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49628500000029

第29章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3)

三、生活阅历

生活阅历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所有经历的总称,生活阅历既与一个人的年龄有关,也与一个人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有关。

一般而言,年龄稍长的人因为身处社会的时间较长,而且对不同阶段的人生有过深刻体验,其生活阅历总是相对要丰富和深厚一些。当然,如果一个人尽管年纪不大,但因为他生活的际遇丰富多变,在有限的生活岁月中经历过无数的变动,同样也可以增加其生活阅历。

从日常经验来看,生活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的人由于生活的积淀和文化积淀较厚,往往对社会事物和现象较之生活阅历浅的人而言更有体会,文化见解也更为深刻,在处理突变情况时也显得更为老练和得心应手,因而更容易赢得人们的依赖和尊敬。从这个角度而言,丰富生活阅历也就成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备的一项文化素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首席主持人梁言在谈到生活阅历对主持人影响的看法时说:“我始终认为‘功夫在诗外’是最重要的。我习惯于用生活中的积累、其他的积累去作用于我的稿件,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认识,对某一项专业知识的理解,可能都能作用到我的稿件中去,而我并不强化某一篇稿件怎么去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强调,主持人必须要有深厚的生活阅历。用他的话说就是“他必须是一个有阅历的人”,“就是说要有比较丰富的阅历,至少是他的人生厚度是比较深厚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生活阅历不足或缺少应有的生活阅历,将不仅对自己所面对的情况或自己的主持领域难以把握,也会因为经验不足或文化积淀不足在主持节目中暴露许多缺陷。试想,一个从来没有插过队、下过乡或当过农民的主持人如何去了解和懂得农民的处境?一个从来没有进过工厂、当过工人的主持人又如何去了解工人的疾苦,一个二十出头不谙世事、不知人情世故的女孩子又怎么去理解婚姻与家庭的真谛,如何去体验一个母亲的情怀?而当这些主持人坐在电视机前话筒边就诸如此类的问题侃侃而谈时,且不要说他们的话语是否精彩,他们的结论是否合理,单是他们那不谙世事的眼光和生吞活剥的书本上的话就足以让人产生疑惑,让人怀疑他们言不由衷,更谈不上有任何的信任。

在一次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请到了徐滔作访谈嘉宾,主持人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年轻女孩。整个访谈过程中,徐滔聊起自己参与那些刑事案件的侦破,以及做节目的种种经历和心得时,漂亮的女主持人经常接不上话。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位置完全颠倒,及至主持人尴尬的神色一览无余。这正是由于生活阅历不足,不具备应有的阅历及对生活的体验造成的。许多主持人碰到他们不熟悉的领域时甚至听不懂嘉宾话语中的具体含义,更无法及时捕捉到嘉宾思想和话语中灵光闪现的火花,并将其发展为有价值、可深入的话题。

四、学习能力

学习,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是“个体经验获得的过程和结果”,而能力在心理学上则被解释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条件”。因此,所谓学习能力,就是个体在获得经验和知识时表现出来的差别。

很显然学习能力强的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和掌握的经验与知识会相对更多一些,而学习能力差的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和掌握的经验与知识相对可能会少一些,也更费力一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副总监制金涛说得好:“如果你是一个学习型的人,是一个好奇的人,那么绝对会干一行,学一行。而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学习型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夏童也建议,播音员主持人不要把精力太多地放在工作风光的一面,要多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积累。因此,学习能力是每个人在不断成长、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迎接挑战、适应新环境以及文化积累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由于处在社会前沿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最前沿,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着社会各个方面的最新的变化和情况,需要对许多新问题做出反应、分析和解释。与此同时,现代传播媒介技术以及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要求作为媒介人的播音员主持人了解更多新的知识和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同时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及形态的不断拓展和变化,栏目和频道的细分化、专业化等,都充分证明:播音员主持人的学习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学习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文化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素质。这也成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处在一线的管理者的共识。

由于广播电视工作本身的繁重与压力,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能够用来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大受限制。这更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尤其是主动学习和随机学习的能力。

实践证明,一些在播音主持行业上颇为出色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为了对自己所工作专业和领域有更充分的了解,掌握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北京交通台主持人牛力,主张在工作中“学会思考,学会自学,学会交流”。他是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节目主持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生,考入交通台后先是做报道交通状况的一线记者,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北京交通要道,哪里发生事故,他立刻开车至现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后来做新闻节目主持人,调动自己在新华社做国际新闻夜班编辑的积累和人脉,开设出富于特色、具有信息优势、国际视野和权威性的新栏目。2005年被台里选派到英国继续深造。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资深节目主持人孔剑清老师也经常说自己永远都是学生,非常注意学习,善于思考,正是因为不断渴求新知识的愿望和行动,所以感觉自己永远不老,时刻都在进步。

湖南电视台《财富中国》主持人张言,1997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在上海原有线电视台做新闻播音员,后来自己在证券金融方面从零开始学习钻研,从完全不懂到粗通,再到与财经界人士交朋友,与他们对话,逐步成为在业界和观众中颇有影响的证券类栏目主持人。在电视传播业务方面,她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能力,自己选择取舍财经消息,除了播报还做评述、做访谈,策划专题、做证券交易所重大事件的直播等。为了掌握工作主动权,为观众奉献高质量的财经节目,张言正一边工作一边在上海财经大学攻读国际金融研究生学位。

