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楚霸王项羽传
49523200000029

第29章 荥阳会战鸿沟之盟(6)

有人对龙且说:“汉军远来作战,锐气不可挡。而我们齐军与楚军却都是在自己家门口作战,一旦失败,恐怕士兵们就要溃散。不如深沟壁垒,不与韩信交战。暗中命齐王派出他的亲信大臣到齐地归降韩信的各城去,号召他们重新投降齐王。各城听说他们的王还在,楚国又已经发来了救兵,一定会叛汉归齐。汉兵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几乎2000里来作战,如果齐地各城都反对他,他们就无法得到粮食的供给。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不战而胜,等着韩信投降就是了。”

龙且却说:“我了解韩信的为人,很好对付。况且我是奉命来救齐,如果韩信不战而降,我又有什么功劳呢?如果是我战胜了韩信,恐怕项王会把齐地的一半加封给我呢!”

龙且就是这样充满必胜信心地对韩信发动了进攻。但是他的部队被打败,他本人战死了。齐王田广一看事情不妙了率先逃跑了。

龙且的战败,与他想要立功的想法有着直接联系,他之所以把立功看得如此之重,却是与项羽的用人政策相联系的。龙且的最大愿望是立功封王,而项羽对部下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封他们为王。当龙且打败了九江王英布,把英布的领地都给项羽夺过来以后,他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从项羽那里得到。龙且还不了解项羽的真实想法,他愚笨地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还不够大,这一次受命进攻齐地,他认为这正是自己立大功的一次机会,他觉得,这一次他再战胜立功,与上一次的功劳相加起来,项羽一定可以封他为王。

龙且战败,项羽感到震惊,可惜他不知道自己的部下想的是什么。

以前,虽然汉军几次在战场上战胜他的部队,但是项羽认为这不过说明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并不能证明刘邦手下的第一名将韩信真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他始终相信,他手下的几员大将如果与韩信在战场上相逢,一定可以打败韩信。因为韩信当年连人家的裤裆都肯钻,他一定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将军胆小怎么能成大气候?以前,韩信在投奔刘邦以前,原本是项羽手下的一个低级小军官,项羽也不记得他当时有什么过人的表现。后来因为他劝项羽劝出了怒火,项羽一气之下把他从大帐中赶了出去,他才去投奔刘邦。项羽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人竟能打败他手下第二名将龙且。

看来必须重新评价刘邦的实力。

10英雄的豪勇与枭雄的奸猾

韩信的部队在北方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以后,楚汉之间的战争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项羽已经不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了。以前,赵地在赵王歇与陈余的控制之下,齐地在齐王田横的控制之下,虽然他们都是与项羽作对的力量,可是他们彼此之间却也存在着利益上的不一致,因此他们之间的军事行动也不可能完全地步调一致。甚至可以说,他们彼此之间在军事上配合得很少。这就有利于项羽把握战局,对他们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现在,赵国与齐围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领土被纳入到刘邦的控制之下,他们的臣民成为刘邦的臣民了,在一个新的统一的政令下,各处在对项羽的进攻上取得了一致。

在战争中。东西并进,左右夹击的战法。其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两线部队在时间与空间上进展的不一致。从而给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机会。当北方各地都归属于刘邦的部队之后,这种弱点在理论上来讲,是已经不复存在了。

从大的空间范围上说,项羽处于汉军的包围之中。

战争越来越对项羽不利。

本来,还有一次使项羽打破这种对他不利的战局的机会,那就是鼓动韩信、彭越独立,使刘邦的部队内部发生分裂,东线战场自行其是。可是这次机会也因为韩信的优柔寡断而转瞬即失。韩信最终为他自己的错误决定而送命,可是项羽也因而不得不走他悲剧性的结局。

公元前203年,战局进入一种两东两线都对项羽不利的状态。项羽同时接到来自两个战场上的求救信,他与他的子弟兵不知应该去救哪一边为好了。

东线原本只有一个彭越能对项羽的后方构成一定的威胁,但是他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大军一到,彭越的力量立刻烟消云散。现在却不同了,韩信从北方一路进军到了齐地,并在那里打败了项羽手下的第二名将龙且,东线的战争不是可以轻易地解决的了。西线楚军的日子也不好过。项羽的主力从荥阳一线撤下来以后,刘邦就率人马从关中杀出来。

