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它不仅可以传递乡村优秀的文化传统,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为新农村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正确的行动蓝图,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所以,农村文化的重建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还较为滞后,无论从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还是从目前的农村文化发展现状来看,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都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城市化进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农村原有的传统文化体系正在瓦解,而新的适应当前农民需求的文化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从目前的农村文化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视角主要是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领域,传播学的研究视角还相对较少。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与对策建议。其中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许多学者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归纳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其一,从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的角度,论述新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意。有学者认为“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有学者还从更为宏大的视野将农村文化建设放置在中国整体文化繁荣、发展之中,论述它的战略意义。
其二,从农村文化本身发展的角度,强调农村文化建设在保护、传承农村优秀民间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有学者指出,当前农村民间文化正在大面积淡化、遗忘或变异,甚至沦为商业化的工具。农村民间文化大量流失的背后有着诸如民间组织的解体、农村精英的外流、民间文化政策的失误等多方面的政治社会原因,其结果则是进一步导致了农民社区生活的离散性和农民文化认同感的弱化。
因而主张,新农村建设中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着力点既在农村之内,也在农村之外,需要一个切实有力的社会支持的大系统。
其三,从农村社会发展及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振兴农村的重要价值。例如,有学者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是加速中国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还有学者从乡村变革的角度探讨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整合、和谐社会构建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认为农村的经济改革使传统性的农村文化、价值规范发生急剧裂变,从文化层面反映了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得变迁过程,为现阶段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心理条件,但同时又产生出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同时有学者观察到,乡村精英身份地位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村文化的断裂与缺失,对于我国农村建设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
从传播学角度对农村文化加以研究的,目前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并且几乎仅仅关注大众传媒。即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大众传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与地位以及存在的不足,对大众传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的探讨,缺乏对受众本位的关注。另外,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与自我传播也缺乏足够的研究。甚至传播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存在被置换为“大众传媒报道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的嫌疑。实际上,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遭遇的种种问题,如果从传播学的视角加以观照,其实就是一种传播与接受的“断裂”问题。它既包括农村文化传播社会网络的断层,也包括文化传播语境的断裂,以及传播内容与文化需求之间的断裂。因此,当前农村文化的重建,就是文化传播的社会网络、传播语境以及内容与需求之间的重构。这就必须系统地看待中国农村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变迁,看到其背后的政治、社会、经济的结构与受众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从农民的视角来解读农村的文化建设及传播。作为农村文化建设和服务对象的广大农民,目前的文化生活状况是本调查研究的基础。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评价如何,他们对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和需求。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的相关情况,农民自办文化和集体文化活动目前的发展状况等,这些都是本书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调查了农民接触文化活动相关信息的渠道,分析影响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因素,了解农民对目前农村文化活动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政治、社会、经济等宏观背景来分析农村文化发展深层的关联因素,从而真正从农民的视角来解读农村文化发展,透视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改善农村文化服务提供借鉴。
基于此,我们于2009年7月始至2010年4月,对江苏省J市农村进行了有关农村文化建设与传播状况的参与式观察和入户深入访谈。期间,我们还于2010年1月对J市的农村进行了主题为“农村文化传播现状与需求”的问卷调查。具体调查在J市12个乡镇中抽取了D镇、P镇、X镇、S镇、G镇、Z镇、F镇、Y镇等8个乡镇展开,调查对象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拥有农业户口的普通农民。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收入等),传播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每天用于娱乐休闲的时间,平时主要的娱乐休闲活动,娱乐休闲的场所,对农村文化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目前自己文化生活现状的评价等。问卷发放按照各镇的农业人口比例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88%。调查结束后将问卷数据进行编码录入,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使用现状