央视经济频道人气很旺的多面手主持人李佳明,四川大学影视专业大专毕业生。他从区台、市台、省台一路走来,做过新闻播音员,做过农村栏目、综艺栏目、谈话栏目的主持人,主持过央视两个名牌栏目《开心词典》和《绝对挑战》,还连续主持几届全国电视模特大赛。他的主持经历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足迹,恰好证明他在十几年主持生涯中如饥似渴学习不止的学习能力。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成为国际型主持人,他选择暂别他钟爱的主持人岗位,再次做一名全脱产的学生,用一年时间突击强化英语,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传媒系进军,他的学习计划得到了央视管理部门和广大观众的支持。

其实,并非人人都有脱产学习深造的机会,因此日常工作中主动自觉的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学习方面比较盲目和被动,不值班的时间要么忙于应酬,要么逛商场会朋友,天长日久仅凭声音、相貌等天赋,而这些条件已无法适应不断前进的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无不重视自身与时俱进的提高。央视国际部节目主持人王雪纯,为了对自己主持栏目的专业和领域有更充分的了解,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关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科技、艺术、风土人情的剪报资料,积累了几大本,同时她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完全胜任节目的国外采访,而且她不仅在《环球》、《正大综艺》的主持中如鱼得水,还能在科普栏目《天工开物》中以自己的见闻与嘉宾侃侃而谈。

第三节职业素质

人的文化素质,是指人们所受的正规教育和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由此造成的心态。它反映了人的文化层次,而人的专业素质或职业素质,则是人们对于从事某项工作和开展某项活动所需要能力或品质的具备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态,它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人的文化类别。从广播电视工作以及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的独特性来看,广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这一行业对其从业者所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思维素质

在人的心理现象或人的心理素质研究对象的构成体系中,与人的认识品质相对应的是人的认识过程,即人们在动机的驱动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对注意到的事物能动地加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判断的心理过程,因此人的认识品质又可分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判断力五种要素。就广播电视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的思维品质而言则是:

1.敏锐的发现力

所谓发现就是人们自觉地通过或运用自己的感应器官,主要是眼、耳、鼻、舌、身等外部感应器官搜集信息、认识周围世界的心理过程。而所谓发现力,顾名思义就是主持人对这种心理过程的把握程度。

播音员主持人具有敏锐的发现力不仅可以在节目的现场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点,善于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新闻线索,形成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在采访齐麟时,他举了一个例子:“那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我们原本不太想做毕业的话题。当时放了一首歌,可能是跟毕业情绪有点关系的,结果听众听了就开始讲当年高考时候的情况。我们有一个职业的反应能力,马上知道听众感兴趣的是什么,我们就迅速地调出一些关于毕业的比如《同桌的你》、《栀子花开》那样的歌曲。那天的节目最后就变成了一个毕业大合唱,观众反映非常好。这就需要主持人在节目中随时敏锐地发现问题,挖掘出新的价值。”

尤其新闻节目主持人具有敏锐的发现力不仅可以在节目的现场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点,善于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新闻线索,形成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当年敬一丹在中宣部新闻局做干部交流时,因为离西单图书大厦工地很近,中午有空总是出去溜达溜达。她注意到了那些午饭后蹲在工地上的工人,于是忍不住走过去和他们聊了起来,询问他们休息的时候怎样度过。“待着呗。”当敬一丹听到这样的回答时她的脑子里立刻就想,他们盖的是图书大厦,他们和城市的文化却有相当的距离。而当她接着问他们看电影吗?工人的回答是虽然首都电影院就在马路对面,但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对他们来说却是太贵了。当时敬一丹很有感触,回来之后就做了一期节目,敏感地捕捉到了流动人口需要精神文化生活这样一个颇具有新闻价值的话题。

2.快速的发散力

对于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来说,在思维素质方面具有快速的发散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发散力,是系统思维的核心,即由一点向四周散开,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纵向、横向、顺向、逆向地认识、分析一个问题。思维发散力,作为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品质,它可以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和已获得的形象进行加工制作,从而形成一种产生新的假定的知识和新的形象的能力。它甚至不受过去知识的束缚,不受已有经验的影响,从各个不同的甚至是不合常规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比如运用横向思维法、纵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分合思维法、颠倒思维法、质疑思维法、克弱思维法,等等。因此,它可以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它能够帮助播音员主持人尽量全面、客观、辩证地看问题,拓宽视野,甚至可以通过主持人对自己已有知识和形象的延伸、扩展乃至颠覆,产生全新的智慧火花,构成全新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散力又无疑是播音员主持人创造力和展现个性的基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夏童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她说,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在语言功力方面占着较大的优势,但往往在思维方面存在思维模式单一化的劣势。这就容易在节目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深入到节目中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或者缺少发散力的话,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仅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可能会失去创作的源泉。

3.深刻的思辨力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一员,信息传播是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要任务。

经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通常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为事实性信息,二为意见性信息。

从播音员主持人在媒体传播活动中所处的位置看,主持人一般处在传播链条的末端,对媒体传播的信息往往起着整合的作用,扮演着名副其实的把关人角色。由于这个缘故,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实际的传播工作中,不仅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处理,需要在这些信息中选择、组合、提炼出那些有传播价值并且适合传播的信息,而且还必须在受众面对汹涌而至的意见性信息时,能够对之进行有效的引导,而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有较为深刻的思辨力,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思维品质不仅具备应有的速度,而必须具备较强的广度和深度,能够从某个独特的角度为受众提供富有见解的意见性信息。否则,主持人在节目中将难以满足受众在信息上的深层次需求。比如元元以前主持的《第七日》,主持人的串词由编辑写过后,基本都要自己再亲自改一遍,由于元元深刻独到的思想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元元的点评往往一针见血,能够非常好地传达出信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