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49469600000031

第31章 农业科技传播:进退两难中的创新与扩散(7)

大众传播媒介是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且不同的大众传媒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作为农村受众最多的电视,其自身的播出时间以及传播的内容等因素的限制,却没有充分发挥所应有的作用。而报纸、书籍等平面媒体,因农村的经济水平以及农民的文化水平,其阅读率很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作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并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可与支持。因此从总体来说,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农业科技方面并没有真正地实现“软着陆”,不仅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上,在农民的获取机会以及成本上都没有真正地惠及于民。

乡村基层信息传播是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包括政府主导下的组织传播、农村自发组织的传播,以及基于人际网络的人际传播。政府主导下的组织传播,可以通过行政性的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及地点向更为广大的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但其过于硬性的、单调的传播方式影响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而农民自发的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代表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在传播农业科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但限于当前农村经济市场、科技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农村非正式组织在传播农业科技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作为农村主要的沟通方式——人际传播,是当前农村科技传播最有效,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不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意见领袖并没有发挥好二级传播的作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传播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要提高当前农村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需要多方的努力,这主要包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其一,完善农村的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的科技服务体系,首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技术适应市场化的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机构、涉农公司和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等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整合与集成各类科技服务资源,特别是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共享。创新农村科技传播服务机制,将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各类农村科技服务主体与农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其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应用科技的能力。农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其对农业科技的认知以及农民采用技术的各个阶段。首先就要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做起,从农村教育抓起。当前,大多数农民处于文盲半文盲的水平,对于这些人来说,接受正式的教育是不可能了,但是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比如专家亲临指导、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民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等,对农民科技应用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其次,针对年轻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要发挥农业职业学校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农业职业学校是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和拓宽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和内容,可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最后,我国农民常见的守旧、自满自足、俱险、从众的心理,也会阻碍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扩散。因此在大力开展和普及农村教育的过程中,要对我国农民进行现代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教育。

其三,实现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软着陆”,积极发挥大众传媒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首先加强农村的媒介设施建设。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农村的广播设施几近消失,或者已被搁置。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一部分的网络建设,在很多农村远远没有实现,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的传播。

因此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将农村科技的大众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推动农村科技大众传播的步伐,消除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的覆盖盲区,以及网络电缆的通达,同时对开拓农村科技传播的媒体给予政策倾斜、财政补贴,激发媒体对农业科技传播的热情。其次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针对性。从对农民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针对农村的科技传播,虽然也能为农民提供其生产时可以借鉴的科技信息及技术,但是当前的传播其立足点常常是站在传播者的视角看问题,传播者并不能完全了解什么时候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技术适合哪个具体地区的农民等,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也并未做到信息准确、技术使用、与农事同步,这也就忽略了农民的真正需求。因此要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效果,也就需要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针对性,多传播农民“欲知”、“应知”的科技信息。

作为农业科技传播者要经常深入农村,多了解农村,多熟悉农民,多与农民沟通,了解农民想什么,需要什么,从而准确把握农民的科技需求和农业科技传播的定位,真正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特点,为农民增产增收及时提供实用信息的科技节目。

其四,激发农民对于农业科技传播的参与与使用动机。以农业科技的大众传播为例,当前的传播多是我传你看或者我传你听的模式,农民与传播者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农民有问题也得不到及时地反馈,也即当前的大众传播处于一种单向的传播,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需求与获取的动机,也就需要打破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实现平等的互传模式,也就是让农民参与到科技传播中来。参与越多,在信息接收、处理上越会谨慎地思考;了解越多,媒介使用动机就越强烈。以电视为例,在进行农业科技节目的报道时,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农村现实为背景,以田间地头为现场,报道农民的实际生产过程,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场解决问题,这也就使得农业技术能够现场得到应用;同时,也可以将农民请到演播室,让农民参与节目的制作,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既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又拉近了电视媒体与农民的距离。对于政府主导下的组织传播也是如此,只有增加农民与专家、技术员之间的田间交流,并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激发农民参与各类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动机。

最后,重视村能人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从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村能人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村能人多为农村中的经济精英、知识精英、政治精英等,其获取信息与使用信息的能力较强,同时在周围人中又有着一定的威信,能够发挥其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二级传播的角色与功能。因此要充分发挥村能人的作用,将此类型的农民作为搞好信息服务的中坚力量,鼓励他们成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介,发挥精英模范带头作用,让精英农民启发和带动普通农户,是发挥农村人际传播在农业科技传播中作用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