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49628500000014

第14章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分析(3)

(4)鉴赏型。

很多设置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都开设了精品赏析课,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步地提高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目前中国传媒大学进行的211工程科研项目就搭建起了一个精品语料库,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目的就是要让师生方便、快捷地检索并欣赏到具有代表性的节目或者声音片段。

鉴赏型教学模式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提高学生的鉴赏、辨析能力,对事业将来的发展方向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鉴赏课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看门道”的本领。

通过大课的讲授,学生们可以基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技能技巧。当然,大课的讲授也不仅局限于只是理论的讲解。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摸索出了一条“大课小上”的道路,即把小课的一些教学方法和训练元素用到大课讲授中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举例子、做示范,并且请一些同学现场演练、现场剖析。这些教学方法对扩大大课讲授的效果都是很有益处的。

二、小课训练

小课训练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教学的主要手段,通常每上一次大课,就要以多次的小课训练来配合进行消化。根据教学规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一般每讲两课时的大课,就应当有十课时的小课训练来配合,甚至还可以再多一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充分地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转化为能力。

小课训练通常是由一名专业教师带10~20名数额不等的学生,根据具体的文字稿件播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此联系理论总结出规律,以便日后能从容应对类似的问题。

小课训练教学法因人而异,也根据不同课程各不相同。通常,小课训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位置法

所谓位置法,就是通过剖析学生的发音位置,来帮助学生辨析正误,从而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以获得自如驾驭自己声音的能力。因此,这种方法在语音课和发声课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

位置法对授课教师的业务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十分熟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敏锐的听辨能力。听到学生的语音发声问题,要迅速反应辨别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有个学生发音总是绵软无力,嗲声嗲气。此时,教师要对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行听辨分析。首先应当分析该学生气息控制是否有问题,通常情况下,发音绵软问题的表象特征是吐字偏前,唇舌无力,有一部分同学自己盲目地进行唇舌力度训练,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小课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这种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嗲声嗲气、绵软无力是由于吐字位置偏前造成的,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般是气息不通,或者气浅。当气息支撑力度不够,学生要么压紧喉部,用喉部着力发音,要么就唇舌使不上劲儿,声音虚化,吐字位置前移。因此,首要的解决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气息下沉,加强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还可以放松喉部,使声音更稳健。气息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就能立即得到改善,这时教师就要听辨口腔控制是否有问题,通常情况下,发音力度和位置与口腔开度是有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当气息强度越大,口腔开度也越大,共鸣也更加丰富;当气息强度越小,口腔开度也要随之变小,以减小气流的冲击力。在大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过“发音取中”的原则,就是指要把字音控制在口腔上颚的中纵线的中间位置。此时,小课教师就需要仔细听辨字音的位置在什么地方,通过调节口腔的开度、软腭的挺度,来影响气流的强度和走势,最终达到调整字音位置的目的。

2.联想法

联想法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表达课中经常用到。教师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联想力,调动他们记忆库里的生活经验,以达到产生具体感受的作用。

在播音创作基础课中,有一节《情景再现》,就是典型的联想法教学模式。教师要训练学生根据稿件文字表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并由这些画面引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常常有学生充满困惑地问“总说我语言很‘白’,到底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面所说的“白”,就是创作时,缺乏内心依据,缺乏这些由理解稿件文字后联想产生的画面,所以听上去语言变化不丰富,很平淡,索然无味。例如,“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句歌词,初学者很难将其具体内容理解透,往往是根据文字作习惯性变调,受去声的影响,在“天上”的“上”字和“下面”的“面”字后面,语势转变为下山式语势。于是,两句相同语势,却又没有丝毫含义的句子,就显得平淡而沉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不能生硬地调整学生的语势,用机械的手段改变声音的物理要素,而是要努力帮助学生去理解、感受文字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和情感,以情带声。首先,我们从“天”入手,让学生联想到“蓝天白云”的景象,当问学生“蓝天在哪里”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向上方看,顺着这个方向,让他们把声音抛出去,像“白云飘飘”那样,往蓝天的远处抛,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受声调的影响,习惯性降调了。

联想法教学主要是在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需要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支持,因此联想法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3.情境法

情境教学法依据“语境”的创作理论,借鉴了表演创作手段的相关元素,把训练项目和内容都设计成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成为情境中的角色,以此带动他们来体验具体的人物内心感受。

例如,在教学中常用的例稿《中计》、《军礼》、《卖晚报的姑娘》等篇章,都可以采用情境法教学,让学生模拟篇章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任课教师可以具体设计场景,让学生把身边的事物虚拟成稿件中的具体景象,比如可以把椅子看成是房前的树木,把黑板看成是房屋。关键是要让学生把视线从书本的文字上解脱开来,挪移到空间环境中来,即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的感受能力,而不是紧盯着文字,进行平面的变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各种人物角色,去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去触及人物矛盾冲突中碰撞出来的火花。

情境教学法对开放学生的内心,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初学播音的同学,不太容易脱离自己固有的习惯,过去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体验,成为约束他们的感受和创作的桎梏。因此,借鉴他们已有的情感体验,并加以改造,逐渐引导至我们特意设计的情境空间来,让他们自主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是训练的核心目的。

4.结构法

在高年级的专业课教学中,结构教学法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我们培养出来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不仅仅需要丰富的感性思维,更要有缜密的理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加有条理,显得睿智和稳重。

结构教学法从篇章结构、句段结构和词组结构入手,以语法分析为基础,根据逻辑意义进行分析。结构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地明确传播目的,理清传播内容的脉络,分清主次。

新闻播音的教学中,较多采用了结构教学法。新闻语言凝炼,逻辑关系缜密,因此树立学生的结构意识,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础。在新闻播音的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生对标点的依赖性。很多同学见标点就顿,见标点就停,结果每一句话都是独立成句,一堆碎句子,什么也听不清楚。于是,授课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清句子结构,尤其是要了解每一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句子的中心含义,这样才能真正有重点地落实传播目的。看下面一个例子:

新华社消息: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受天气及节日因素影响,春节前全国各地蔬菜价格大幅走高,禽肉价格继续保持稳步回升势头,但鸡蛋价格却不升反降。

短短一段新闻导语,不过五六十个字,但是学生们能把它播成五句话,结果信息一点儿也抓不住。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句子结构,拎出句子的主干。先看句子的核心成分:“蔬菜价格大幅走高”,“禽肉价格稳步回升”和“鸡蛋价格不升反降”是这条新闻的核心信息点,它们共同勾勒出了节日菜篮子市场的价格轮廓。因此,一定要用逻辑关系把这三句话连接起来,让这三个信息点紧密抱团,共同为传播目的服务。前两句都是在说价格上涨,所以可以采用并列或者递进关系连接,我们通常会建议学生采用递进关系,这样语势才会有梯度变化,而后一句和前两句的关系是转折,语势有个反向变化,这样一个正弦曲线型语势出现了。导语部分的后三句话作为全段的核心句变成了一个有着逻辑关系的长句。而前面两句话作为状语成分,也基本可以一带而过,忽略不计了。

大课讲授、小课训练,再加上日常的录音、录像和采访作业,构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除了专业课教学之外,各个高校都在努力摸索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且都在不断地完善,努力培养出复合型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