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49627400000007

第7章 对外报道概述(6)

1990年,时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的南振中在新华社对外报道经验交流会上发表题为《把对外报道经验上升为对外宣传理论基础》的讲话,列举了十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包括:研究中国的实际和外国读者的新闻需求,尽可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才能增加对外报道的吸引力,对外报道的针对性,如何衡量对外宣传的效果,最后要重视对外宣传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87]。这为理论界关于对外报道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目前的世界新闻传播事业呈现出国际化与地方化并存的特点,考察国际新闻传播环境,借鉴与吸收国外先进的传播理念,对国内对外新闻报道的运作方式进行探索与改进,是值得国内新闻业界与学界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在对外传播与国际传播事业越来越侧重于客观、公正、平衡、平等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今天,以“对外报道”与“对外传播”理念为中心的时期已经到来,传统的外宣工作向现代的对外传播、国际传播转化,对外报道的目的从纯粹的“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转化为“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国”。当然,任何国家的对外传播都是有目的性的,西方国家也有对外宣传机构及相应的宣传活动。因此,我们的对外报道研究既不能完全混同于对外宣传与对外传播,又必须以独特的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传播规律来考量对外报道中的媒介行为与运作方式。

由此看来,今后一段时间的对外报道研究,至少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引入对外传播理论,从对外传播、国际传播、国际传媒产业竞争的角度考察对外报道的特征、规律、生存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我国对外报道媒体自身发展现状与竞争优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外报道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互动关系;二是从传播效果研究与受众研究角度对对外报道的传播效果、受众结构、报道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建构一种科学的评估体系。三是拓展研究视野,从西方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营养,进行中西方比较研究,注意借鉴西方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理念与方式,为对外报道更加贴近世界、贴近国际受众提供方向性的论证。研究方法上,应当借鉴西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路径,融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随着国内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管理机制的进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增长,国际传播环境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对外媒体的发展。对外报道事业面临新的一轮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世界新闻传播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西方大型跨国传媒集团的扩张与渗透,境外媒体在国内建立派驻机构的越来越多,使得国内对外报道机构正在慢慢失去固有的本土优势,特别是数字新媒体的崛起,网络与众多新型传播工具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途径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如何应对媒介市场竞争的全球化与数字化,对于我国对外报道新闻媒介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更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思路与现实案例。另外,数字化背景下对外报道媒介机构的建设,特别是传统对外报道媒体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对外报道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空间,以及如何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改进对外报道的传播技巧与效果,扩大对外报道的受众面及影响力等问题,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对外报道研究的重点领域。

[1]周东臣:《坚持对外传播工作的科学性》,《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9期。彭先初:《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新闻战线》1992年第6期。

[2]刘笑盈:《国际新闻史的历史分期和研究课题刍议》,《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3]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4]《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7页。

[5]李良荣:《宣传学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6]张笃行、张力行:《社会宣传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7]刘建明:《宏观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吴玉荣:《传媒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际形象战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6期。

[9]张昆:《国家形象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10]蔡帼芬:《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11]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增订版),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12]沈苏儒:《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7期。

[13]张长明:《让世界了解中国——电视对外传播40年》,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14]甘险峰:《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15]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1、112页。

[16]沈苏儒:《对外报道业务基础》,今日中国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17]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18]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9]任金洲主编:《电视对外宣传策略与案例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20]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页。

[21]颜为民:《怎样当驻外记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210页。

[22]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4、89、96页。

[23]吴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24]沈苏儒:《对外报道教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5页。

[25]刘洪潮:《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113页。

[26]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27]刘志宣:《胡锦涛耶鲁大学演讲给对外报道的启示》,《今传媒》2007年第2期。

[28]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116页。

[29]郑若麟:《法国电视荧屏上的中国记者——一名驻外记者的札记》,《新闻记者》2008年第7期。

[30]参见赵伯平:《没有国界的电视传播——电视在对外宣传中的地位》,《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