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挽清情
49580800000002

第2章 隐山

三月初八,阳光明媚,桃花灿烂,正是归隐镇最美的时候。

归隐镇,是位于靖康国隐州东南部的一个最偏远小镇。

说偏远,是因为其是靖康最南部国界的云州五隐山和隐州的交界处。

归隐镇,之所以称之为归隐,流传的说法有三个。

第一个流传最广,人们说是因为归隐镇家家户户都爱种桃。

每年从阳春二月初,桃花花蕾初现含苞欲放,到三月桃花满枝灿烂盛开,一直到四月中旬,桃花落英缤纷遍地粉红。

在这三个月中,这里的桃花可以算得上是花开不败。

几乎在每到镇里的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盛况。

那开满大街小巷的桃花,真是难以言喻的美景。数不尽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有骚客曾言:若有卸甲归田日,此地归隐为首选。

归隐之名便因此而来。

第二个流传的说法,没有像第一个那般充满烂漫色彩,却更贴近实际。

有人说之所以称为归隐,当然是因为每年高产量售出的桃子了。每年从归隐镇以各种样式售出的桃子,那可是带领归隐镇人们生活走向富裕的途径。

听到这句话的人就不服了,你说这归隐和桃子能有什么关系啊?既然卖的都是桃子,那不是应该叫桃园镇,而是归隐镇,桃园不是比归隐更来得直接和贴切吗?

往往听到这样的回答,人们都会呵呵一笑。

然后对说出这句话的人说,老兄,说出这句话,那说明你离事实不远了。

桃园,可不就是桃源。那么何谓之桃源?字面意思为桃子的来源,能不是桃源么。

好吧,虽说有点强词夺理,不过倒也是事实。

这话可让人听着不大舒服了。那你有没有听过陶渊明陶老先生所著桃花源,这桃子离不开桃花,可不就是同理。

听过,那行,不用我多做解释。什么?居然没听过,那您赶紧回去翻翻书,或问问身边有没有知道的人。

陶老一生志在归隐,桃源可不就是归隐。所以,桃源即归隐,可是半分没错。

第三个流传的说,一般人难以说出个所以然。

只知道归隐镇名之由来,是因为归隐镇四周被群山环绕,与世隔绝,有许多隐士隐居于归隐镇四周的群山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离镇最远的归隐山。

传言登上归隐山,就能听见隐士高歌“归去归去,桃花已开,子胡不归?”因此,便有了归隐的美称。

知道得详细的人,就会说归隐镇之所以为归隐镇,是因为归隐山最接近云州五隐山的地方。

云州五隐山有哪五隐?即所谓的君隐,侠隐,雾隐,云隐和仙隐。

确实,归隐山虽隶属隐州,却是通往五隐山最方便的地方。

人们还说五隐山即无影山,平时人们是看不到的,只有在雨后才能得以一窥全貌,而另一种方法,就登上归隐山顶。

所以,归隐山是五隐山的入口。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没有人知道。关于五隐山的样子,民间流传说法不一,具体什么样,也没有人能知道。

不管真正的说法是什么,五隐山的神秘为归隐山带上了一丝神秘色彩,却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无论是听闻美景,慕名而来,还是为追寻谜底,一探究竟,亦或是为却是寻求隐士,寻踪而来。

不论哪种情况,只要看到归隐镇的美景,人们为之为之深深着迷。

因此,到现在为止,归隐镇名字到底因何而来,归隐山到底有没有隐士,已经很少有人去追究了。

————————————————————————————————————

此时正是未时五刻左右,归隐山山阳山腰下不远的桃花林里,花开得正烈。

归隐山桃花林不在上山的正道上,所处位置稍微有点偏。

归隐山虽山高深林茂密,还是有一条修建的山路的。这条山路由石板修建而成,如阶梯式往山上升。到底总共有多少个台阶,没有人数过。在这条山路上,每隔十公里左右,就修建了一个凉亭,供来往的行人休息。凉亭和山路也只是到半山腰,再往上,山路难行,悬崖峭壁,根本就建不上去。而且,也根本没有人登上山顶过。