项羽决定先去救东线,速战速决,再迅速回到西线战场上来与刘邦一决胜负。

项羽吩咐他的大将曹咎:“你小心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你不要与他们作战,只是使他们不能东进也就是了。我在15天以内一定可以平定梁地,回到这里来。”

项羽仍旧是想避免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试图以闪电战的方式解决其中的一路。

项羽自己设计出来的作战方针,他自己是在严格地执行着。他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军,在几天之内,连下外黄、雎阳、陈留,事实证明,他并不是在吹嘘,他完全有力量做到他所说的事:在15天之内,收复被彭越攻克的17个城。

在别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在项羽来说是可能的。

但是,他的部下却不能严格执行他的作战方针。刘邦的部下可以做到的事情,项羽的部下却做不到。

项羽的用人方针始终就是四个字的原则:“任人唯亲”。他明明知道荥阳是楚汉两军争夺的战略要地,但是他却不肯派他手下的第一名将钟离昧镇守,而是交给并不出名的曹咎。他对曹咎更加信任的原因也不在于他相信曹咎比钟离昧更加有才能,而是因为当年他的叔父项羽因事在棣阳入狱时,正作秦国蕲地狱椽的曹咎曾写信给他的朋友,棣阳狱椽司马欣,因此使项梁得以脱身。项羽后来肯封司马欣作诸侯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是曹咎的军事才能却实在是有限得很。项羽离开曹咎还不到10天,就收到了他的这位大司马阵亡的消息。

曹咎一开始是按照项羽的吩咐,不论敌军出什么花样,他只是不理。但是几天以后,他就对汉军在阵前所做的对他的攻击与侮辱吃不消了。最终是大怒之下,率军出战,结果自然是中了埋伏,战败自杀。

得胜的汉军正在围攻项羽手下的第一名将钟离昧。

项羽不得不放弃他在东线刚刚取得的辉煌战绩,再一次迅速回到西线上去,把围攻钟离昧的汉军打散。

项羽最终是在东线战场上功亏一篑的。

纵观项羽与刘邦所进行的战争,荥阳一线一直就是双方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地。项羽几次在东线被迫收兵回到西线战场上去,都是因为荥阳被汉军攻占,或者是荥阳危急。从历史上讲,荥阳一带之所以成为军事要地,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这一带是中国地理环境上的一个分界线。从此以西多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从此以东却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第二,荥阳一线是中国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提供战争所需要的物资。秦王朝留下来的敖仓还存有大量的粮食。第三,这里交通方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里还是当时的运河枢纽。占领了这一地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把军队以及军需物资运送到各地。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就可以发现,这几个有利的因素对于项羽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敖仓一直就是在汉军手中,即使项羽的部队占领了荥阳,他也不可能利用这一地区的经济实力与交通的便利。刘邦可以在荥阳以西的山中步步设防,项羽对刘邦的根据地关中的进攻仍旧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荥阳虽然是项羽在西线战场上的最后屏障,但是,荥阳周围的险要地区却多数时间控制在汉军手中,即使荥阳是在楚军的控制之下,也是处于汉军的无形包围之中,对于楚军来说,是一座孤城。荥阳只能成为楚军的包袱,却不能对楚军的后方起到保护作用。项羽能在刘邦的部队占领荥阳以后,再轻松地把它夺回去就更加证明了荥阳是可以暂时放弃的地区。

如果项羽对西线汉军的进攻不予理采。专心对付东线的敌人。他完全有能力在东线瓦解汉军的势力,使东线汉军对他失去威胁。在西线,他也不过是暂时地失去了荥阳,一个对刘邦十分重要,对他来说却无关紧要的城市。

一旦他稳定了东线的战果,他还可以借着东线胜利对汉军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对西线荥阳一带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很可能再一次从汉军手中夺回荥阳。如果那样的话,项羽就是在东西两线战场上同时获得了胜翻。汉军在战场上所取得的优势地位会完全丧失。

