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景喜剧:从调侃现实到自我解嘲到一味贫嘴
改编自王朔小说的“调侃喜剧”《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刚一露面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
《编辑部的故事》将陈旧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作为针砭的对象,调侃揶揄尽显机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它以《人间指南》编辑部为舞台,通过描绘李冬宝、戈玲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对社会现象和热门话题进行透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虚伪、空洞、荒谬和做作纷纷粉墨登场而且原形毕露。在一定尺度上,《编辑部的故事》宣泄了城市平民对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上的复辟倾向的嘲弄情绪。当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该剧进行的讽刺是善意、温和的,因为制作方的本意大约只是让观众们“投入地笑一次”。“典型的王朔式的幽默,就是漫不经心的调情和玩世不恭的调侃”。王朔小说有一个核心人物——方言。方言是1970年代末的退伍军人,“游手好闲的北京痞子”,在新的都市环境中失去了理性的重力和方向感,凭着本能和快感生存在娱乐、空虚和焦灼之中。王朔式幽默就是方言们以反讽的娱乐表达生存焦虑状态的文本,它游戏道德、调侃崇高,无非都是通过“分离化”来确证自己的存在。这种表达方式,在后来的“情景喜剧”中触目皆是。
笔者认为,王朔小说和《编辑部的故事》都是空前成功的,而且至今没有被超越。——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电视情景喜剧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节目样式,它的魅力在于平实的风格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往往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得失顺逆、喜怒哀乐,“咀嚼个人身边的小悲欢”。剧中人物即使遭遇到了困境和挫折,也是以幽默、诙谐的手法表现的,“其实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关键是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平平淡淡才是真”。
1993年,中国内地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播。它借鉴舶来的表现形式,同时创造性地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滑稽与幽默手段,再加上扎实的剧本笑料、密集的使用俏皮话,演员文兴宇、宋丹丹、杨立新等人夸张而到位的表演,打造出家庭生活题材的“欢乐经典”。此后的十多年间,每年都有数百部集的情景喜剧问世,形成一个长盛不衰的创作高潮,知名剧目有《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以及《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中国餐馆》、《新七十二家房客》等等。有论者以为,前四部作品加上《我爱我家》,堪称“五大经典”,它们各具特色,口碑好、人气旺,在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周玫认为,《闲人马大姐》的意义在于把情景喜剧的群戏变成了独角戏,剧中所有的故事都集中在马大姐一个人身上,这对以往的模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炊事班的故事》则拓宽了情景喜剧的情境设置,不再局限于市井小人物的生活,而是扩大到更多领域、更多行业;《家有儿女》是中国第一部少儿题材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踩准了网络时代的点,以青年人为主要目标受众,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
除去不知所云的《武林外传》,其余“四大经典”都在摹写转型期的“市民生活”,可惜平庸、俗气。有论者指出:
它们取悦观众的基本上还是属于小市民文化的意趣,沉迷于此无异于电视事业的浪费。
这些作品描述了人们的传统心态在纷乱的意识形态、现代强权、市场经济来临的各种潮流冲击和挤压下的惶惑、无奈以及善良的自虐,然后,往往以自我解嘲式的反讽来掩饰酸涩的自卑、又以狡黠的放任来麻痹对这种自卑的敏感……满嘴不敢过分的“刺话”为自己时刻准备着一条讨巧的和解退路,不至于把人“得罪”太狠,保证了得以在挂着浅笑的退缩中,回归到粗鄙的自慰和以超然姿态掩饰起来的胆怯。
哈哈一笑之后,阿Q般“得胜还朝”,逐渐变成顺从现状的“单面人”而不自知;随之,更加固执(更加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蜷缩在个人的小天地里面,不再去积极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事件。
众所周知,情景喜剧主要靠人物的对白做支撑,这无可非议;无主题、无主要情节和线索、不试图说明任何问题、不宣扬任何价值观,也无伤大雅。例如美国的情景喜剧名作《宋飞正传》(Seinfeld),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无所有”(ahoutnothing)。180集的篇幅无非是描述几位合租房客之间的日常生活与相互关系。然而,也许是因为平实地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原貌,备受观众认同。但是,到了《武林外传》,编导者似乎不仅抛弃了现实意义,而且忘却了艺术追求,只是追求口腔快感、只是饶舌、只是搞笑……
《武林外传》是一部“将搞笑进行到底”的娱乐电视剧,它把“无厘头”语体引入创作中,嬉笑怒骂、不拘一格——传统戏剧的叙事纠葛,相声和曲艺的语汇特色,黑色幽默,通俗闹剧的成分……使它成为各种喜剧元素的综合,产生了强烈的陌生化效果。以往的情境喜剧都是从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吸取营养,该剧则大胆跟随流行文化。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还有郭芙蓉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语的年轻观众倍感亲切。
我们来欣赏一段“经典台词”:
(因为发现绑住的犯人是有尚方宝剑的礼部侍郎,众人商议出逃)
湘玉:事到如今,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
小六:嘛办法?
湘玉:三十六计。
小六:三十六计是嘛计?
小郭(开唱):爱情三十六计~~(此时众人起舞)最好走为上计~~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
老白(接着唱):不要以为~~~(忽停,对郭等众人说)都给我打住了!(转对湘玉说)那你打算上哪啊?
湘玉:先离开这儿再说,反正是不能回陕西,咱们可以往南走一直到大理……
小郭:唉,大理好唉,风景超~~~美的咯!
湘玉:到大理歇口气,咱们再转道去缅甸……
大嘴:缅甸好啊,那旮旯香蕉好吃啊!
湘玉:如果到了缅甸还有追兵的话,咱们再转道去泰国……
小郭:唉呦~~泰国的寺庙超炫的啦~~~!呵呵!
湘玉:如果泰国还是呆不下去的话,咱们就转水路,前往东瀛……
众人(态度坚决,扭头,厌恶状):不去!!
湘玉:那就高丽……
众人(回头,同意状):那行。
湘玉:一路往北到西伯利亚转乘雪橇,直达北极圈,然后再从阿拉斯加一路向南,横穿赤道,长途跋涉,直达南极圈的冻土层,然后……
众人:还要走啊?!
湘玉:最后一步,到达南极圈之后,带足干粮和水,转搭火箭,飞入太空,在火星表层降落,开始全新的生活!
另外,强烈的拼贴感也是成就这部“后现代风格”喜剧的重要因素。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后现代风格的解构和现实主义的教诲、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时事新闻等等,所有元素融为一体,拼贴成了这部“中国式情境喜剧”。拼贴本来无伤大雅,拼贴到位可能另有所获。然而,《武林外传》恐怕过于芜杂了。
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其“解构性”。“几乎一切大侠的盛名背后另有虚伪的真实……我们对所谓的江湖和武林,始终持一个质疑的态度”该剧的导演所说。于是,挂着“质疑”的幌子搞笑,戴着“质疑”的帽子语言游戏。不客气地说,这正是情景喜剧的传统:沿着所谓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道路,从调侃现实到自我解嘲到一味耍贫嘴。一切皆可戏说。于是,只有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