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宽
近些年来,一些高职院校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增设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成功申报了这个专业。就此,笔者做了一些思考。下面谈谈其中的两个问题。
一、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第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有专家指出:“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办学思路还不清晰,不少高职院校或沿袭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压缩式培养;或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计划进行简单扩充来培养,这是造成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技能不如中专生甚至技校生,很难在人才市场找到合适岗位这种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阎金童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笔者在调查研究其他学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发现了专家陈说的类似情况。为此,我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我们的定位是低端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说来,就是“培养面向县级电视台、广播台(站)、报社、杂志社、网站、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等机构的新闻宣传职业岗位,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媒体新闻产品生产基本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政治思想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品德。二是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有本专业大专层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具有本专业所适用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转换职业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三是专业知识要求:具有比较扎实的汉语、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媒体新闻产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借助字典阅读普通英文报刊、信函,能做简单会话。四是专业能力(技能)要求:具有报纸新闻产品的采访、写作、图片摄影、编辑、评论能力;具有广播电视新闻产品的采访、写作、录音、摄像、编辑、制作能力;具有网络新闻产品的采访、写作、录音、图片摄影、摄像、编辑、制作能力;具有对各类媒体的新闻产品进行评析的能力;具有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创办报纸、广播站、电视台、网络四种媒体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
在培养模式上,我们采用2+1(前2个学年完成校内教学任务,最后1学年工作岗位实习[训])的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的主干课程有:大学语文、新闻传播学、新闻摄影、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采编、因特网导引、广播电视新闻、新闻评论、电视摄像、电脑排版、媒体创意与策划、vc程序设计、企业报概论及实务、新闻作品评析、考证考级课。
一个方案的编制是要有依据的,我校编制本方案主要是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浙教高教[2007]188号)等文件精神,也借鉴了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及实践效果。除了总结,借鉴其他成果,我校的方案还有自己的特点:
1.在实践教学上凸显丰富性
在课程设置上,按照理论教学“必须、够用”即可的原则,减少、整合了基础课的门数及授课时数。如其他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都设置三四门,甚至更多。我们将内容大部分重复的《新闻理论》和《传播学》合并为《新闻传播学》;新闻心理学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已有,因此《新闻心理学》课程不单设,予以取消。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安排其他必须的专业技能课,增加实践教学的时数。
在实践教学种类上,一是在形式上有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二是在实训内容上有通用基本技能训练、专业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三是在实践岗位上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模拟仿真与实际上岗紧密结合,尤其是拟自己建立影视制作公司,达到“产教一体化”。
在培养模式上实行“2+1”,从整体时间上对实践教学给予保证。
2.在教学内容上凸显针对性
本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方向是县级电视台、广播台(站)、报社、杂志社、网站、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乡镇、社区等机构的新闻宣传岗位。这些岗位需要的是“低端复合型新闻人才”,即多面手式的通用型新闻人才。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如在专业技能课设置上,我们将三门广告课程换成了三门网络新闻课程,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媒体新闻的生产能力,适应了用人单位的需要。
3.在毕业论文上凸显超前性
毕业论文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按其他培养模式,毕业论文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则采取2+1模式,在第五学期学生开始专业综合实训(习)时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安排指导教师。这样,不仅学生教师都轻松,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全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大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
二、关于全面型校企合作的原则、内容及建议
全面型校企合作模式是校企双方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学习、生产和科研为一体的合作模式。
(一)全面型校企合作的互利互惠原则
校企合作的各方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校企合作的牢固基础应当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学校在寻求合作伙伴时务必要坚持互利互惠原则。通常情况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期望学校能提供人力资源,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高职院校热衷于校企合作,主要是想利用企业解决学生实训、就业,专业教师紧缺,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对企业的依赖程度要大于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依赖程度。面对这种状况,作为校方,应当急合作伙伴之所急,解合作伙伴之所难,投其所好,搭建联盟的桥梁。比如,某学院以项目为桥梁,开通学院与一些县级报社、电视台、网站等媒体企业的合作通道,使企业的人才培训、新闻业务及科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无偿地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包括场所、环境、设备等。学生到企业实训,企业包吃住,向学生支付工资,选派实训指导教师;而顶岗实训学生则成为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很多学校的实践都证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学校的帮助相关度越高,企业对学校合作办学的支持度就越高。
在坚持互利互惠原则的过程中,合作各方应做好利益的分配和调适工作。首先,合作方应明确各方在合作整个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并以此为基础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的合理程度决定着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其次,随着合作后的运行状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要及时对所确定的利益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意见分歧应以公正、谦让的态度对待,求大同,存小异,保证合作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全面型校企合作的基本内容
全面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直接目的是产学研共同发展,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等方面共同受益。就学校而言,其主导的基本做法有五种。
1.共建专业
主要形式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专业的设立与调整,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是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作为用人单位,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有发言权。学校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研究本地区的产业政策,弄清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深入研究所开专业相应的行业、企业的现有规模、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而使专业设置更适应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活力,保证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2.共建课程
就是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及教材,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比如某学校就与一企业报共同合作开发了《小型报纸概论》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受到了企业报、社区报、高校报等小型报纸举办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3.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校方运用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设备,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用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争取,实现了行政与校办企业合作。当地人民政府和当地新闻单位及学校共同投资,在校园内建立了新闻宣传实训基地。此举不仅满足了学校教学的需要,还积极为当地各个单位培训了新闻宣传人员。这大大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缓解了当地新闻宣传人才的紧缺状况,为当地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共享校企人才资源
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一方面,学院积极向合作企业聘请行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充实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学院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主动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努力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等工作。学院还采取“企业高薪聘请+学院提供事业编制”的方式引进行业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引进人员享有学院在编在岗教师待遇,他们既在企业上班,又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定期来学院开专题讲座和指导青年教师实践等工作。
5.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校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某职业技术学院在合作开发方面与企业共创经济实体,共谋发展,先后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广告策划公司等产学研经济实体,还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各类技术服务。这既为媒介企业等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提高了师生的科研能力和新闻实践能力。
(三)对政府支持建设全面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议
1.政府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校企合作的保障力度
目前,校企合作更多地表现为学校热、企业冷,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为了确保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政府应当把对校企合作的倡导和支持落实到具体的法规上,使校企合作的运行有法律保障,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2.政府要设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力度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但由于两者在性质、体制、功能、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仅靠它们自身或者各自的主管部门来协调双方的利益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组建相应的机构,发挥政府的行政功能和服务社会功能,统筹、协调、监督、评价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3.政府要制定财政政策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
国家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应有政策、基金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促进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温州市政府在资金、用地等方面对当地职业院校给予支持,并把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摆到重要位置抓快抓实,他们采取了科学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多渠道筹措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加强指导培训三项措施,保证了实训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宋兆宽: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