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媒介教育向科学化发展,创新媒介教育理论,指导媒介教育实践,就要开展媒介教育研究,如何进行媒介教育研究?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如何进行媒介教育评价?这是本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节课题来源
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首先都必须进行课题的选择。媒介教育研究课题从哪儿来?根据我国教育与科研体制,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自主选择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量的有关媒介教育的课题研究还处于自觉自发的状态。根据我们的检索,无论是在教育类还是在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多数属于研究者个人的关注与爱好。事实上,受科研经费和项目审定者认识等因素的制约,有关媒介教育的研究能够列为国家级或部级的大型课题项目相对还是较少的。
自行选择课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题偏小,水准不高。
个人或少数研究者自发的合作研究,会受到经费、人员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研究课题偏小,重大理论突破较难,有时研究成果层次也比较低。
第二,发表困难,传播有限。
众所周知,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难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导致某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难以在较大范围传播。这与某些专业刊物版面资源稀缺,评价研究成果以刊物论质量,且有时不以论文本身价值为准的不合理做法有密切关系。
二、申报课题
国家有关部委如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委机构、省市级社会科学院等科研管理机构和高校每年都会发布公开招标的科研项目或课题。一些学会或协会组织如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传播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等也公开招标一些相关课题,这些都是重要的课题或经费来源。譬如,2004年,教育部批准的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落户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是近年来较大的研究项目之一。根据自身研究机构的能力和兴趣有针对性地申报,将可能获得支持,从而使研究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媒介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引起重视,省级和校级课题项目越来越多地出现。
第一,部级课题。教育部每年都会审批重点规划课题。譬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图像时代的学校人文教育研究”即是有关媒介教育的课题;安徽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5.6-2008.12)“我国未成年学生媒介素养与教育策略研究”;西南大学承担的2006年教育部社科规划一般项目“西部地区新农村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等等。2008年4月,中广协会公开招标媒介素养研究课题。
第二,省级课题。各省社科和教育系统也有规划课题。譬如,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06-2008)“成人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2006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2006-2007)“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以辽宁为例”。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重点研究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浙江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网络文化健康传播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等等。
第三,校级课题。近年来,众多高校甚至中学参与到媒介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来。譬如,江西财经大学2007年度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0552)“论大学素质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重庆市委党校2006年度校级课题“基层党政干部媒介素养调研”,等等。
三、横向合作
一般情况下,在人文社科领域,科研机构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的项目不如自然科学领域多,但是,仍然有机构愿意支持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这就是所谓的横向合作项目。横向合作课题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其一,课题研究目的与合作机构目标比较一致。作为教育和传播行为,媒介教育既要调适“人-媒”关系,又要促进媒介的健康发展,这些与教育机构和媒介机构的目标存在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寻求教育机构和媒介机构的合作支持具有一定的基础。其二,合作机构愿意支持文化或教育事业发展。
随着我们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企业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关注教育、支持文化建设的行动越来越多,这为横向合作项目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研究方法选择
研究方法是根据研究选题或者研究假设而定的。因此,没有最好的研究方法,只有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的并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质的研究。这里,结合媒介教育研究介绍属于定性研究的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焦点小组法;属于定量研究的内容分析法、调查统计法和实验法以及属于质的研究的民族志法。
一、定性研究方法
尽管目前对于定性研究方法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人们常常把定量研究以外的研究方法统称为定性研究方法。所谓定性研究,就是建立一套概念系统,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用以解释假设的命题,得出理论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就是指通过、鉴别整理文献,并对文献加以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要求是必须对所要搜集的文献加以时空的界定,不然文献资源便不具说服力,对研究假设的支持和结论也难以成立。譬如,本书撰写过程中,即对2005年以前中国公开发表的有关媒介教育的论文进行了搜集,得出了相关概念使用方面的结论。
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法就是指从研究对象群体中挑选6~12人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之间往往并不熟识)。访谈过程由1名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主持,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进行集体访谈。访谈过程可以进行录音、录像或速记,以便进行深入研究。访谈过程中,话题往往会超出拟定的问题范围,有意想不到的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媒介使用者对某些特定媒介内容的反映,如电视剧、广告、角色人物等,深入地研究媒介形象对其所受的影响。针对媒介与儿童开展的有关研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因为,调查问卷方法不太适用于儿童。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身体感官及一些辅助工具如录音、录像、照相机等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可以是有结构的,也可以是无结构的。譬如,要研究某年级某班学生在“国庆黄金周”的媒介使用情况,便可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观察,使用统一的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回收后进行分析,以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和判断。
二、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社会现象的特征、关系和变化加以描述,是一种较之定性研究更为精确的研究方法。事实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经常结合使用。定性方法常常用于探索性研究,以发现事物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而用定量方法加以精确描述,并利用公式、图表等数学工具加以描述,比前者更加直观和形象。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定量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大量非定量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揭示对事实的科学认识,发现其中的规律。譬如,我们可以对某类报纸的版面进行统计,以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报纸广告版语汇的某些变化特征,试图发现语言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人们日常用语进行对比,以期对人们生活用语的影响做出判断或推论。
调查统计法调查统计法一般是指问卷调查方法。即针对研究对象设计由一组问题构成的问卷,请调查对象填写,然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发现其中规律性、倾向性等有价值的信息。问卷设计一般有两种:即结构性问卷和无结构性问卷,区别在于:前者无开放性问题,即全部有明确答案供选择;后者有开放性问题,即其中的有些问题不设置选择性答案,被调查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填写。调查统计法中的抽样特别重要,科学的抽样使得样本能够代表总体特征,否则,结论就不能代表总体,研究结论便值得怀疑了。
实验法实验方法是针对特定群体实施某种刺激或影响,并观察、记录和分析被试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变化,以证实研究假设的方法。试验法中要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严格有效控制干扰变量,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法中经常做一些对比性实验。譬如,请某一年龄段的儿童观看某些电视广告,以测试他们对广告的反应。这里,自变量就是广告播放次数,因变量就是观看广告后,购买欲望有什么变化。
三、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就是利用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介入研究对象中,进行参与式观察、记录,并对记录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以期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这与前两种研究方法有所不同,研究者没有研究假设,也不设计问卷,而只是尽可能多地记录客观发生的事实。质的研究方法一般历时时间较长,常常是一年或数年。由于观察对象是个别的,这种研究方法会引起怀疑,被认为不具代表性,只是个别现象,但是,由于这是研究者的亲身经历和科学推理分析,其研究成果也不是可以轻易否定的。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家庭研究,譬如,研究者可以对身边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加以详细记录,如每天使用的时间、时间长度、访问过哪些网站、下载了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即时通讯工具、收发过哪些Email、玩过什么网络游戏,等等。通过研究,判断上网对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的正面、负面影响程度如何,等等。
也有学者把“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归入质的研究方法。事实上,这也未尝不可。我们认为,研究方法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不是互斥的,实际研究中往往会多种研究方法并用,只要能达到研究目的,就是最优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媒介教育评价指标
媒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总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因此,媒介教育评价便包括对媒介教育的过程评价、项目评价和学生评价三种类型。实际上,对于学生的评价即通常被认为是教育目标评价。要对媒介教育效果进行评判,必须事先建立起一套针对特定群体的评价指标或标准,因此,评价指标是一个体系或框架。通过与标准的对比,才能有一个尺度加以衡量。
到目前为止,中国媒介教育尚未建立起相对完整意义层面的指标体系。我们借鉴英国电影协会和美国蒙他纳州的标准,提出中国媒介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也可称为媒介素养和能力目标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