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传播史
49617800000007

第7章 现代国际传播发展历程(1)

本章要点

国际广播对国际传播的意义

为什么二战被称为“宣传战”

冷战时期的国际传播特点

如何看待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斗争

本章主要描述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格局国际政治背景下现代国际传播的发展,其中包括国际传播媒体形态的发展以及国际传播的手段和层面的不断深化。时间界限是从一战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

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称为国际传播的现代发展阶段。国际传播在这一阶段的首要特征是政治性、为国家利益服务。总的来看,现代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国际传播有突出对外宣传的特征,并逐步从宣传到传播转变。从一战到二战到冷战,国际传播最突出的功能是激烈的战争动员、对敌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二战中宣传战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发展成了心理战。在冷战年代,宣传仍然是各国政府进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不过从70年代开始,国际传播逐渐由宣传向传播转变。其次,国际传播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国际传播的介入,外交决策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国际关系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日益加强,国际传播也冲击了国际关系的单纯靠军事硬实力的传统观念,在国际政治变革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次,三大媒介形态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改变了国际传播的媒介格局。二战时,是各国对外广播发展的高峰,在冷战中国际广播发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报刊图书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七八十年代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崛起之后,为国际传播增加了更为重要的媒介。最后,国际传播体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19世纪下半期形成的由西方垄断的传播体系,在这一时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国际传播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一战后的国际传播格局(1918~1932年)

一、一战后国际传播的新环境

一战后,世界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几个大国的关系,改变了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力量对比。英法元气大伤,走向衰落,德国被制裁,美国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日本在亚洲加紧了扩张的步伐。在战火中发生的“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整个西方世界在长时间内拉响了红色警报。战后列强所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但是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30年代的德国法西斯势力正是利用德国人的复仇心理取得统治并进行对外扩张的。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这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只是一种“纸面上的和平”。

由于国际关系的调整和世界局势的暂时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19到1929这十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就在这时,世界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贸易体系。但是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大萧条”,使美国陷入衰退泥潭,并由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美国的危机引发了世界危机,并由此成为法西斯崛起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

一战后的媒体环境和技术环境也产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广播开始成为新的大众媒介。一战之后,战时获得发展的无线电工业和技术开始转向民间,创造了广播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条件。特别是通讯技术在战争中获得长足进步,广播的接收效果更好,传播范围更广。其次,各国的无线电工业界开始意识到,广播是可以赚钱的事业。1920年10月,美国匹兹堡市私人经营的KDKA广播电台取得政府发放的营业执照,开始播音,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广播的私营商业广播电台。1922年,英国、德国、苏联、日本都开始开办广播。到1925年,正式开办广播的国家超过20个。此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迅速发展。1922年,美国大约只有不到10万台收音机;10年后(1932年)已达到350万台;又过了10年(1942年),上升到1300万台。最后,其他方面的媒介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例如1924年首次通过无线电跨越大西洋传递静止图片成功;1924年,迪斯尼公司生产出首部动画片电影;1926年,有声电影问世;1927年,美联社开始发送新闻图片;1929年,跨越大西洋的传真首次传送成功。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电视技术也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并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明。

二、早期的国际广播

在广播出现之后,国际广播成了国际传播中的新事物,而且由于广播具有跨时空、易传播的特点,因此很快成了各国用来进行国际宣传的主要工具。

国际广播几乎是与广播同时诞生的,它是国际政治斗争的直接产物。1919年,苏联就曾利用无线电呼吁“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劳工组织”敦促所在国政府放弃对苏联的封锁,和苏联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这种零星的信息广播不能代表国际广播电台的真正出现。国际广播最早开始于1923年,当时德法因鲁尔争端打了一场广播战。1926年,苏联与罗马尼亚为比萨拉比亚事件也进行了一场广播战。随后一些国家为了加强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为本国商人和军人服务,纷纷开始了对外广播。

1927年5月,荷兰PHOHI以2.5千瓦的发射功率向荷属殖民地爪哇实验短波广播,并于同年10月14日正式开播。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对外广播电台。此后英国、法国、德国等陆续成立对外宣传机构,国际广播逐渐成为宣传本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工具,并作为争取国际舆论、开展对外斗争的重要手段。这些广播通常使用本国语言,利用短波广播转播国内广播的节目内容,供海外侨民收听,也兼作对当地公众的殖民宣传。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这些广播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并陆续增添语种,增加宣传内容。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用英语对全世界广播,当年12月25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成为第一个向其全球臣民发表讲话的君主。