这条山路是为来归隐镇游玩的游人所修建,可由归隐镇直接坐马车到达。不过马车也只能到山脚而已。如果游人要登上山,那就必须要拾阶而上。

至于为什么要特别修建呢?说是什么来归隐镇的游人多了,未免游人登山时只有山路可行,所以特修建了这条正道,以免被文人墨客诟病。

而桃花林,就在山腰下往下些,所处隐蔽,在正道上根本就看不到。要往南走些距离。桃花林那里有条山路,那是同下山脚归源村的。

所以,知道的人不算多除了山下归源村的村民,或是知道的人,就只有很少登山误入的游客。因此,桃花林中平时几乎没有人。

此刻,在桃花林深处的亭子中,有个穿淡青色的背影婷婷而立。满头青丝乌黑如墨,直达脚踝。头上没有多余的配饰,只用一根木簪绾起,仍然是雾鬓云鬟。

那应该是一名很美的女子。

虽不能看到女子的容貌,不过在那满园的粉红色桃花中,光看那一抹淡淡的青色,那随风飘动的青丝,就能让人产生这种感觉来。

在女子身旁,还有一个穿月白色衣服的背影,那是一名男子。他比身旁女子高出一个头还多些,满头黑发只用一根玉簪固定,其余的垂落到腰间。

那男子长身玉立,即使看不清面容,但背影就让人觉得那定是一个风流倜傥,举世无双的男子。

男子转过身来,看清这个男子,果然不让人失望。

真的是一张举世无双的面孔,拿不出词来形容,只觉得那眉,那眼,那嘴都无一不是天地的造化,鬼斧的神功。配上被微风吹起的头发,再加上一身月白衣服,让人觉得恍如神仙中人。

唯有感叹一句,果真是陌上颜如玉,公子世无双。

只见男子注视着身边的女子,满眼仿佛蕴含着无尽说不清的深情。

女子没有发现男子深情注视的视线,她注视着桃花林最深处,好像看着桃花林深处,又好像透过桃花林,看见了什么。

一阵山风掠过,吹落了满园桃花,也吹散了女子满头青丝。看着女子在落花中飞舞的发丝,男子忽然觉得若是不说什么,女子定要要随风而去。

“婉清,你还是选择非去不可吗?”男子连忙问道。

听到男子的问话,女子回过神来,轻轻地回答道:“不是选择非去不可,而是,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是吗?”男子的疑问脱口而出。

听见男子的疑问,女子转过头来看着男子。男子也在瞬间掩去满眼中的深情。

因这一转身,女子的面孔也完全显露出来。

那也是一张清丽无双的面孔。

如果用腊月的白雪比喻女子的肤色,那么那粉红的脸颊定是三月的桃花,娇嫩不失美艳。眉毛是泼墨的远山,细长高耸而舒扬。还有那一双剪水瞳,像盈满一池深水,更像秋夜的深空,深邃而迷人。

看到这样一个的女子,人们定会想,原来这世上真有书里描写的那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啊!

只听女子接着道:“晏安,你知道吗?当我从墓中醒来那一刻,我就已经身处万丈悬崖,哪里还有退路呢?”

说完还自嘲一笑,那笑虽美,却带着满满说不清凄苦,直叫人潸然泪下。

这苏婉清赫然就是五年前墓室棺材中被救出的女子,而男子则是把女子从墓室中来的晏安。

“她快来了吗?”苏婉清问道。

“恩,快到了。现在她已经出了中州,到蜀州境内了。大概后天就可以到达归隐山。”晏安回答道。

即使没有说出这个她,到底是谁,但是晏安知道,苏婉清说的她只有那个人。

那个她在苏婉清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曾被苏婉清视作最尊敬、最敬爱的人,也是害她沦落到如此地步的人。

这样的回答显然在苏婉清预料之内,“是吗?她还真准时,每年都是这个时候,还真佩服她的毅力。是因为愧疚,还是因为内心有鬼,夜不能寐,所以来求内心安宁。”

想到当初他们对自己做的那些事,苏婉清就觉得心如刀绞。五年来,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她都忍受着亲情和爱情双重背叛的痛苦。心如刀绞,这四个字已经不足以来形容她所受的痛苦。而她的心,也已经是千疮百孔了。上面的每一道伤,都是拜他们所赐予的。

那样的苦,那样的痛,那样的疼,怎么能不恨呢。

不过,若是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死人,凭着满心的愧疚就可以抵消了所有的罪孽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不管他们做什么,我都不会原谅他们的。”苏婉清的双手力道突然加强,抵在晏安胸前的指甲深深的刺入晏安的肌肤中。晏安好看的眉皱了一下,在苏婉清发现之前,又恢复了平静。

“他们加诸在我身上的痛苦,我一定会加倍奉还。”

那些人,赐予苏婉清的痛,我苏婉清全记得,若不一点一滴要回来,我何以能寐。

你们,就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