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非洲地区孔子学院2009年联席会议召开以后,孔子学院在非洲大陆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可以说,孔子学院在非洲大陆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
孔子“弟子”越来越多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以下简称“内大”)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撒德全也许是对此感受最深的人之一。两年多前,当他踏上非洲大陆来当院长时,内大孔子学院作为非洲成立最早的一家,还处于成长期。身处内大这所东非乃至全非洲知名的高等学府,孔子学院在2005年挂牌时,还只是内大开设的单纯的兴趣课程,仍面临缺乏教材、师资短缺等一系列“成长的烦恼”。
之后,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孔子学院在非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如今,内大孔子学院的汉语课程已涵盖选修课、必修课、学位课程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并且即将成立正规的汉语专业。学生人数也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近120人。
站在金色的非洲地图背景墙前,身着蓝色套装的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兼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女士笑得格外灿烂。她说:“在各大洲中,非洲地区的孔子学院发展迅猛,到2009年12月,我们共在16个国家设立了21所孔子学院和两所孔子课堂。”
“之乎者也”汉语潮
分布于非洲不同地域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还根据所在国的文化特性和自身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针对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中国游客日益增多的情况,埃及孔子学院专门编写了汉语导游教材;肯尼亚内大和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的孔子学院成立了汉语俱乐部,让会说汉语的当地人有了交流、提高的固定场所;马里的阿斯基亚中学孔子课堂开办了浙江图书展,在中国国庆60周年之际组织曾留学中国的马里学生探讨中国的发展之路;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和卢旺达的基加利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分别成立了汉语合唱队。2009年在中国驻卢旺达使馆举办“中国文化月”系列活动中,基加利孔子学院的学生还用汉语演唱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在学术方面,南非知名的斯坦陵布什大学还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在非洲本土开展专门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课题探讨。该研究中心还邀请双方高级学者互访,促进了中非学术人士面对面的交流。
非洲向东看
在联席会议上,孔子学院外方负责人都对发展孔子学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纷纷倡导将孔子学院的教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化。2009年前后与汉办签署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协议的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露丝·恩顿古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完全可以把中医药、武术、刺绣等都引入到孔子学院的课程中来,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把学院办得更加成功。”
在提倡加强文化交流和汉语教学的同时,非洲朋友更看重通过孔子学院培养汉语人才的模式,将非洲已有的“向东看”政策推向深入。肯尼亚教育部官员在此次联席会议上明确表示,60年前,非洲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一样,都面临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斗转星移,亚洲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中国目前还有贫困地区,但它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此相比,非洲国家前进的脚步还十分缓慢。
他强调说,孔子学院使许多非洲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与中国高等学府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学习更多现代知识理念,学习多种先进技术,学习中国人谦逊温和的文化品质,把中国的发展经验带回到非洲来。
汉办不怕竞争
而作为孔子学院“大管家”的国家汉办,也对非洲地区的学院发展有着独特的定位和期盼。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将非洲视为孔子学院最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地区。
面临类似德国歌德学院这样实力强劲的外国同行的竞争,许琳对非洲孔子学院还是很有信心:“在开展文化交流和外语教学方面,我们有不少优势。比如我们同非洲国家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感情上能产生共鸣。再加上人多力量大,我们派驻在非洲的老师都很能吃苦。我们已向非洲派遣了83位专职教师,平均每所学院和课堂4到5名教师。这一比例同其他同行相比,也是有优势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组织的190多场各种活动,已走入了非洲社区,参加人数超过两万人。这将使中非人文外交和公共外交与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相比,发展得更好、更快。”
(岳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