与西方国家不同,苏联是较早真正理解外语在国际广播中的意义并且认真加以采用的国家。1927年,苏联电台推出了“十月革命”10周年莫斯科庆祝活动的外语节目,并从1929年起对东北亚地区播出汉语、朝鲜语和英语节目。不久,专事对外广播的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成立,开始连续提供德语、法语和英语节目。至1933年,其播音语种已有9种,服务对象覆盖11个国家。

美国的国际广播开始是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节目均以娱乐为主,向加拿大和拉美地区开展国际广播,播出美国新闻,尽可能多地展示美国多元化的生活和文化。由于国际广播均是私人所有,美国制定国际广播管理规则时遭遇了困难,以至于30年代当其他国家忙于二战前所谓的“广播大战”的时候,美国却迟迟没有加入。

虽然早期的国际广播电台一般规模较小,语种不多,播出时间有限,且发射功率也不大,但国际广播的诞生却把国际传播推进到了一个新时期。我们看到:首先,广播的出现使国际传播的主要媒介发生了变化,过去是电报和无线电、报刊、传单等等,现在则是以国际广播为主;其次,广播的出现也使国际传播中的宣传和政治性成为一种常态,并逐渐被政府化了。这一时期的国际传播非常突出政治性,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主要国际传播(或国际广播)就等于国际宣传。从某种角度讲,“宣传”两字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引起世人重视的,宣传效果和宣传技巧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三、信息流通和控制

这一时期,与世界的国际关系体系一样,国际传播的流通与控制体系被进一步建立起来,尽管在这一体系中依然充满了矛盾与斗争。

实际上,早在1870年西方四个国家的四家通讯社通过“三方四社协定”建立起最初的国际传播体系之后,这一体系就处于矛盾与动摇之中。其中主要的问题是,位于这一体系中的美国地位不高,另外就是对于新兴的通讯技术没有规定。在19世纪末美国和无线电这两个因素兴起之后,这一体系就开始摇摇欲坠了。在一战中,各大国从战争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了对传播系统控制的重要性。战后,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又准备更多介入世界的美国,开始着手创建新的国际传播体系了。

美国在战后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英国。1910年,英国控制了全球一半的海底电报电缆,伦敦成为世界信息的中心。191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成立,目的在于使美国不再依赖英国控制的海底电缆,参与国际无线电竞争。为了解决无线电频率的互相干扰问题,美国还在1920年发起并主办了战后第一次国际传播会议,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际传播组织的问题。随后,经过美国的不断努力,终于在1927年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成果。这次会议被“称作是第一个真正的现代化传播会议”,共有80个国家派官方代表出席,64个私人企业、广播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两项重要成果,一是在消除国际传播服务之间的互相干扰方面,制定出第一张频率分配图表;二是同意设立一个统一的国际传播组织的原则。

在华盛顿会议五年之后的1932年,战后重要的国际传播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在马德里国际会议上创立了。国际电信联盟的前身是“国际电报联盟”和“国际无线电电报联盟”。国际电报联盟(CCITT)1865年成立于巴黎,有21个欧洲国家和伊朗参加,它使国际电报业务走上了有序的发展道路,是历史上第一个与传播有关的国际组织。无线电出现之后,1903年,在柏林又成立了国际无线电电报联盟,协调国际的无线电广播。随着国际无线电传播的不断增加,急需一个实体机构对国际信息传播进行协调管理,所以国际电信联盟应运而生。国际电信联盟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连接各国之间的电报服务,协商制定电报的技术性标准,规定密码的使用以及保证信息隐私权等问题。当利用有线电话进行国际交流和利用无线电发送电报时,类似的问题也须在电信联盟中加以解决。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有助于在国际传播中确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国际传播的管理,从而促进了现代国际传播的发展。不过,这个美国版的传播的“华盛顿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这一体系排斥了当时的传播大国苏联;其次,传统的传播霸主英国也不甘心自己的地位旁落;最后,战败国德国也不满意自己的地位。这些因素导致了国际电信联盟并不能顺利地限制传播竞争、建立良好秩序。

与此同时,传统的由“三边四社协定”所建立的世界信息传播体系也开始破产了。一战中,由于德国战败和英法的衰落,沃尔夫社不再是世界性通讯社,哈瓦斯社和路透社的势力也不如战前强大。1907年出现的美国合众国际社,一开始就不受原来协定的约束;而美联社则开始成为国际性的通讯社。1914年,美联社脱离“三边四社协定”,开始向拉丁美洲扩张,并于1919年与25家中美洲报社签约,1930年开始向日本供稿。1934年,各大通讯社在拉脱维亚的首府里加召开会议,宣布废除过去的一切协定,各通讯社可以根据新闻自由的原则自行发展业务,国际新闻的市场由过去的欧洲垄断,再次进入自由竞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