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05

第5章 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1)

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会展人才紧缺以及国内会展人才培养刚刚起步的背景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杭州市政府积极构建了校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城市会展研发中心,以专业教师团队、专职员工团队、专业学生团队为核心,将政府资源、学校后勤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2.1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和项目来源

2.1.1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平台

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城市会展研发中心(简称会展中心)是浙大城市学院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平台。会展中心由浙大城市学院与杭州市政府会展主管部门联合举办的校内综合教学实践基地,其基本目的是通过该中心,承接政府和社会会展研究课题和会展项目,并把这些项目转化成会展人才培养资源,以项目驱动为理念,让学生在本科学习的阶段能够全程参与会展项目的运作,实现项目参与的日常化,从而实现高级会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于会展中心的发展历史、基本架构、三大职能、运作机制、发展战略等,请参见本书《独具特色的创新综合实践基地:会展中心》章。

2.1.2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来源

顾名思义,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首先需要有会展项目。

很多学校也有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或曾经尝试构建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最终效果不是很理想或没有成功,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项目,或者根本就无法承接到社会的实际项目来服务于人才培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实的项目是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的会展项目的来源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杭州西湖博览会项目

每年一届的杭州西湖博览会项目都有100多个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项目。

其中一些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都需要寻找社会会展机构进行承办。

在杭州市政府积极推动市政府机构与浙大城市学院进行政产学研合作的背景下,以共同培养会展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我们邀请了杭州市政府会展办共同组建了会展中心,并邀请了杭州市政府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的主任担任会展中心的顾问等。与政府的紧密合作,保证了会展中心能够优先获得承担和参与杭州西湖博览会项目的机会。

政府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是愿意把会展项目交给社会会展公司还是浙大城市学院的会展中心?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机构实力和附加价值。

首先是会展中心与社会会展公司的实力比拼。会展中心拥有专职员工团队10人,专门负责项目的承接、策划与执行。这支专职团队保证了社会实际会展项目运作的质量和成功。10人规模的会展公司在浙江省并不算小,浙江省社会上的一般会展公司的员工团队也基本都只有10人规模,有的甚至更少。与社会会展公司不同的是,除了专职员工团队之外,浙大城市学院还有一支8人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和数量众多的专业学生团队。专业教师团队中多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精通会展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并对国际会展业的运作有较深的研究和了解。这支专业教师团队在会展项目运作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好的顾问、策划和参与作用,确保会展策划方案、执行的高质量。专业学生团队也是一支有生力量。

会展业的业态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专业学生团队在专业老师带领下进入项目运作,特别是执行阶段,素质整齐具有专业水准,并作为教学活动管理方便,专业学生团队在会展中心的项目运作中更像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正规军,使得社会会展公司望尘莫及。这三支团队整合出来的优势和战斗力,是社会会展公司所不具备的,是会展中心的优势和实力所在。

其次是附加价值。政府将项目交给社会会展公司运作,也能够确保会展项目高质量的完成。但如果将会展项目交给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运作,则会增加一个政府十分在意的附加价值,这就是会展人才培养价值。杭州市政府在推进会展业发展中,把推进会展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和战略举措。因此,将会展项目有意识地交给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承办,让会展中心在保质保量完成会展项目运作中,同时开发出项目的人才培养价值,成为杭州市政府会展主管部门的价值取向。

除此之外,杭州市的8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都设有会展办这一机构,也拥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会展项目,需要开展很多的会展活动。在西博办的带领下,这些编制少、人手缺的区市县会展办也把与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合作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工作策略,将一些会展项目交给会展中心承办或参与。这为会展中心带来了丰富的项目资源。

2.浙江大学国际会议

作为中国一流学府,浙江大学每年召开的国际型学术会议约有100场,同时还有大量的校内活动、小型展览等。以往这些会展活动的运作,往往各自为政,由不同学院主办,结果是很多博导教授繁忙于细琐的会务活动,做的是与自身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相关运作也不够专业水准。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理念的指导下,浙江大学会展活动,特别是一些国际会议,慢慢开始寻找社会会展公司来运作,而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作为浙江大学自身内部的一个实力会展专业运作机构,自然有不少优先权。由于会展业快速发展,社会会展公司有些鱼龙混杂,一些会展公司不诚信运作造成了一些社会机构,特别是政府机构、高校等对社会会展公司的不信任。政府机构、高校等机构更愿意把自己的项目交给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这样背景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会展机构运作。

其实,每个学校都会有各类会议、展览展示和活动,可谓数量众多,数不胜数。如果学校层面加以引导,将这些会展活动开发成会展人才培养资源,则每个学校的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都可以运作起来。但是这方面会遇到的阻力是:

相关学院会觉得自己有一批专业老师、行政人员和学生可以组织起来进行会议运作,交给会展机构做,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需要承担一笔费用,会增加支出。

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是学校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和具有“将后勤资源开发成人才培养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学校导向,市场机制”下的校内会展项目运作。所谓“学校导向”,是学校积极主动地引导,甚至可以直接出面牵线搭桥,促进某些校内会展项目的学院和校内会展人才培养基地的合作。需要注意的是,校内会展人才培养基地不需要也没有能力承担所有校内的会展项目,只需有选择地承办有人才培养开发价值的会展项目。

