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体育新闻学
49608300000039

第39章 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报道(3)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国在新闻报道上首次实现了卫星双向直播,前方报道人员59人,全天候24小时播出,CCTV-1、CCTV-2、CCTV-5并机播出精彩比赛,夜里看直播,白天看重播使观众重新安排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派出由108人组成的报道队伍,在国外采用“注入点”记者现场直播报道,采用主演播室、分演播室配合报道。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悉尼、北京两个演播室架起了五彩缤纷的奥林匹克彩虹。整体报道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包括了中国参加奥运会回顾、奥运知识百问、中央电视台奥运报道纵览、赛事分析和展望、历届奥运会简介、悉尼奥运会当日新闻、奥运当日赛场、金牌运动员做客演播室与观众对话等,报道内容可谓异彩纷呈。

2002年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央电视台在韩国汉城IBC内设立了CCTV前方报道中心,报道中心设有演播室、配音室、评论室(集中设置)、电子编辑、卫星传送、信号收录、多路信号调配等功能。这次转播,将评论席设到了比赛现场,在七场重要的比赛中,评论都是在现场完成的。前方报道团及时准确地完成了所有比赛场次的实况报道,现场记者与北京大本营演播室的实况对接和赛中、赛后闪电式现场采访的单边信号的及时传回,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在本届世界杯转播中还首次在赛前实现了异地三方三视窗对接现场直播,在20个比赛现场既有实况又有编辑重放,报道形式多样化,光缆和卫星线路使用调度频繁。中央电视台还为大赛组委会提供了赛后采访的公用信号。中央电视台派出了九个独立作战的ENG报道小组,往返于日韩两个国家的20个比赛现场。在40天的时间里,前方九个ENG小组给CCTV-5传回205条新闻专题,还协助CCTV-1完成了50次《明日看点》节目的制作,并协助《电视你我他》及经济部拍摄了部分专题。北京后方设立了三个演播室(800平方米、100平方米、35平方米),《我爱世界杯》《球迷世界杯》均在800平方米演播室制作。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在雅典的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租用了400平方米作为工作空间,在里面搭建配置了两套播出室,还有两个演播室,一个收录室,15套ENG,12台直编机,四个配音间。两套播出室中,有一个专门服务于CCTV-5北京时间14∶00至凌晨2∶00的节目。播出室不但负责节目的播出,还负责节目的传送。整个播出系统不仅负责体育频道16个小时的节目和奥林匹克专题,还要负责第一套每天上午和晚上11点以后的直播以及第二套晚11点以后的直播,另外还有两套收费频道的内容。两个演播室中,有一个是虚拟演播室。虚拟演播室用于整个CCTV-5的体育节目和CCTV-1的节目播出,还有特别节目《奥林匹克回到故乡》以及一些访谈节目。演播室同时还要为新闻频道和国际频道服务。

收录室用来收录比赛信号。奥运会一共有28个大项、301个小项,所有的比赛场次一共是2200场,所有提供的播出信号是3000小时,系统共有40台收录机收录这3000小时的比赛信号。在15套ENG中,有专门做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射击、跳水、游泳、举重这七大项的现场直播和现场的采访,另外八套在其他的比赛场地做采访拍摄。前方节目的配音和直播解说在四个配音间中进行,一共有12台直编机做编辑。另外,他们还用15台笔记本电脑组成了一个远程新闻处理系统,负责新闻文稿的处理,并用一套蓝光新闻远程传送系统负责新闻的传送。这次在前方从事报道的工作人员达160多人,除了充分利用奥运会广播电视中心提供的公共信号,做好各项精彩赛事的直播、录播之外,还有十几个采访组将摄像机镜头深入各个赛场,向观众提供更加鲜活的独家奥运新闻。

雅典奥运会的报道第一次采用了远程网络编辑制作系统。前方记者使用专业光盘摄录一体机采集记录比赛的场景,在第一时间进行节目素材的高速传输与编辑,并与中央电视台已有的新闻共享系统互通互联,在实际应用中使“全程非线性”的崭新理念得以实现。这项新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体育转播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节目内容,保证了播出的可靠性,为央视的节目制播流程的最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2005年10月12日开始的第十届全运会是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唯一一次全国运动会,不仅是各路选手练兵的绝佳机会,更是对我国承办奥运会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为此中央电视台把“十运会”定位为“模拟奥运会”,也就是说将完全以奥运会标准进行报道。为此,央视共有300多人组成了大型报道团奔赴南京,规模丝毫不逊色于雅典奥运会。在节目播出上,体育中心启动了24小时的“十运频道”,并且成功地使用了全新的蓝光盘网络制播系统,大大加快了采访素材传输的速度。除足球、拳击、F1等赛事保留原时间外,取消其他传统赛事报道,每天8∶00至23∶30这一时段全部留给十运会赛事。这次全运会对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地方电视台的体育频道来说也是一次大练兵,这两个电视台联合制作了64集的十运会全国公共版节目《联合十运》,总计时长1920分钟,在全国30家电视台播出,受到了普遍的好评。

(5)新技术的运用让北京奥运会的转播载入史册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第一次全程高清转播的夏季奥运会。由于高清信号采用最新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快速移动画面的清晰度,同时,高清信号的亮度控制和色彩还原能力可以高精度显示精彩的画面内容,所以,奥运会期间,从国外来的57辆高清转播车和国内各电视台租赁的高清转播车辆组成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高清转播车阵容,为全球电视媒体提供了一份高清晰电视图像和5.1声道环绕立体声的奥运转播“大餐”。