韩信虽然打败龙且,但是就当时的条件而言,他不一定能打败项羽本人对他的进攻。齐王田广虽然被杀,但是齐地田氏家族的力量并没有完全被消灭。齐地最有势力的人物是田横而不是田广。当田横接到田广被杀的消息后,他自立为齐王,并靠着他本人在齐地的名望,很快地占领了相当多的地盘。如果在龙且失败以后,项羽本人率他的主力部队向齐地发动进攻,田横一定会借此机会对韩信的部队进行夹攻,立即使汉军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齐地投降韩信,多是因为得到齐王田广已死的消息,所以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放弃了无意义的抵抗。当齐王田横对各地再一次进行号召时,凭着田氏家族在齐地几百年形成的强大势力,齐地一定可以重新回到田氏的手中。韩信的部队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千里以外作战,军需物资的补给一定得依赖于当地。如果齐地不能稳固地控制在韩信的手中,他的部队给养就立即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况且,韩信的部队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已经没有得到过休整了,他们没有配合进攻的部队,也没有援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与项羽本人率领的楚军的主力部队作战,打胜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如果打败韩信,东线战场上的局面就会为之一变。即使项羽不能控制住齐地,也可以使刘邦不能控制齐地。齐地在田横的领导下,必然成为楚汉之间的第三种力量。这总比齐地完全被汉军控制要好得多。

可是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在项羽的军事方案中,存在着一个极明显的思维误区,他总是在寻求与对方主力的决战,以期可以一战定乾坤。

项羽把战争看得实在是太简单了。

刘邦正是项羽这种思维方式的克星。刘邦的部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与项羽的主力部队决战。其主要的方法就是同时开辟两个战场,使项羽无法作到兼顾东西。当项羽率军来到的时候,刘邦的部队就是坚守不出,等到项羽本人冲向另一个战场时,这一支汉军才冲向项羽的后方,进攻楚军偏师。

当项羽回到本战场时,刘邦的部队马上又坚守不出。

这一次,项羽又是想与刘邦的部队决战。所以他才放弃了齐地,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西线战场上去。但是他又一次没有能如愿以偿。

韩信借着项羽的主力部队西进的时机,在齐地大力用兵,彻底击溃田氏的力量。

灌婴于赢下击败齐王田横的主力部队。

曹参的部队于胶东打败齐将田既的部队。

灌婴在千乘杀齐将田吸。

齐地田氏的力量从此一蹶不振。后来,直到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统一政权以后,齐地也没有再发生动乱。齐地田氏在齐地统治了几百年以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田横兵败以后,先是逃到彭越那里躲避。

田氏树敌太多,他们以前是对项羽直接宣战,现在又是在刘邦的进攻之下,当田横逃出齐地的时候,才认识到天下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家平分的新格局,同时得罪了刘邦与项羽的人,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去的了。在当时的中原,就只有一个彭越对刘邦与项羽处于一种半服从状态。在刘邦与项羽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彭越时而帮助刘邦,时而帮助项羽,——虽然他帮助刘邦的时候要多一些,但是他毕竟是属于惟一的一股第三势力。于是田横投奔了彭越。

当刘邦与项羽做最后的决战以前,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封彭越为梁王,吸引彭越出兵帮助他进攻项羽。田横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发现彭越这里也不可以再呆下去,他担心的是彭越会把他交给刘邦表功。于是田横带着他的部下逃到一个海岛上。

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得知田横是在海岛中,就派使者到岛上去见他,传旨免去田横与他的部下的所有的罪过,请他们回到朝中来作官。刘邦的想法是:田横兄弟是最早平定齐地的人,齐地的贤能人物都归附于他们。如果任其在海岛上发展他的势力,也许以后他会闹出乱子来。

田横没有回来,他说对刘邦的使者说:以前,是我烹了汉王的说客郦食其,我听说他的弟弟郦商现在在汉朝作将军而且受到汉王的重视。我担心我回去以后郦商会恨我害我。所以我不敢听从您的命令回到中原去。请让我就作一个普通百姓,为您守卫海岛就是了。”

刘邦听到使者的回复以后,找来了郦商,对他说明事情的原委,命令他不许向田横复仇。刘邦同时下命令说:“田横就要回来了,随从他回来的人一定不少。有敢骚扰他们的人要祸灭九族的。”

刘邦把他的这个决定告诉田横。并让使者说:“只要田横回来,大者就封他为王,至小也得封他为侯。如果他再不回来,就要发兵进攻他。”

于是田横带了两个随从回中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