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49628500000004

第4章 当前现状概说(4)

然而目前办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许多院校,没有应有的录音、录像设备;有的学校有部分简陋的设备,但学校的绝大部分专业老师缺乏媒体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和操作训练,很难给学生进行话筒前和镜头前的演练和示范。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的普遍反映来看,他们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业界的实践,许多老师讲授的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学校硬件设施差、实践时间少,听、看节目和接触实践机器机会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可以想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广播电视实践工作,而实践性极强的广播电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并重”,即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缺乏实践,势必影响广播影视事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超常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师资、教材、设备……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看来,“超常规发展”是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的最显著问题之一。“超常规发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播音专业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而质量却得不到保证。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其人才结构与素质水平也急需提升。目前最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功底、真正的实力,具备放眼世界、立足现实、勤于思索、勇于创新,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与社会潮流保持一致的胸怀与胆识的理论和实务都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种人才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真正生力军。而课程资源与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是制约人才培养的大忌。

二、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反差

传媒人才是现代社会急需的人才,当前广播电视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既是严重过剩,又是十分紧缺。过剩是因为低水平、同类人才过多;紧缺是由于高素质、特色人才太少。“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来源: 《中国高校新闻专业激增》,人民网2005年10月28日。]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教授这样说。

每年大量的考生不辞辛苦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心中怀揣着一个明星的梦,即便做不了名播音员、名主持人,也希望能在广播电视行业有所作为,但残酷的现实是这条成名“捷径”的背后是未来就业的隐忧。进口大,出口细,使学生择业时面临巨大的挑战。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事教育司的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播音员主持人是22600人(岗位),就总体情况来说,中央、省及省辖市广播电视机构的主持人就业岗位目前已经处在基本饱和状态。如果说还有需求的缺口,那也主要是需要优秀的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知识性节目主持人、大型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等特色化、专业化主持人。但目前我们的教育手段和教学能力还不能满足培养这类人才的需要。

目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存在低水平盲目扩张的状况,总体规模已经是供大于求,今后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规格与需求规格差距正在拉大,可能会形成对这个岗位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在这背后,却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遍地开花,对专业教育的未来和隐忧的思考却少得可怜。

三、日常教学与理论研究的不平衡

播音主持工作作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科理论和其指导下的业务实践,一直是与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直是在不断的演进中丰富和发展的,为我国的广播电视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但是专业教育除了要注重实践外,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上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像许多国外教育那样,推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双元制”,两种教育互补、协作。这就给我国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肩负着播音主持教育理论研究的使命外,还不得不兼顾职业教育中制作和操作教育的使命。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接触市场、不实践,难以从现实的层面了解广播电视;不重视播音学,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发展又难以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正在发生的播音主持现象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现在虽然有许多高校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在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上有了不少改变,但在教育理论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

另外,从播音主持的教育规模来看,从最初的两所学校(北有“北广”,南有“浙广”),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所,目前,大部分学校还都是借鉴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的却不多,从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有的学校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建设也很有限,而从实践中深化的播音理论和教育理论更是少之又少。

播音理论的建立和自成体系,一直是行业的骄傲。完整的播音理论体系多年来武装并卓有成效地指导着播音业务实践,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但同时,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也对播音理论和实践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认为,理论建设是播音主持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加强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在正确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播音理论研究的课题繁重而紧迫,播音学的理论研究任重而道远。[张颂:《研究播音理论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见《播音主持艺术1》,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当然,所有的理论研究工作,需要理论工作者付出大量的时间来关注。可是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老师们常常是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在我们的调研中,有的播音专业老师的周课时量达到了20节,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进行理论的研究和思考,这也是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一个尴尬和矛盾。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认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虽然是艺术领域,但是它的根本属性是新闻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是新闻工作者,这一点是不应该动摇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它的内涵和外延远不是仅仅培养几个主持人、几个播音员就够了。专业教育的任务是通过专业教育培养、树立有声语言的典范,中华民族有声语言的典范。这样的任务,应该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教育里一个最高的任务而提出来。

广播电视无疑将进入更加辉煌的时期,与此相适应,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也应达到更高的水准。分析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探求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教育方向,是关系未来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势不可当,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和拓展阶段,出现各种问题也是正常的。但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规范建设,强调规范操作,避免盲目办学和低水平办学。如果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中,能重视制度建设和规范操作,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应该有所降低,发展应该可以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