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49575800000090

第90章 佛罗伦萨版权的争与不争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府似乎就是要和意大利政府过不去。2010年,有两个事件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以上两者的矛盾。一个是佛罗伦萨市立图书馆的图书保存问题;另一个是大卫像的所有权问题。

经典书籍的电子书版权拱手出让谷歌

2009年底,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遭到意外袭击。紧接着,谷歌旗下的视频网站YouTube播放了贝卢斯科尼遇袭的视频。2010年上半年,意大利政府开始推动互联网监管法令的出台。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称,针对谷歌,贝卢斯科尼制定了一份对网站视频进行审查的法令。该法令要求,包括YouTube在内的互联网网站上传的视频都需要接受审核,目的是防止暴力及色情视频在网上随意传播。

与此相反,佛罗伦萨市政府却对谷歌表现出难得的好感。直接原因是古老的佛罗伦萨市立图书馆藏有上百万册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书籍,而图书馆本身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进风漏雨,使得那些经典书籍时时面临着灰埋、虫蛀、水浸的威胁。

佛罗伦萨市政府财政拮据,既无力重建图书馆,又无力修补经典书籍。情急之下,佛罗伦萨市政府主动找到谷歌,请谷歌把经典书籍制作成电子书,以电子书(电子版)形式保存纸介质书籍的内容,然后上传至互联网,让全世界读者免费使用。

谷歌与佛罗伦萨市政府一拍即合,而大多数意大利民众对于这桩交易,也持赞成的态度。贝卢斯科尼及意大利政府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坚决保卫“镇市之宝”大卫像

2010年下半年,一场围绕米开朗琪罗的巨作大卫像的所有权问题的激烈争论,在意大利政府和雕像展览地佛罗伦萨之间展开。

大卫像是米开朗琪罗从一块在佛罗伦萨弃置了几十年、体积巨大不易搬运的卡拉拉大理石块中雕刻出来的,其手法大胆,雕塑中描绘了体态柔美、手执投石器的大卫。大卫像是佛罗伦萨共和国蔑视敌人的象征。1504年,大卫像被安放在佛罗伦萨市政厅韦基奥宫的入口处。即使在意大利统一后很久,这尊雕塑都被自豪的佛罗伦萨本地人当做吉祥物。

但在研究了几百年前的档案后,意大利政府委托的两位律师拿出了他们所谓的决定性证据,试图证明这尊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并不属于佛罗伦萨,而属于意大利政府。在一份长达9页的文件中,来自罗马的法律团队指出,意大利政府才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法定继承者,而非佛罗伦萨城,是意大利政府出资购买了大卫像。

佛罗伦萨人对此进行了迅速而愤怒的回应。市长马泰奥·伦齐说:“罗马律师,请恕我直言,佛罗伦萨和意大利政府持有的文件均不容置疑,它们清楚地表明:大卫像属于佛罗伦萨。”

市长马泰奥·伦齐引用历史资料说:“当罗马成为意大利首都的时候,于1870年1月颁布了一条法令,将韦基奥宫及其所属的全部物品归于佛罗伦萨,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卫像。大卫像是我们的,文件上就是这样写的。”

然而在政府律师看来却并非如此。他们指出,在韦基奥宫物品移交的相关书面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过大卫像,“即使那时它已经拥有了重大的象征价值”。另外,1873年,当大卫像在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展出的时候,佛罗伦萨并未声明拥有该雕塑的所有权。报告还称,一年以后,当时的佛罗伦萨市长甚至宣称,大卫像属于意大利政府,并因此要求罗马支付搬移雕像的费用。

《世界记忆名录》似看好甲骨文

如果从出版物历史的角度看,甲骨文应当是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出版物之一;从著作权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应当是甲骨文的共同拥有者。

2010年8月,中国台湾的《中国时报》报道称,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藏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甲骨文,其中包括全世界绝无仅有的鹿头刻辞和牛头刻辞,台湾“文化总会”已就此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登录《世界记忆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定2011年初投票表决台湾“文化总会”的这项申请。为了争取国际支持,台湾“文化总会”和“中研院”专门设立“甲骨文与世界记忆”网站,通过网络发起投票支持,展开国际宣传。8月下旬,还举办了“甲骨文与文化记忆”世界论坛,邀请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内地学者与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台湾对保护人类记忆做出的努力。

据报道,《世界记忆名录》每两年评选一次,国家和地区申报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均须首先经“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鉴定,然后还要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审查重点包括文化历史的重要性、典藏机构的保护措施以及可亲近性等。“史语所”的一位李姓副研究员表示,《世界遗产名录》以文化、历史建筑和自然景观保护为主,《世界记忆名录》则偏重档案和文献的保存;《世界记忆名录》没有“会员国的资格限制”,以甲骨文提出申请是中国台湾的首度尝试。李副研究员还特别强调,“史语所”共搜集典藏甲骨文约2.5万片,是全球收藏甲骨文数量最多的机构,“全世界仅有的两个鹿头刻辞和一个牛头刻辞都在‘史语所’,我们还有全球最大的龟甲,全长达44厘米,宽约35厘米”。

“世界记忆工程”计划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创立,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所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和保管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从概念上讲,“世界记忆工程”是《世界遗产名录》项目的延续。作为“世界记忆工程”主要名录的《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由“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互联网上公布,主要关注保存档案与文献资料,帮助全世界保护被忽视且面临消失危机的档案与文化资产,包括手稿、图书、文献档案和口述历史记录等,共分世界级、地区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目前,中国内地已有五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分别是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中国清朝“样式雷”建筑档案(北京故宫)。此外,欧美国家知名音乐家贝多芬、肖邦和舒伯特等人的音乐曲谱原稿也被录入《世界记忆名录》。2009年,犹太少女在二战时期躲避纳粹搜捕写下的《安妮日记》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工程”通过鼓励建立地区级和国家级委员会来开展活动,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于1995年成立。“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中国曾被“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确认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名录的国家之一,《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我国的国家级名录。2010年3月,我国两部中医药古籍《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0年9月中旬,据中国台湾地区《联合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10年《世界记忆名录》的提名名单中,“甲骨文申列案”榜上无名。位于法国巴黎的“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表示,根据该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仅能提报两案,由于此次中国内地已经提出了两项提案并获得通过,因此甲骨文没有进入提名名单,建议未来两岸联合提出申请。

(龙舟路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