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体育新闻学
49608300000025

第25章 平面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1)

平面媒体(或称为印刷媒体)这一概念是近些年来逐渐被新闻与传播学界认可并广为运用的。平面媒体之所以得名就是将它相对于“立体”而言的。“立体”的媒体是指新兴的网络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具备了图文并茂、声画兼备、传受互动的立体多维传播方式,彻底改变了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所以,现在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更习惯于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的称呼来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介。平面媒体具体来讲包括了报纸、期刊、书籍等多种形态。

第一节平面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演变

一、国外平面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演变

在人类早期的生活中,体育就作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虽然那时,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没有出现,但是记录与传播体育信息的载体却并不少见。例如,公元前59年开始颁布的古罗马的《每日纪闻》中就经常出现有关角斗竞技结果的体育信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年~前377年)也著有《关于养生》《关于健康时的养生》等。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胜利,使欧洲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迅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步确立,社会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在工业革命期间,一些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人物,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英国教育家洛克等,他们的先进思想不仅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对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所阐述的对体育的认识与看法,促使近代体育和体育思想逐渐形成发展起来。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就要求体育信息的传递更加畅通。印刷技术的改进、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广泛提高、交通的发达与便利等条件都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最早形态——平面媒体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基础。自18世纪末开始,欧洲的许多国家都逐渐开展了学校体育教育,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需要被广泛倡导,体育终于和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正面的、直接接触。

首先是一些专门从事体育实践的人发表了各自的著述,如德意志的古茨穆茨在长达50多年的体育实践中,发表了许多体育方面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体育著作《青年体操》(1793年出版)和《游戏》(1796年出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德式体操的创始者F.L.杨和他的助于艾泽伦合作出版了《德意志体操术和体育场建设》(1816年),全面阐述他对体操所持的观点。1794~1818年,德国的G.U.A.维特出版了《体育百科全书》。被誉为“德国学校体育之父”的施皮斯的主要著作有《体操理论》(1840~1846年出版)和《学校体育》(1847~1851年出版)。被称为德国“系统的医疗体育的创始人”的施雷贝尔于1855年出版了他的《室内医疗体操》。其次,一些战争的消息、宗教的消息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成为报纸上经常出现的传播信息。到了19世纪初,随着宗教限制的减少,人们逐渐有更多的机会亲身参加各类娱乐休闲活动,人们对这些休闲娱乐和有关体育的信息的需求,促使它登上了不同媒体的版面,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内容。

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由户外向室内转换,许多人更乐意坐在屋内欣赏一些诸如赛马、拳击、摔跤等体育比赛,1829年,美国第一份运动杂志《美国赛马与运动杂志》创刊,这份杂志创办的初衷主要就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赌马需求。1831年,第二份颇具影响力的运动刊物《时代精神》创刊。《时代精神》出刊后,在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预示着体育新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文摘报》等综合性日报开始相继报道拳击、赛马、板球、棒球等竞技比赛的信息,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1873年,《森林与溪流》杂志创刊,这份刊物侧重于报道打猎、钓鱼等户外运动项目的信息。弗兰西斯·里克特在费城创办了《运动生活》杂志,集中刊登全美通信记者的稿件并报道多种运动项目。

1883年,近代体育新闻的倡导者、美国报业改革先驱约瑟夫·普利策买下了《纽约世界报》,将之改办成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市场型报纸,同时又凭借他对体育信息敏锐的把握,在报社成立了专门的体育部,配备专职的体育记者、体育编辑,以加强该报体育信息传播报道的力度和深度。1895年,威廉姆·拉道夫·赫斯特为了扩大《纽约日报》的发行量,专门开辟了一个体育版,之后各大报纸纷纷效仿,都增开体育版。20世纪初,一些发行量很大的综合性刊物和各种妇女刊物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这些刊物对体育休闲活动信息的传播受到欢迎,它们是《大西洋》《世纪》《哈泼斯》《斯科里波纳》《科利尔》《美国人》《蒙西》《马克卢》《大家》《周日晚邮》等。

自此,各类体育信息开始在平面媒体上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时至今日,在欧美等主要国家拥有的专业性的体育报纸、期刊和书籍,如法国的《队报》等。当然,在非专业性的平面媒体上,也包含着为数众多的各类体育信息。可以说,现代体育的大跨步前进离不开新闻传播的推波助澜,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现代平面媒体。现代平面媒体的发展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现代体育的蓬勃与兴盛。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一直延续下去。

二、中国平面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演变

我国古代有多种体育形式中,如“六艺”中的射、御和武术、摔跤、投掷、体操、蹴鞠等。那时,人们进行体育练习主要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当然,在闲暇时间,人们也把这些技能作为健身、养生的手段以及游戏娱乐的内容。因此,我国古代对体育的记述就着重于这些内容。我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尚书·洪范》中,已有论及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弱)等与身心健康有关的问题,战国末年成书的《周礼》中记载有多种卫生保健方面的措施及射礼、军礼等考核,这些都是我国体育信息传播较早的记录。

