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49581300000025

第25章 残奥会,北京准备好了吗?——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3)

(五)对北京“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态度与评价

有着多年残奥会工作经历的赵济华老师认为,相比而言,北京无障碍设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无论是正在建设中的城铁,还是运动员村、场馆的无障碍设施都非常完备。这些有形无障碍的设置保证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生活过程之中会更加方便。但同时他也指出,有形的无障碍设施到位后,无形的无障碍服务就更加难能可贵,这是服务者创造性的体现,也是社会对残疾人理解、尊重和关爱的体现。对于公众来说,真正做到心灵上的无障碍才是最重要的。公众对于残疾人的平等看待与关爱,同无障碍设施建设一样重要。

残联的工作人员对于北京现行无障碍设施上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是也表示目前的配备距离残奥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盲道和坡道被损毁挤占,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配备不够齐全,社会关注度低,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等。

奥运会志愿者认为北京现行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奥运场馆,总体上水平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媲美,但很多细节部分仍需大力改进。以奥运场馆及其周边环境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很多地方都有盲道,马路上人行道都有盲道,场馆以及城市建设方面都有坡道。尽管场馆规划伊始没有考虑得非常周全,进入二楼看台的台阶没有坡道,但是在改造方面花了很多力气,设置了无障碍电梯,有中位按钮和低位按钮,还有盲文以及语音提示。在健全人观众前面会有可以放轮椅的地方,给盲人观众安排礼仪座。在每个坐席最外侧给有需要的残疾人坐;无障碍洗手间;专用停车位,无障碍标志,总之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无障碍设施配备。

志愿者指出,北京的规划相对于其他城市已经相当不错。但是从具体的一些设施来说,还是存在问题,例如应该可以设置一些残疾人用的公共电话,还有坡道的增设。此外,公交车对于残疾人而言非常不便利,没有升降台(PS:他们学校校车有升降台,轮椅可以上去,也有折叠坡道,肢残观众可以方便上去)。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同样指出,除了有行的无障碍设施外志愿者们对于残疾人的关爱对于无障碍设施的使用非常重要。他们在奥运场馆如果发现无障碍设施出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进行维护。

此外,盲人和聋哑人受访者也针对北京无障碍设施建设表达了他们切身的使用感受。

聋哑人受访者认为总体上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而且本次残奥会的召开也促进了北京市无障碍设施的发展,但是跟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政府部门在进行无障碍改造的时候似乎只注意到了为肢体残疾的人和盲人配备了一些直升电梯、盲道和坡道之类,而忽略了聋哑人等其他群体,几乎没有聋哑人的无障碍设施。另外,只注意了外部环境的无障碍,而忽略了信息交流的无障碍(电视手语和字幕、盲人有声读物、音响信号、手机短信息、信息电话等等)。

盲人受访者指出:天桥对于盲人和肢残人士仍然存在障碍,因为经常有自行车在上面穿行,还有不少市民为图方便,在盲道上停放小轿车、自行车;同时,盲道虽然增多了,但是旁边有树坑、电线杆子,经常使盲人撞到;此外,由于怕吵到周围居民,有的公交车报站的声音特别小甚至不报,盲人有时听不清就可能错过站;在接受信息方面,盲人认为仅依靠广播接受信息仍然难以满足信息需求,而盲文书籍数量少、价格高;在购物过程中也只能靠别人介绍,自己很难做出全面判断。但是盲人也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北京市民热情、关心弱势群体,他在无障碍设施之外也获得了很多市民的帮助,给他带来了很大便利。

(六)对北京“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建议和展望

在访谈过程中,五位受访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对北京“无障碍设施”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展望。

1.残联工作人员

北京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指出:可以通过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加大媒体宣传等途径改善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只要以设计规范为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层次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在政府的关注和人民的支持下,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一定会向着更加人性、合理、便利的方向发展。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会造福更多的残障人士,方便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同时,受访者还提到,除了在无障碍建设之外,国家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就业问题等社会保障问题,真正确保建立一个无障碍的和谐社会。

2.北京奥组委专家

奥组委专家结合目前北京举办残奥会的背景提出:1.在“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指引下,广大媒体应当加大对残奥会的宣传力度,提高残奥会的关注度,并以此引发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关爱残疾人;2.加强对服务残疾人的志愿者培训,建立更加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无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相比“有形”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甚至更为重要。