北京奥运会上另一个新技术的运用是超高速摄像机的运用。体育比赛瞬息万变,并且对局部特写、细节拍摄要求非常高,因此对摄像机的要求也很高。北京奥运会的许多比赛中第一次用新型高速摄像机,为不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提供超越现场的感受。跳水运动员的慢动作回放、飞碟被准确射中后的碎裂瞬间、游泳比赛最后的触壁瞬间等,这些精细传神的画面正是源于高速摄像机的精湛技术。“这种技术的采用,使得人们从过去观摩比赛的方式进入到把比赛看成一种讲故事,用一种特写的方式来进行报道,比如一个运动员的汗珠流下来,运动员的表情你能看得非常逼真。这样人物就活了,就像某种电影的手法都可以进来。然后去通过镜头来获取一种感动。”

除了超高速摄像机之外,为跳水比赛准备的高清自由落地高速摄像机,为田径赛场准备的电兔子摄像机,为游泳比赛准备的水下摄像机等,这些顶级摄像器材在奥运会上大展身手,让观众享受到了新技术引领下的一顿真正的奥运饕餮大餐。

3.专业体育频道的成立和发展

1975年12月,美国发射的“通讯卫星一号”开创了有线电视时代。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又带来了电视报道的革命,使得电视频道资源被释放出来,直接导致了大量体育专业频道的出现。1979年ESPN(美国娱乐与体育电视台)问世,宣告有线体育电视频道的诞生。这家电视台的前身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篮球队的一个报道组,到20世纪末,它已经成长为全球影响最大的体育有线电视网。目前ESPN向全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播放体育电视节目,它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体育网站www.espn.com以及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杂志之一的《ESPN杂志》。ESPN不仅报道新闻,同时介入体育比赛的过程,导致了体育比赛规则和运动员行为方式的变化,它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运动项目——极限运动(X Game)。

美国有线电视的专业化非常明显,专业的电视体育频道有ESPN、Classic Sports、Golf(高尔夫频道)、Outdoor Life(户外活动频道)、飞行、航行、Speed(赛车运动频道)等。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观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节目的兴趣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体育节目时间有限的矛盾。尽管1992年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中的固定体育节目时间已经增长到每周295分钟,1993年又增加了周六“美国NBA篮球”和周日“国内赛事”的240分钟固定节目,加上大量的非固定的现场直播,平均每周播出的体育节目超过十小时,但还是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为此,1994年初,中央电视台决定开设专门的体育频道。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的ESPN和黄金时间体育网(PRIME)及香港卫视体育台三家设有专门的体育频道,香港卫视体育台还是与ESPN合办的。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中国第一个自办的体育频道于1995年1月1日如期播出。体育频道开播之后,为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中央电视台采取了不少措施,诸如设立众多单项栏目(开播不久就设立了48个)为观众提供定向服务;加大国内赛事的报道,增加节目来源;采用制片人负责制,使其在本栏目中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利用社会上的制作力量,弥补体育部人员的不足等。

1995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通过卫星向全国播出,每天播出16小时(首播节目十小时)。这一专业电视体育频道的出现给体育新闻报道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标志着中国的体育电视也从先前的零散自由状态发展到有相当影响和规模的体育频道。经过1996年和1997年两年的努力,体育频道拥有了一批质量高、有影响的栏目。例如《体育新闻》经常播出独家报道,人们常常可以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读到“据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的字样;《足球之夜》成了球迷每周的节目;《世界体育报道》被观众称为最有文化的体育报道;周末的体育栏目更是琳琅满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围棋从早到晚,至少有五场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现场直播。

随之,专业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风起云涌,出于抢占市场份额的需要出现了频道数量的扩张,一些地方台的有线电视也开办了体育频道。2000年集团化改革之后,无线和有线合并,成立专业频道成为合并后的省级电视台的改革重点。频道的专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北京、上海、湖南、浙江、山东等地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数量不等的专业频道。无独有偶,一些省市电视台的频道专业化也是从体育频道开始的。如2001年10月8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首个对外播出的专业电视频道就是体育频道,它以“全新的团队,更高的起点,更新的目标”闪亮登场,由此奏响了上海电视传媒业向频道专业化进军的序曲。

地方台体育频道的开办,体现了各省市电视人给予体育的满腔热情,客观上也带来了我国体育频道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局面。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共有42个体育频道,但其中就有十六七个是省会城市和地市级电视台开办的。体育频道的开设呈现一种力量分散、规模小、实力薄弱的状态,有的定位也不明确。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历练,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也并不均衡,有的在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已在同类媒体和观众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上海台体育频道、广东台体育频道、北京台体育频道等,而有的则改弦易辙,或不得不归入其他频道。

中国传媒大学柯惠新教授认为由于频道本身资源和影响力以及目前的政策环境,我国体育频道形成了三个等级,占据第一等级的无疑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它掌握着90%的资源,在全国影响最大;第二等级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家电视台组成,这三家电视台位于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三个地区,它们的发展和联合引起了广告商的关注;其他的省市级的体育频道为第三等级。排在第二梯队的上海体育频道、北京体育频道和广东体育频道由于有着较厚实的经济基础、广告支撑、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员储备,使其转播赛事成为可能,体育节目的报道经验也较丰富,这些台已具有或经过联合具有转播大型赛事的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凭借上海丰富的体育节目资源和良好的体育氛围,用自己骄人的体育赛事转播和体育节目制作战绩让上海观众保持了对体育及上海体育频道的忠诚度。上海文广下属的SMG体育传媒已购买了中超、CBA、NBA、英超、意甲等千余场重要赛事的全部和部分电视转播权,关于日韩世界杯等重大赛事的转播和报道,奠定了其在体育的报道和转播领域中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