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德〕艾米尔·路德维希:《德国人》,杨成绪、潘琪译,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2.〔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3.〔德〕威廉二世:《德皇雄图秘著》,杭州光华编译社1916年版。
4.〔法〕埃里克·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刘芳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法〕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孟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6.〔法〕米涅:《法国革命史》,北京编译社译,郑福熙校,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7.〔加〕哈罗德·伊尼斯:《帝国与传播》,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加〕罗伯特·哈考特、赵月枝:《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陈景彪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11.〔美〕保罗·莱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美〕彼得·R.芒戈、〔美〕诺什·S.康特拉克特:《传播网络理论》,陈禹、刘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高祖贵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6.〔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7.〔美〕戴尔·布朗主编:《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陈俐丽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8.〔美〕赫伯特·席勒:《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刘晓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19.〔美〕霍兰:《涌现:从混沌到有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20.〔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1492-1877年)》(上),刘德斌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版。
21.〔美〕杰克·斯奈德:《帝国的迷思:国内政治与对外扩张》,于铁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美〕克里斯托弗·莱恩:《和平的幻想:1940年以来的美国大战略》,孙建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晏榕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24.〔美〕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吕应中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5.〔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计秋枫、朱庆葆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第6版。
26.〔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7.〔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29.〔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刘瑞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0.〔南非〕保罗·西利亚斯:《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曾国屏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1.〔日〕关敬吾:《日本民间故事选》,金道权、朴敬植、耿金声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32.〔日〕今西右行(编)、华三川(画):《桃太郎》,任溶溶译,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33.〔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4.〔日〕松居直(编)、〔日〕赤羽末吉(绘):《桃太郎》,〔日〕猿渡静子(译),南海出版社2009年版。
35.〔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36.〔日〕原田胜正:《明治铁道物语》,日本筑摩书房1983年版。
37.〔瑞士〕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刘聪、袁坚译,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38.〔英〕安东尼·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中国民族报》2008年1月11日第6版。
39.〔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许宪春、施发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2版。
41.〔英〕菲利普·鲍尔:《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暴永宁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42.《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1卷),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43.安波舜:《当我独自面对世界——〈狼图腾〉版权输出过程》,《出版参考》2006年9月上旬刊。
44.白万纲:《大国的崛起:大国崛起的奥秘——国家管控》,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45.白万纲:《国家战略与国家管控:国家大纵深战略和国家立体管控论》,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6.蔡全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规律及其防制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28日。
47.曹晋、赵月枝主编:《传播政治经济学英文读本》(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陈会颖:《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日本外交关系的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49.陈力丹主持:《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一种仪式?——关于传播“传递观”与“仪式观”的讨论》,《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8期。
50.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1.陈文海:《法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2.程曼丽:《从四川地震报道看我国危机传播中的信息源管理》,《对外传播》2008年第7期。
53.程思远:《白崇禧传》,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
54.《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5.戴晓东:《当代民族认同危机之反思——以加拿大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5期。
56.戴元光:《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7.戴元光:《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戴云阳、陆迪民:《从德国人的性格看二战的爆发》,《新学术》2009年第1期。
59.杜骏飞:《通往公开之路: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60.杜骏飞、周海燕、袁光锋等:《公开时刻: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1.范冬萍:《复杂系统的因果观和方法论——一种复杂整体论》,《哲学研究》2008年第2期。
62.樊红敏:《国家认同建构中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汶川地震后的启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63.高世屹:《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郭泉真、林环、陶晓晖:《〈论持久战〉:对手都折服的时代鸿篇》,《解放日报》2005年5月27日。
66.郭艳:《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9期。
67.郭艳、徐博东:《回归前后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变迁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8.韩若冰:《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桃太郎”的文化解读》,《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69.韩源、王磊:《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战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70.何平:《文化与人格:中国和欧洲——兼论文明转型期国民性格的再建构》,《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
71.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72.胡鞍钢:《中国大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3.胡鞍钢、张晓群:《中国传媒迅速崛起的实证分析》,《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3期。
74.胡鞍钢、张晓群:《中国传媒普及率追赶的实证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4期。
75.胡鞍钢、张晓群:《国际视角下中国传媒实力的实证分析——兼与黄旦、屠正锋先生商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76.胡迅:《新闻在战时对国家内部舆论的整合传播》,《军事记者》2002年第2期。
77.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8.胡百精主编:《中国危机管理报告》(第一卷),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79.黄安年:《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版。
80.黄立茀:《俄罗斯能再崛起吗——俄罗斯民族发展钟摆性与兴衰周期浅析》,《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1期。
81.黄欣荣、于海:《历史决定论:从复杂性的观点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82.黄欣荣:《复杂性研究与隐喻方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0期。
83.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4.黄欣荣:《复杂性研究的数值方法》,《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85.江雪晴:《26岁超女让伊拉克人着迷》,《环球时报》2007年4月2日第4版。
86.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8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8.姜戎:《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89.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0.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1.李锋传:《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2期。
92.李含:《从〈古事记〉看日本文化性格》,《日本学刊》2005年第3期。
93.李际均:《论战略》,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
94.李继盛:《国家战略: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民主与科学》1999年第3期。
95.李立永、徐茜:《俄罗斯国民性格的二律背反及成因简析》,《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1期。
96.李明明:《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欧洲研究》2005年第3期。
97.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8.李思屈:《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99.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兰州学刊》2005年第4期。
100.李小江:《论“狼图腾”的核心寓意——国民性、民族性与民族主义问题》,《文艺研究》2009年第4期。
101.李岩:《传播与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2.李益彬:《俾斯麦的性格与德意志统一新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103.梁漱溟:《东西文明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04.林岚、吴静:《近代中国文化人对一个日本作家的影响——评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桃太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105.雷达:《〈狼图腾〉的再评价与文化分析》,《光明日报》2005年8月12日。
106.廖可斌:《德性·理性·血性——廖可斌谈民族文化性格塑造》,《钱江晚报》2009年6月2日第7版。
107.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8期。
108.廖卫民:《加拿大印象》,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109.廖卫民、曾文莉:《危机传播的“中国模式”及其价值——基于四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的理论思考》,《中国传媒报告》2010年第1期。
110.廖卫民:《传播何以影响国家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