3.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

志愿者认为,北京的无障碍设施的覆盖率应该再大些。一个足够发达的社会,应该是健全人可以去的地方,残疾人都能畅行无阻地进入。一个足够进步并且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所有的建筑物外面都有坡道,所有的设施在规划的时候都考虑到残疾人的使用。

对于即将到来的残奥会,志愿者对于无障碍设施方面已经很有信心,认为物质方面的缺陷可以改进,政府的能力很强。但是人文环境方面迫切需要改变,志愿者接受过服务培训,知道如何去服务残疾人,但是包括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大多数人,对此却没有科学的观念,他们不知道如何和残疾人平等地相处,更不知道如何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因此,通过全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注不断增加,扶残助残技能的普及,希望未来的社会能够给残疾人提供一个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没有障碍的环境。

4.聋哑学生(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聋人篮球队队员)

对于未来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和展望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给予聋哑人群体更多的关注,在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配备能够做得更加全面。对此,受访者也提到可能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观,而是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不过对未来的还是充满希望的,坚信以后的生活会更好更方便。

5.盲人按摩师

盲人按摩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1.北京的公交地铁等场所可以通过完善语音服务来给残疾人更多出行上的信息无障碍交流。2.为盲人提供更多高质量低价格的盲文书籍以及其他信息交流方式。3.在设计盲道和坡道的时候更切实地考虑残疾人的需要,注意盲道周边环境的维护和建设。

盲人在访谈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认为只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08残奥会的推动下,在中国政府有力的领导下,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将会继续快速地发展,但是要达到完全的无障碍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四、小结

1.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对国际知名城市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关于无障碍设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举措,值得我们继续借鉴和学习。

2.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文关怀理念的树立和推广,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3.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建筑物改造为无障碍建筑的难度较大,同时现行的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缺少统一的标准、足够大的覆盖率和有效的维护,北京的无障碍设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在给残疾人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4.相对于水平类和垂直类的无障碍设施,专用类、语言类、标志类的无障碍设施的数量有待增加。

5.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也同样至关重要。

需要通过法律、道德的共同约束来加强对于无障碍设施的维护。

6.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应当一手抓“硬环境”,一手抓“软环境”,通过普及关爱残疾人和扶残助残的知识,为残疾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基础。

7.受访者对于北京的“无障碍设施”信心较大,都希望未来的北京能够实现残疾人的“畅行无阻”和“自由交流”。受访者认为我们现有的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需要。

五、调查后记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那一年,正当举国上下都在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到来而满怀希望地积极工作时,一场发生在四川罕见的8.0级的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在夺去了6万多同胞生命之外,还使成千上万人致残。因此,在《定性研究》这门课的课程作业完成过程中,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和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论文完成之后,我们也对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充满了不安,但这不安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希望。如今,奥运会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在奥运会之后,北京的无障碍设施依然在不断地推进,我们调查中所反映的很多不足之处,现在都已经得到改善甚至解决,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建立更多完善的体制和设施来保障残疾人群体的生活。

论文从确定选题,到结束定稿的时间不到两周,可谓仓促之极。但是在收集和阅读文献、拟写访谈大纲、联系采访对象等一系列工作中,我们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次论文也许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却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调查过程中的每一份材料、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我挑灯夜读的辛劳和孜孜不倦的奔忙。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共青团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北京奥运会北京理工大学场馆运行团队、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机构和组织的大力支持,授课老师丁迈、指导老师罗哲宇更是给予了我们悉心的指导,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尽管已经离开母校快一年了,但我们对于母校的感念却没有停止过。在广院读书的四年间,首先要感谢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系的老师们。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伴随着我们四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我们受益匪浅,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们给予我们的指导也将让我们终身受用。

教师点评

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谈“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个遥远而急迫的话题。看过调查报告,我才发现,以往自己对无障碍设施的理解过于褊狭,对残障人士生活不便的现状也茫然无察;才惊诧,地铁中无障碍设施不完备;才更感慨,发达国家的无障碍建设确实值得学习。作者对北京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访谈部分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展现出发展中的问题,对有关部门决策有参考价值,对普通公众也起到引起重视、促其深思的作用。如果要以挑剔的眼光看这篇调查报告的话,其实这篇报道不必在题目上强调“残奥会”了,因为一方面已完成的调查报告,重点不在于北京为残奥会进行了哪些准备;另一方面本报告也确实没必要强调北京为残奥会做了哪些准备,因为我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根本上是服务于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普通残障市民的。感谢两位同学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我们本该关心的人群。

(罗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