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挽清情
49580800000005

第5章 山雨

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偃腹虚檐外,林空鸟恣啼。

————————————————————————————————————

靖康十三年,三月,归隐镇归源村。

此时的杜蘅已经过了豆蔻之年,再过几个月,杜蘅就要年满十四岁了。若说平时的归隐镇是她不大喜欢去的,那这个时节的归隐镇就是她讨厌去的。

三月归隐镇落英缤纷,桃花纷飞,美则美矣,可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不是闹着玩的。

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纷踏而至,那场景真的是很彪悍。在这个归隐镇人最多的月份里,即使不是赶集的天,可街上的人却超过赶集天了。小贩当然就更不可能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了。

而且,这样的热闹会持续一个月左右。前后一个月,虽然也有游客,倒也不至于这么多。

所以,对于这样的热闹,杜蘅打从心底觉得头疼的要命,除了不得不去的日子,杜蘅可一步也不想到镇里面去。

村子距离镇子,大概有四公里左右,马车不通,只能靠不行才可以进出村子。以杜蘅的脚力,大概半个时辰左右,就可以到镇里面。

游客大都是富家子弟或文人墨客,可没有这样的闲情雅致,走半个时辰的路到村里游玩。

况且,镇里的美景就已经够他们一饱眼福了,更没兴趣到这深林茂密,蛇虫鼠蚁多多的山里了。所以,不用担心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打扰,待在这里,对杜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

可杜蘅的妹妹杜芜才十岁多点,弟弟杜棽八岁不到些。

杜芜十岁起,去镇里面的权利就都被转交给妹妹,这可乐坏了这个小丫头。从前杜芜和杜棽缠着杜蘅的情况,变成了杜棽缠着杜芜。

这个时候的他们,大概还在喜欢热闹的年龄,所以总是喜欢往镇里面跑,去看戏或赶集,还有庙会,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属于他们的享受。

这个时候,去镇里面的事,母亲秦妗当然不交给让他们中某一个人去,而是自己亲自去,否则会害怕他们因人多走失。当然,有时候也会带上他们。

知道杜蘅不爱热闹,所以秦妗倒也不会带上杜蘅了。

不过每到三月初三,杜蘅也会去镇里面的。这天,村里的朋友们就会拉上她去镇里,看晚上的灯会,容不得杜蘅拒绝。

其他的日子,因为知道杜蘅爱往山里跑,所以他们也不会强求杜蘅去。在他们看来杜蘅每隔一天,最多三天,就跑去山里一次,这样真的是太频繁了。

对杜蘅来说,当然是一天一次才好。不过,若要爬上半山腰,采些更贵重的草药,那第二天铁定去不了,那太累了。所以除去下雨天,隔一天去一次,是对杜蘅来说最合理的安排。

当然,做为整个村子里最聪明和最漂亮的女孩,以前还是有好多人和杜蘅一起去山上采药。

从小时候,杜蘅就粉嫩可爱,村里人都说她像个雪娃娃。她的聪明,在和村里孩子一起读书时,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等到长大后的杜蘅,就更是漂亮了。即使平常不抹胭脂水粉,甚至穿一身素衣,也难遮天生丽质,村里就没有人觉得她不漂亮的。有人说她就像从书里走出来的仙子,举手投足都很好看。

还有她轻灵悦耳的声音,人们说听着就像是山间小鸟。

至于为什么是漂亮而不是美呢?那是因为她还缺少一种风韵。

这些话都是林诗语。

风韵是什么?林诗语不知道。林诗语是她在村子里最好的朋友之一,她们住在一起,每天都会在一起聊天。有时候,晚上两个姑娘还睡在一起。

好多村里的事,都是林诗语告诉她的。

于是,杜蘅就告诉林诗语什么是风韵?风韵是指女性优美的姿态神情。

再具体,杜蘅就解释不出来了。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反正村里人说什么她也没多大兴趣。

虽然这样,不过任谁都会觉得,一个女孩子比自己聪明就算了,比自己还彪悍的,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除非是耐力和忍受力非比寻常的人。

所以,即使女孩子们再佩服,也只能从心底里佩服,而不是行动上佩服了。男孩子们再爱慕,面对一个还没有丝毫喜欢意识的,也会灰心丧气了。最终,杜蘅大多数时候只能是一个人了。

所以说,有时候人太厉害,也是很悲哀的。人们说过于聪明的人总是孤单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七天之前,三月初三刚过。杜蘅觉得今年的三月初三灯会和前几年就没什么区别,还是一样的无趣。她现在脑子里剩下的,除了满街的人,还是满街的人。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黑色三月初三,不过幸好这个噩梦已经结束了,所以杜蘅不再担心朋友们拉她去镇里了。她可以想什么时候跑去山里就可以什么时候去,真的好幸福啊。

所以三月初十的晚上,杜蘅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早早的入睡了。

三月十一日早晨,杜蘅满脸精神,很早地就起床了,看着外面晴朗的天气,杜蘅异常兴奋。因为要爬去半山腰,所以杜蘅不得不早出门。

她和准备去授课的父亲,以及在织布的母亲说过一声之后,就上山了。

对于杜蘅,她父母可是很放心的,从小就在山里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所以杜蘅背着工具上山了。