中国近代最早从资产阶级全面教育的意义来认识和阐述体育的,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领袖康有为,他的体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乌托邦式的著作《大同书》里。中国的基督教青年会开始于1876年,并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青年会,其干事麦克乐在1921年后,以东南大学体育科为基地,创办了《体育季刊》(后改名为《体育与卫生》)。另外他还编撰了一些体育运动的教科书。体操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近代体育运动项目,中国最早的一批体育运动译著也是有关体操的,1904年,王肇鋐翻译的《普通体操学教科书》《普通体操图说》;1909年,清廷陆军部教练处编译的《体操法》;徐傅霖编著的《体操上之生理》;1911年,徐福生翻译的《体操之理论及实际》等。1910年,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该会成员整理、编著和出版了一些武术书籍,如《谭腿》《达摩剑》等。一些刊物纷纷刊登有关体育思想的论文,如1914年,我国早期著名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先生,在《体育杂志》上撰文论述“正当体育”为“普及体育之根本”。1917年4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新青年》上发表了论文——《体育之研究》。这一时期,陈独秀也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以阐明他的体育思想。1917年6月,恽代英在《青年进步》第4期上发表了《学校体育之研究》。

迄今发现的中国近代最早的一份体育刊物是《体育界》,创刊于1909年,由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家、中国体操学校校长徐一冰先生等主编,中国图书公司发行。1918年12月9日,长沙《体育周报》创刊(出至50期停刊),这是中国最早的体育报纸。一批影响较大的体育教材和著作在二三十年代问世:如由勤奋书局发行的《三段教材》《新学制体育教材》《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丛书》,另外还有吴蕴瑞、袁敦礼合著的《体育原理》等。1924年8月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编辑出版了《体育季刊》。1932年1月,天津《体育周报》创刊(抗战前停刊)。12月,《体育研究与通讯》季刊创刊(出至四卷一期)。1933年,《勤奋体育月报》创刊(出至四卷十期)。1940年1月,《健与力》月刊创刊(出至六卷二期)。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副主任易剑东的论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传媒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中国体育传媒的第一波浪潮是政策推动的,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传媒经历了“创刊浪潮”,现在仍然是传统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传播力量的《中国体育报》和《新体育》即那个时代的代表。

中国当代最早的官方体育报纸是1958年9月1日创办的《中国体育报》,它是新中国的第一张全国性体育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唯一的一份体育报纸,发行量最多时达100多万份。到今天,它已发展成为“中国体育报业总社”(1999年挂牌),下面有一家报社、两家杂志社(《新体育》和《中国体育》杂志社)、一家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拥有5报26刊以及各类体育图书、音像出版物,还有一个“中国体育在线”(网络媒体),是中国最大的体育传媒基地。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担负着全面准确宣传体育工作方针,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传播体育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

全国性的综合性体育杂志《新体育》于1950年7月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创刊。除1955~1959年曾为半月刊,1966~1972年停刊外,其他时期都是出版月刊,目前每期发行85万份,向3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新体育》经常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于体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刊登体育理论和健身经验,介绍各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和卫生保健知识。还经常评述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报道中国体育健儿勤学苦练、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介绍长期埋头苦干、成绩卓著的体坛人物,介绍中国的传统体育,如武术、气功、按摩等。《新体育》还报道国际体育的新动向、新成绩以及世界体育见闻。

中国体育传媒的第一次有市场意识的崛起是由一个人和一部电影引起的——李小龙和《少林寺》。1981年,中国内地第一家武术杂志《武林》在广州创刊;1982年,《中华武术》杂志在北京创刊。1981~1985年,十几种武术方面的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由于武术本身是完全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因此这个阶段体育传媒的发展并不具有广泛和普遍的规律性。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79年中国恢复了参加奥运会的身份,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体育传媒也随之有了全新的表现。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以及中国乒乓球队和体操队的所向披靡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更是激发了中国人对体育的热情,对于体育信息的需求也就瞬时膨胀起来。公众对体育资讯的需求急剧上升,当时综合性报纸对体育的报道版面很小,常常只占1/4版、半版,对赛事的电视转播也较少,更没有网络,体育报纸诞生恰逢其时。全国各省市相继创办起以地理区位为划分因素的综合性体育报,基本上每个省以省会城市为中心,都有一份杂志和一份报纸,体育传媒迎来了第二次高潮,如《黑龙江体育报》《山东体育报》《四川体育报》等,还有以报道专注的内容差异作为区分因素的专业性体育报,如《中国篮球报》《棋牌周报》等,像《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这样的全国性报纸和各省市日报、晚报等也大都辟有体育版面或专栏,现在在全国发行最好的两份专业体育报纸——《体坛周报》和《足球》就创刊于那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