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挽清情
49580800000020

第20章 诉说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个王朝都逃不开没落的命运,也逃不开旧王朝被新王朝取代的更替。

在靖康王朝未成立时,那时的天下还是大梁王朝的天下,属于宇文家家的天下时。只不过却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大梁朝的第二位君主宇文顼,可以初见端倪。等宇文顼去世后,新君主宇文皓登上帝位后,更是可见一般。

宇文皓荒淫无度,只懂得享受玩乐,半点不知民间疾苦。在宇文皓的统治下,贪官污吏欺诈百姓,朝廷上下都被黑暗势力所笼罩,可以说国不复过。

一时之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可以说是民不聊生。人们流离失所,遍地哀鸿。处处可见无家可归的人们。

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在如此荒淫无道君王的统治下,无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欲推翻宇文皓,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十三年前,那时的苏言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而苏婉音和苏婉清也只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但是,那一年的战火却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而那时的苏家,也并不在现在的京城邺京,而是在蜀州的蜀川。

蜀川,虽说战火也蔓延到了这里。但是因为蜀川的地势易受难攻,倒也没有像其他地方那般严重。

生活在乱世,本就不易。但是即使生在乱世,要生活的人,还是一样要生存。就像以行商为生的商人,为了继续活下去,依然要行商一样。

而苏言的父亲苏堰,就是这些乱世中仍然行商的人中一员。

苏堰,是一位走南闯北的商人。自苏言的记事起,在他的回忆中,家里大多的事都交由母亲唐芙锦照看,苏堰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不断的外出行商。

自苏言七岁起,苏堰就开始把自己带在他的身边。从那时起,苏言就开始跟着苏堰,不断的闯南走北。

乱世中生存不易,乱世中行商也不易。但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再不易的事,仍然要做下去。

在苏言看来,父亲苏堰是一个十分严谨,做事有条理的人。好像做什么都会有详细周密的计划,而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可能影响或打乱他的计划。

所以,战火爆发那一年,八岁多的苏言,仍然还跟着行商的苏堰。他们一直如此,有时去过战火刚过的地方,有时又出大梁境内,和外人行商。

总之,一年大半的时间,不是在关内,就是在关外。只有剩下一半不到的时间,才可以和母亲一起,在家中共享团圆。

苏言十岁那年,留在家中的母亲为家里添了两个双胞胎妹妹时,苏言和苏堰仍然还在外出着。知道这个消息,也只是从家中寄来的信中得知。

不过,这件事仍然是一件令人十分欢愉的事。在苏言眼中,平时得苏堰是过分严谨了些,但对于母亲,苏堰还是宠爱有加,外出也不忘给母亲回信。而对于自己的虽然多有严肃,但苏言认为,那只是因为这是苏堰在外的原因。因为在家时,苏堰也是一个和蔼的父亲。

所以,苏堰在从家仆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兴奋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生于乱世的孩子,对于流离失所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负担,但是对那时的苏家来说,却是一份喜悦。

十年之后,再添新丁,不管是不是生于这个时候,都是一种喜悦。更何况,在苏堰口中,战火蔓延已经这么久了,各方势力都已成熟,再过不久,天下大局就能定下来了,是时候了。

苏言是不知道什么天下大局已定,是时候又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苏堰便匆匆回赶回家。

对于苏言来说,那段时间,也是最快乐的日子。两个妹妹粉嫩可爱,长得一模一样,他也很喜欢和她们一起玩。虽然,她们不会跑不会跳,但咿呀咿呀的,还是让苏言觉得很欢喜。

或许是因为生的是双胞胎,还是如此粉雕玉琢的女孩。苏言常常看见,父亲和母亲总是很开心,父亲也难得没有离开外出行商,而是留在家中,陪着母亲。

他们决定不等两个女孩长到周岁,便为她们取名。他们翻阅典籍,觉得“婉”字,最能形容女子姿态,再取“空谷清音起”中的“清音”二字,觉得“婉清”、“婉音”最为恰当不过。

因为较早出生的大女儿,刚出生时声音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哭叫声,反而带有特别,便以“苏婉音”为大女儿命名,而小女儿因为出生时身体病弱,稍显白些,便觉得“苏婉清”更为妥帖些。

自此,才刚出生一个月多的两个双胞胎姐妹便有了自己的名字,苏婉音和苏婉清。

有钱人家,大多都不是由亲生母亲照顾婴儿,而是有专门的奶娘,苏家自然也有。不过,等母亲唐芙锦身体大好以后,她也会常常来照顾两个孩子的。

比起相对活泼的苏婉音,病弱的苏婉清更是安静些。她总是乖乖的躺着,不怎么哭也不怎么闹。或许两个孩子中,母亲都会相对的喜欢那个比较粘着她的孩子。所以,很多时候,苏婉清都会被孤零零的留在房中。

或许对于每一个哥哥来说,疼爱妹妹是天生的本能。

可相对于苏婉音,苏言更喜欢那样的苏婉清。他觉得苏婉清很可爱,总是睁着那双黑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大眼睛看着他,而且很好逗,只要拿着拨浪鼓或其他的小东西,在她面前,她就会笑得很纯真,那种笑容,后来成为苏言记忆中最美的笑容。

那时候的苏言,大多时间都是陪在苏婉清身边,对于兄妹的这种亲密,全家倒也乐见其成。

等到苏婉音和苏婉清六个月多时,苏堰突然决定要离开蜀川,外出行商。这倒也在苏言意料之内,毕竟,相比其他时候,这次留在家中的时间也算比较长的了。

因为蜀川境内相对稳定,对于家中一切,苏言到觉得没有什么担心的。可他没有想到,那次一别,竟然成了永别。直到天下稳定,靖康建立,再也没见过苏婉清。

那时的苏言还不懂,世间万事,变化只不过一瞬之间,而战火的蔓延也只不过是片刻而已。在苏言和苏堰离家不久后,原本固若金汤的蜀川城,居然会面临兵临城下的状况。

身在外面的苏堰和苏言自是担心城中家人,可担心又不能解决什么,苏言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像他们一样,牵挂城中的亲人。

