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政府、协会、会展企业及其他院校的会展专家与学者来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有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竞赛点评等。

通过请进来,来自会展业界从业人员或企业家的“言传身教”互动,优化了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展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为会展师资团队的建设打好了基础。

(3)鼓励教师自我导向型学习。有计划地安排会展专业教师到在杭会展企业或会展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了解和掌握会展专业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的实际运作环境和发展趋势。

鼓励会展专业教师培养“自我导向型学习”的学习习惯,推动会展教育进一步接轨会展市场,进一步为社会服务。同时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与保障体系,激发了会展师资团队自我导向型学习的热情。

(4)模拟会展环境的实践及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鼓励会展教师在校会展中心进行项目管理模拟训练,模拟会展企业的岗位、分工与职能,模拟会展企业的业务环境与流程,并按会展项目实施方案的功能模块进行岗位分工,考核会展中心员工与会展专业教师及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检验相结合,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同时,达到提高会展专业师资团队个人职业素养的目的。

(5)校企合作为会展教师营造实践基地。浙大城市学院实践基地的建设也非常广泛,通过实践基础建设,使会展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会展实践性工作,掌握技能。如一年两期定期协助义博会参加广交会推广活动,参与“中国玫琳凯领袖年会”的组织与管理。会展教师团队在与会展企业的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展项目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了更丰富的业界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2.加强对会展师资的组织与管理

浙大城市学院在会展师资建设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专业侧重,科学合理地加强了会展师资团队的组织与管理,提出了团队建设的进一步要求:

第一,会展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与素质,能将前沿性的专业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能获得学生的欢迎;第二,会展专业教师要具有会展专业实践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具备会展专业的职业素质、技能与操作能力,能将会展专业实践能力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第三,会展专业教师要分层次、等级和类型,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实训能手、教学操作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等。

浙大城市学院对会展专业师资的组织与管理逐步启动了一套层次清晰、要求明确、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考核程序:引进博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的理论型教学人才2名,具有丰富业界工作经验并担任重要会展项目管理工作的人才1名,从其他教学岗位调配适合会展教师团队的年轻师资3名。结合会展中心8名核心骨干教师,目前浙大城市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会展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师资队伍。

3.加快会展师资团队的学习型团队建设

目前,会展专业教育不缺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的“理论型教师”,但普遍缺乏具有丰富会展专业知识,加强会展策划与会展营销及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双师型”会展教师。而一支合理的会展师资队伍应是由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师、专业理论实验教师和“双师型”会展教师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备完整育人功能的会展教师团队。因此,通过教改来优化会展师资队伍是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可以通过对会展专业教师的培养、紧缺人才的引进以及聘用兼职教师来进行会展师资队伍的优化,也可采取“回炉”的培养方式,鼓励和提倡会展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会展企业进行生产与实习,进行会展项目的实际操作,提高会展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改变会展专业教师“眼高手低”的现状,促进会展专业教师向“学习型”方向发展,加快会展专业的“学习型”师资团队建设的步伐。

4.建立健全会展专业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浙大城市学院将会展师资队伍的建设纳入特色专业发展战略,根据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出科学的学科与个人提升计划,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会展企业的工作实践。制定激励政策引导会展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会展企业的工作实践,以此提高会展专业教师的会展专业实践技能和操作技巧,通过对专业教师在会展企业工作与实践的评估,确定其获得相适应的业绩分值。

(2)鼓励专业教师指导或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各类赛事。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并以会展专业学生在不同大赛所取得的成绩作为一项考核指标来评定指导教师的相应教学业绩,鼓励专业教师向专业“教练”转变,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政策。

(3)运用补贴、晋升职称、合理调配等手段强化个人提升。为会展专业教师的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进修、学术交流、论文与专著等,都有相应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对专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如运用补贴、晋升职称等方法。

(4)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为实现会展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进更多的会展师资配合特色专业的打造与会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浙大城市学院建立了系统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如采取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来调整会展师资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5)积极引进境外资金资助教材建设。浙大城市学院利用境外交流与项目合作的机会,紧紧结合学校会展专业发展实际和教师团队建设教材建设的现状,积极争取引进境外赞助资金项目资助教材与教改工作,全面调动了教师团队参与教材建设的热情。

会展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浙大城市学院始终将此项工作纳入系统工程进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推进,既从历史的眼光确立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又以具体的举措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做到目标性和操作性统一。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师团队上下一心促教改,形成合力搞“特色”,不少教师将教改中的问题、思考与解决途径写成论文,在全国发表了如《德国会展教学体系考察》、《突破会展教育发展的瓶颈》、《推进双元制会展教育》、《德国会展教学体系考察》、《我国会展教育师资建设策略》、《会展教育模式如何在实践中创新》、《会展教育如何匹配市场需求》、《中国会展英语教学问题研究》、《会展教育中试卷分析的过程及效果研究》等具有一定影响力及研究价值的学术文章,形成了一个在思考中谋划发展,在实践中找到解决方案的团队,使会展师资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1.3会展教材的建设要结合会展业动态发展的实际

11.3.1会展教材建设滞后行业发展的实际

会展教材是教师组织会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会展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会展教育课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定向性与能力观、应用性与基础观、整体性与过程观。应用型导向的会展专业教育课程,应以会展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的训练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因此,会展教育课程应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为依据进行教材建设。应用型高校会展教材体系更需教材呈现形式多元化、教材内容前瞻化,不断充实、创新与完善,使会展教材更符合专业化需求,但目前我国的会展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部分会展高校自编教材的内容和体系雷同。重复建设是目前大多数会展高校自编教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基本在原有教材的结构体系基础上扩充、添新形成,或在其他的学科教材基础上进行嫁接。因此,会展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缺少独特的学术见解及会展专业的行业观点,不能有效地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行业的知识点与技能点。

(2)会展教材建设忽视了系列性教材的建设。现会展教材有一个非常负面的现象,就是绝大多数都仅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会展教材体系中缺乏大量系统配套的系列教材。与理论性教材开发相比,实践(实验、实训)类教材严重不足。

实践类教材的开发更需创新精神、需更多的投入和更针对性的内容,这对会展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3)现行会展教材版本不能及时反映行业发展趋势。会展业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与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而不少教材的作者在编写教材时没有直接接触会展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活动,不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应用、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从而导致会展教材的内容开发滞后或脱离实际应用层面。

(4)会展自编教材选择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现行会展自编教材由于是在相对较紧的时间下开发建设的,不仅在内容上拼凑,在知识体系方面也没有系统化,而会展院校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又找不到好的教材,随意选用。其后果就形成教学随意性大、教师对新教材理解分析能力不够、教学方法选择出现偏差,导致会展专业教学目的无法预期。

11.3.2提高会展教材建设需建立与健全运作机制和保障体系

高质量的会展教材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培育、教学团队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等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是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既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深入开展教学工作研究的必要途径。实践证明,对会展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材是构建教学团队的重要指标,会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浙大城市学院采取了以下方式来保障和提高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

(1)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教材建设。浙大城市学院为积极参与会展教材编写工作的教师提供时间、教学与办公的便利条件,对优质教材提供出版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