上山采药的时间总是流逝得特别快。在中午吃了些带的饭,再找了一会儿较贵重的草药后,时间就已经到未时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原本的阳光被乌云遮盖,远处的群山也有云雨奔踏而来。

山里的天就是变得快,难怪村里老人常说,去山里一定要带伞。就算不能及时回来,也可以找个地方避雨。不过,做为归隐山里的常客,在看到乌云蔽日,山雨要来,最重要的不是有一把伞,而是在雨到来之前,赶紧逃,找到一个暂时避雨的地方。

避雨最好的地方,当然是正道上的凉亭了。当然,伞做为逃跑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是居家旅行必备的。可是很不幸的,杜蘅因为昨晚太兴奋了,导致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忘记带伞了。

所以,现在剩下的杜蘅能做的,就只有赶紧跑到凉亭里。

虽说这凉亭是为游人而建,不过每年来,杜蘅在登山采药时,也只遇到过几十个游人罢了。还有可能是他们在其他时候上山,杜蘅没遇到罢了。当然,最大的可能是登山的有人少。因为归隐镇已经够美,足够他们尽兴而归了,不必多此一举辛苦登山了。

不管事实真相是什么,这条山路和这些凉亭,给来山里采药的村民提供了便利,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赶忙把小锄头和镰刀收到背篓里,把药整理好,从采药的地方走出来,跑往正道上,准备从下山。

下山的路比起上山的路,可容易多了。杜蘅快速的到了山腰的凉亭。抬头看了看远处,杜蘅想了想,觉得还能再走些路,所以决定跑去下一个凉亭再躲雨。

可厄运不独行是一个很真相的道理,悲催的杜蘅发现采药时太投入了,她发现云雨的时候比起以往晚了。

在跑过一段距离后,看雨势,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在下雨之前到那个亭子了。幸好,从这里往南走些路,那里有个桃花林,里面也有个有个亭子,可以在那里避雨。

要么继续往下跑,那样的话,一定会被雨淋湿;要么跑去桃花林里,那样倒是可以在下雨之前到达那里。慎重的思考了一下,杜蘅决定去桃花林里避雨。

说做就做,再做迟疑,就要淋成落汤鸡了。

踏上小路,穿过遮掩的树,片刻之后,桃花林就出现在杜蘅眼前。

滴答,滴答,雨来了,一滴一滴的滴落在土地上。杜蘅赶忙跑进桃花林。

刚跑进桃花林,雨势更大了。杜蘅连忙搭起双手,遮着眼睛,加快脚步,往桃花深处的亭子去。

山雨迷蒙,烟雾弥漫,阴雨天的桃花,倒也另有一番风姿。粉红色的桃花,开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是山间的仙子,似梦似幻。

穿过桃花,亭子终于出现在眼前。终于到了,杜蘅赶紧跑去亭子里面。

踏进亭子,杜蘅就立刻低着头掸了掸身上的雨,幸好淋得不多,要不非感冒不可。

突然,一条被叠得很整齐的白色手帕就出现在杜蘅的视线中。那条手帕被一只指节分明的手握着,显得手特别好看。同时还有一根温润好听的声音在杜蘅耳边响起,“姑娘,用这个擦一擦吧。”

杜蘅反射性的把头抬起,看向这只好看的手和这道好听声音的主人,然后,杜蘅就惊呆了。

那是一个十分好看的男子,是杜蘅长这么大以来,看过的最好看的男子。

他墨黑的头发用一个暗金黄色的装饰着流云纹的发冠束起,垂下的头发中有两丝,分别从耳后垂到胸前,显得玉树临风。穿着一件与发冠同色的,用金丝绣有流云纹的衣服,腰上束着一块玉佩,整个人看起来身长玉立。

他鬓若刀裁,眉如墨画。他的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棱角分明,器宇轩昂,俊美异常。他的肤色比起镇里大多人更细腻白皙一些,配上那双含笑的眼睛和微扬的嘴角,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浊世佳公子。

不过,他看起来除了特别俊美异常,整个人还有一种贵气。即使站在那里,就让人不由自主有臣服于他脚下的感觉。

看到杜蘅的脸,那个男子也愣了一下。他的眼中出现了好奇,震惊,还有更多的探究,随后马上回复平静,变成了那双原本含笑看着杜蘅的眼睛。

“哈哈,睿瑾,没想到到这里,你的魅力也不减,人家小姑娘都看呆啦。看来,又要有一个姑娘对你托付深情了。”

这一道笑声传到杜蘅耳中,把杜蘅从发呆状态中拯救出来,杜蘅脸不由的红了。她回过神来,从男子手中接过手帕,并向男子道了句谢,拿起手帕擦了擦头上的雨。

眼前男子对那男子回答道“晏安,不要再随口胡说了”。

完全回过神的杜蘅猛然发现,原来亭子中还有第三个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