所谓“市场机制”是主办学院将会展项目交给会展中心承办时,是需要付费的;双方通过议价达成合作;在校内会展基地有优先权的基础上,也可以寻找校外会展机构承办会展活动。另一方面是校内会展人才培养基地提供服务的性价比问题。首先是价格合理。因为是校内的服务与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基地,不以盈利为目的,报价往往只是接近维持基地日常运作和专职员工开支需要的成本性价格。这样不至于让学院觉得把项目交给校内会展人才培养基地运作增加了自己一大笔开支。其次是服务质量的问题。要让主办学院觉得交给校内会展人才培养基地运作,会议质量和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付出的钱很划算,得到的服务物超所值。这方面,学校需要走出的一步是建立会展项目运作的企业编制的专职团队,纯粹靠专业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实际的会展项目是不现实的,不具有持续性和可靠性。在给政策的前提下,学校也要建立机制,让校内会展人才培养基地“自负盈亏,自我养活”,以保持基地的活力和战斗力。总之,如何解放思想,做好内部挖潜,做活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个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落实的工作。

3.社会会展项目

通过不断的努力,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在社会上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不少公司、各市县驻杭办事处等都纷纷联系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并建立合作关系,在杭州市会展业界,会展中心先后获得了杭州市十大营销策划机构、2010年上海世博会优秀服务奖,承办的多个会展项目获得杭州市会展业评比年度金奖。

除了承办会展项目之外,会展中心还获得了大量社会会展机构会展项目中的某些外包工作。会展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一个项目的运作往往是多个企业参与,各自发挥专长,实现高质量的会展项目运作。正是这个特点,会展中心也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专长,源源不断地获得了社会会展公司承办会展项目的一些外包业务,包括项目策划、会展设计、人员接待、会展人力资源提供等。

以往一些人担心能否自我养活的情况根本不存在,更多的问题出现于:这么多项目如何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选择?在项目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市场强势,确保会展中心人才培养的基本使命和目标不被边缘化?

浙大城市学院正是以其独特的校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会展中心为平台,源源不断地从政府机构、学校内部和社会机构中引入会展项目,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自收自支养活10名企业编制员工,在实现盈余的同时,更是有效地创建了国内为数不多、充满活力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为自身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和教学案例,使会展人才的培养建立在日常化的会展项目运作之中。

2.2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三支团队

1.专职员工团队

目前会展中心专职员工团队人员10人,这些员工为企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人员经费由会展中心自收自支,用项目运作盈利养活。经过两年的运行,浙大城市学院已经成功实现了专职员工团队的自收自支,并有所盈余。

专职员工团队是会展中心项目运作的核心团队,为会展项目的顺利承接和成功执行提供了队伍的保证。校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要有市场所需要的执行力和竞争力,必须建立这样一支专职员工团队,并自我养活。没有专职员工团队是很多高校建立类似机构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要构建专职企业编制团队并建立自我养活机制,对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内心造成挑战和压力。很多高校管理者因为“万一不能实现自我养活怎么办”的疑问而停止脚步,不愿意承担冒险。其实,既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思考的重点为何不落到“如何防止不能自我养活”问题的解决上呢?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中心刚刚组建时,就是校长、副校长亲自挂帅的,政府部门也派出了会展办的主任、副主任的强大阵容参与会展中心的组建工作,双方进行了高效的磨合和资源的引入机制建设,最终使会展中心发展壮大。同时,需要选拔一位负责会展中心项目经营的人才,让他具体负责挑起养活会展中心专职员工团队的担子。浙大城市学院在这方面的操作是:抽调学校教育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到会展中心担任副主任,享受学校中层干部待遇,负责项目运作,承担通过项目盈利养活专职员工团队的任务,做到“有位子有担子”;在学校和政府给政策和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会展中心经营管理副主任的绩效考核和奖励,促进其工作积极性。

这里需要强调是,专职员工基本团队一定是自我养活并且是企业编制的。

有的学校为了显示重视,给予专职员工基本团队事业编制,这必将造成会展中心最后的运作行政化,缺乏市场竞争力、项目承接动力和执行力;而且由于事业编制的稀缺性,会造成中心在进人选人方面受到过多的干扰,引进来的人不能真正很好地挑起项目运作的担子。

专职员工团队的基本任务是在项目运作中进行学生指导,项目运作是其核心任务,学生指导是其辅助工作。所以,在考核方面,会展中心对专职员工团队进行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也就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专职员工团队成员在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运作(目标考核)的同时,要带领和指导学生展开会展专业实践(过程考核),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与会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既是负担,又是项目工程运作的力量。与此同时,浙大城市学院在承担的会展项目运作策划中,既注重结果,千方百计取得最佳的执行效果,又注重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价值挖掘,在项目策划期、执行期和总结期都认真设计课程对接和学生参与等,做好项目的教学价值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