文化设施就是能够用于文化服务的、在软硬件方面满足对象需要的基础设施,即在服务功能、服务对象等方面以向公众提供无偿或有偿文化服务,以及满足不同层次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社会公众活动场所和活动设备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托,是提供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基本载体,是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前提条件。
1.农村文化生活概况
近年来,J市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也不断增加相关投入,开展多种举措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J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文化建设尚未引起基层领导的充分重视,财政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建设经费不足等。农村公共资源的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不多,活动不够活跃,覆盖面不广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努力和发展。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和匮乏。农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看电视(90.5%)、上街逛逛(45%)、打麻将玩牌(30.5%),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也主要局限在自己和亲朋友邻的家里。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看电视”作为自己平时文化活动内容的农民占压倒性的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0.5%,而参加集体性/公共文化活动的农民数量极少,只有1.4%的农民参加了各类文化协会活动,参加业余表演活动的农民也只有1.8%。还有不少农民选择了“上街逛逛”、“打麻将玩牌”、“体育活动”,这类活动也有参与人数少、范围小的特点,也就是说农民当前的文化生活基本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简单层面,公共文化活动和集体性的文化活动还相对匮乏。
农民们每天用于娱乐休闲的时间相对充裕,23.6%的人每天用于娱乐休闲的时间不足一小时,而每天超过3小时以上的人占到了31.8%。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农民充裕的娱乐休闲时间与相对匮乏的娱乐休闲选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在对农民目前文化娱乐活动现状的调查中,48.6%的农民感到“闲下来的时候比较无聊,找不到事情做”,选择“平时想娱乐休闲的时候,找不到文化活动场所”的人也占到了60%。高达82.8%的农民认为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枯燥”。
对于这种文化现状,大多数农民表示无奈:“在农村,除了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几乎没有其他什么文化娱乐了”,很多时候这种无奈会转变成一种文化冷漠,即满足于自己的自娱自乐,对文化娱乐生活变得漠不关心:有77.8%的农民觉得挣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而选择“建设新农村文化主要是政府的事情,和我没多大关系”的人的比例也高达55.5%。
总体来看,尽管J市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农村原本自给自足的传统文化体系在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正在逐渐瓦解,而现代化的文化系统尚没有在农村社会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虚化和无根状态,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种种困难。这就是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2.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使用
J市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工作主要集中在建设文化站(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几方面。从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基本上每个乡镇都已经建立了上述公共文化设施,但在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方面,各个乡镇的差距比较明显,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建设情况比较好的乡镇文化站里设施齐全,不仅有阅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文体活动设施,还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活动室供农民使用。而其他的一些乡镇情况则要差很多,很多文化站只是徒有其名,里面基本上空无一物,有的甚至大门紧闭,农民也无法使用。
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情况也与之类似。除了极少的几个乡镇的农家书屋里书籍丰富、管理良好以外,绝大多数的农家书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的一个“空壳”文化设施而已。里面的书籍质量良莠不齐,真正符合农民阅读兴趣、对农民有帮助的书籍少之又少。加之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维护,来农家书屋看书的农民并不多,甚至一个村里的绝大多数农民都不知道本村有农家书屋的存在。
而体育健身设施还主要集中在户外健身器材的建设方面,基本上每个村都会有一两处供农民锻炼身体的户外健身器材,农民对这些健身器材的反馈也比较好。只是仍然存在着建设数量不足的问题,每个村只有一两处,住在附近的农民使用还比较方便,但对于住得远的农民来说使用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每个乡镇都设立了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但这些文化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尚有欠缺,需要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虽然每个乡镇都建设了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农民对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如在对文化站、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三种农村主要的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有79.1%的农民从未去过文化站或参加过其组织的活动,没去过农家书屋的人的比例高达90.9%,而经常使用体育健身设施进行锻炼的农民也只有13.6%,从未使用过体育健身设施的农民占55.9%。从调查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从未使用过公共文化设施的农民占到了绝大多数,只有较少的一部分人偶尔使用过这些设施,而且在他们使用过后,并没有经常性地重复使用,所以经常使用的农民人数比例极小,可以推断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太理想。
制约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的首要因素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问题。
目前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很不均匀。具体来说,这种分布不均又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不同的地区之间、乡镇之间,乃至同一乡镇的各行政村之间存在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分布不均,即横向的分布不均。第二种分布不均是指在乡镇内部,公共文化设施过多地分布于乡镇中心所在地,而基层最靠近农民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则很匮乏,即纵向的分布不均。这两种分布不均在现实中广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