可什么都不能做,什么也做不了,只有祈求上天的垂怜,保佑他们能逃过一劫。

苏言没有问过苏堰为什么不赶回去解救母亲和妹妹,因为他知道,父亲一定心有余而力不足。身在邺京的他们,只是有心无力罢了。

等到苏堰配人寻到家人,全家在邺京团圆时,离蜀川战乱时已经过去快五个月了。可全家团圆那一刻,苏言却没有看到苏婉清。

后来,从母亲口中得知,在大军兵临城下时,做为蜀川第一富商的苏家更是难逃一劫,幸好家中早有准备,才可逃过一劫。

她们在大军攻破城墙那一刻,从密道中逃跑,为掩人耳目,分批逃跑,由家中下人带着两个婴儿上路,并约定于山上的云山寺汇合。

云山寺是苏家主要供奉的寺庙,平时捐的香油钱倒也不少,所以,可以在那里藏身。

后来,带着苏婉音的那批人倒是如约来到云山寺,可却迟迟等不到带着苏婉清的家仆前来。

唐芙锦一直在寺庙中等待,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叫人打探,而且留下来的家仆也只有三个了。因为一直没找到,所以等到现在,才在邺京团聚。

战火持续三年后,在苏言十一岁那年,苏婉清失踪七个月后,天下大势终于安定下来了。还给了天下百姓一个和平盛世,天下终结了战火连天的惨状。

大将军萧宣登上帝王之位,取国号为“靖康”,因萧宣以武还人们太平,故以“延武”为年号,靖康延武元年从此开始。

苏家也因此决定在靖康国都中州邺京安家定居。

对于苏婉清,苏家人当然时时刻刻挂在心上。苏堰不仅配人多次回蜀川打探,还亲自去寻访过,苏言也一起跟着过去。

因为当初逃难时,苏婉清身上带有一半双鱼佩,那是认苏婉清的标志。苏堰更是花重金在蜀川一带寻找苏婉清和带走苏婉清那个丫鬟纯馨的消息。

可惜天不从人愿,都快一年了,可不管是明察还是暗访都没有半点消息。想到蜀川地势,山中多猛兽,丫鬟纯馨再加病弱婴儿,就算逃过追兵,也未能忍过饥荒,躲过山林猛兽,也许早已葬身猛兽之口。

若不然,这么久,怎么会没有消息。

这种情况,在乱世很多见,倒也不足为奇。

“所以,因为得不到丁点关于你的踪迹。我们便以为你死了,不在费心寻找,并在家中为了立下长生牌位。”

“可不论父亲,母亲,婉音,还是我,都没有因此忘记你。所以,在家中我们留有你的房间,想象着你还活着。”

苏言的话缓缓道来,“可我总是相信,你还活着,当然,那时的我只是怀着一份渺茫的希望罢了。只不过,我没想到,你真的还活着。”

他看着杜蘅,满眼真挚,道:“婉清,你知道睿瑾告诉我,他在归隐镇看见你的时候,告诉我我的妹妹还活着的时候,我有多么激动多么开心吗?”

杜蘅还是没有说话,苏言走到杜蘅身旁,道:“我知道,或许一下子让你接受这些,有点困难。但我只想让你知道,我们从未有一刻半刻抛弃过你”。

“你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日夜牵挂的家人。

杜蘅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苏言,泪流满面,或许正如苏言所说,她确实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么多。或许流泪,是她现在最好的表达方式。

她从未想过,原来,她的家人也是如此的思念她,就像她思念他们一样。

苏言蹲下来,轻轻的擦掉杜蘅的泪:“婉清,不要再哭了,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这些事,能和家人相认了,那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所以,答应哥哥,不要再哭了好吗?”

杜蘅点点头,苏言继续道:“而且,女孩子哭多了不好。”

又是这句话,杜蘅噗嗤一声笑了。看见杜蘅的笑,苏言也莞尔一笑:“对,就是这样子,女孩要多笑笑。”

没想到,自己所谓的哥哥竟然是这个样子,杜蘅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她听见苏言道:“那么,现在知道事实了,你还恨我们吗?”

杜蘅摇摇头,其实刚才在苏言叙述过程中,她就已经想清楚了一切,也明白了一切。当然,她不认为苏言有骗她的必要。更何况,她对于他们,也只是怨,说不上恨。

看见她点头,苏言道:“那兄妹相认,你总得叫我一声哥哥吧?”

这一句话满含期待,杜蘅完全可以感受道,她张了张口,有点艰难的道:“哥哥”。

听见这一声哥哥,苏言立时眉开眼笑,整个人如同喝了蜜似的。他高兴道:“那哥哥就和你说说其他的事。”

——————————————————————————————————————————

小剧场

众人:作者大人,你要多久才让我们上场。

作者:这不是还不到时候嘛。再说,我挺喜欢苏哥哥的,要多给他几次出场机会。

众人对苏言:靠关系可耻。

苏言笑:可耻?你是说我么?

众人,笑起来,好可怕啊。

苏言:别以为你和婉清能一样,我在婉清面前能那样,对你们,我可……

众人:我们知道了。

(拍胸,闯过死人堆,就是不一样)

最后,苏言大获全胜。掌声,鲜花,在哪里……

通过小剧场,可以探知人物性格,算是小剧透哦。

原谅作者打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