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民军与摄政内阁
冯玉祥于10月23日到达北苑,当即发出主和通电:
“(衔略)国家建军,原为御辱;自相残杀,中外同羞。不幸我国自民九以还,无名之师屡起,抗争愈烈,元气愈伤,执政者苟稍有天良,宜如何促进和平,与民休息;乃者东南衅起,延及东北,动全国之兵,枯万民之骨,究之因何而战?为谁而战?主其事者恐亦无从作答。本年水旱各灾,饥荒遍地,正救死之不暇,竟耀武于域中。吾民何辜,罹此荼毒,天灾人祸,并做一时。玉祥等午夜彷徨,欲哭无泪,受良心之驱使,作弭战之主张,爰于十月二十三日决意回兵,并联合所属各军另组中华民军,誓将为国为民效用。如有弄兵好战,秧吾国祸吾民者,本军为缩短战期起见,亦不恤执戈以相周旋。现在全军已悉数抵京,首都之区,各友邦使节之所在,地方秩序最关重要,自当负责维持。至一切政治善后问题,应请全国贤达急起直追,会商补救之方,共开更新之局所谓多难兴邦,或即在是。临电翘企,伫候教言。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米振标,岳维峻,李纪才,邓宝珊,李虎臣,李鸣钟,张之江,鹿钟麟,刘郁芬,宋哲元,孙连仲,孙良诚,蒋鸿遇叩漾。”
同时发布了安民布告,并逼令曹锟下令:一、停战。二、免去吴佩孚本兼各职。
24日颜惠庆内阁通过决议,发布了四道命令:
一、停战;
二、撤销讨逆军总司令部;
三、解除吴佩孚直鲁豫巡阅使及第三师师长等职务;
四、任命吴佩孚为青海屯垦督办。
25日,冯玉祥在北苑召开政治军事会议。出席者为胡景翼、孙岳、王承斌、王瑚、黄郛、贾德耀(段祺瑞的代表),以及冯、胡、孙三部的高级将领和僚属等二十余人。会上首先讨论了改革政治的问题,一致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出路,只有实行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才能彻底消灭军阀统治,改变中国的政治面目。于是决议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以打开更新的局面。其中孙岳、胡景翼对此主张最力。但中山先生北来尚需一定的时间,为应付当前的混乱局面,有必要将北洋耆宿段祺瑞请出来维持,尤其是咄咄逼人的奉军,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来约束,后果将很难预测。在孙、段都为到京以前,曹锟的贿选政府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其存在了,决定由黄郛组织一个临时过渡性质的摄政内阁,处理目前的一些政务事宜。在内阁人选问题上,冯、孙、胡都表示他们各部的人员都不参加,以示公正无私。最后讨论军队的名称,大家一致认为孙中山先生是国民革命的领袖,应将参加这次政变的所有军队改组为国民军,以符合为国民效力的宗旨,当即决议组建中华民国国民军,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为副总司令兼二、三军军长。冯玉祥等有一种天真的打算,即由孙中山主政,段祺瑞主军,为了促成这一计划,会议的第二天冯、胡、孙等即联名电请段祺瑞出任国民军大元帅。
26日,冯玉祥移驻城内,在旃檀寺设立国民军总司令部,并指挥肃清直系残余部队的战役。自停战令下,直军将士皆无斗志。奉军乘机猛攻,直军节节败溃。秦皇岛、昌黎、滦州、芦台、塘沽等地,相继为奉军占领。十万直军瞬息间土崩瓦解,奉军缴获大炮200余尊,机关枪300余挺,步枪50000余枝,辎重、给养无数。
吴佩孚刚得知冯玉祥倒戈回师时还不以为意,只是异常恼怒,立即抽调第三师、第二十六师部队约两旅之众,集中七里河、杨村、北仓、军粮城之间,以图反攻北京,并向苏督齐燮元、鄂督萧耀南,乞师来援。冯玉祥虽然知道吴已无能为力,但是担心其死灰复燃,贻患将来,不得不速予解决。遂命张之江为司令,率刘郁芬、李虎臣两旅,在廊房、落垈一带御之。冯、胡、孙三人于10月30日通电讨吴,同时下令进攻。
杨村、落垈,为此次小战场。张之江之第七旅任铁路正面,李旅任右翼,刘旅任总预备队。吴残部有潘鸿钧等约两旅之众,及由榆关退下之残部。当时,地势过低,河水泛滥。吴军由沟垒抵抗,作战不易。冯乃派刘郁芬、蒋鸿遇二旅,行大迂回以拊吴军之背,又抽调李鸣钟旅之一部,协助张旅攻其正面,另派石友三、谷良友两部由右翼作佯攻。刘、蒋之军则于11月1日极力攻杨村右方。以吴军有备,且援军增加,相持不下。恰在此时国民二军之李纪才旅开抵河西坞。刘、李告以吴已回津,请速南行夹攻之。次日黎明,李部参战,进攻杨村后方,即截断铁路。吴军仅得一列车冲出包围,余部悉为国民军截获,缴械无数,并俘其旅长潘鸿钧(后被释)。于是,乘胜追击。3日,攻克北仓。吴见大势已去,遂率卫队由大沽口乘船逃去。天津乃为国民军占领。其时,驻保定之曹世杰部约有一团开驻高碑店,希图北上,由孙岳派兵迎击,孙良诚部为助,将其缴械。自此京汉北段肃清,战事乃告一段落。
吴佩孚残部的彻底解决,使冯玉祥等改组政府没有了后顾之忧。
冯玉祥兵变后的第二天,颜惠庆内阁提出总辞职(1924年10月24日)。10月31日冯以曹锟名义下令准颜惠庆辞职,同时任命黄郛组织摄政内阁兼代国务总理。11月2日曹锟被逼通电,并咨旧国会参众两院宣告退职,将总统印信移交国务院,代理国务总理黄郛遂于11月5日宣告摄政总统职位。
摄政内阁名单如下:
国务总理:黄郛
内务总长:王永江
财政总长:黄郛(兼)
外交总长:王正廷
陆军总长:李书成
海军总长:杜锡珪
司法总长:张耀曾
教育总长:易培基
交通总长:黄郛(兼)
农商总长:王乃斌
摄政内阁因为时间短促,又是非常时期,因此许多阁员发表后还没有到任就职就改组了。
这个摄政内阁是冯玉祥所支持的,有亲国民党的人士,以及奉系,等于是孙、张、冯的联合。可是这是冯玉祥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冯想透过黄郛控制北京政府,南方联络国民党,关外联络张作霖。
新政府一成立,冯玉祥便发表通电表示态度:“民国以还,十有三年。干戈扰攘,迄无已时。害国殃民,莫知所届。推源祸始,不在法文之未备,而在道德之沦亡。大位可窃,名器可滥。贿赂公行,毫无顾忌。籍法要挟,树党自肥。天良丧尽,纲纪荡然。以故革命而乱,复辟而乱,护国护法而乱,制宪亦乱。自治不修,外患迭至,其乱至大。邪说横行,风俗败坏,其乱至微。文明古邦,几夷为禽兽。弱肉强食,犹其余痛。生机旣绝,补救维艰。除旧更新,计惟改革。祥等……拟为「建国大纲」五条于后……(一)打破雇佣式体制,建设廉洁政府;(二)用人以贤能为准,取天下之公材治天下之公务;(三)对内实行亲民政治,凡百施设,务求民隐;(四)对外讲信修睦,以人道主义为根基,扫除一切攘夺欺诈行为;(五)信赏必罚,财政公开。”
奉张当然不会默许冯一手把持摄政内阁。他卧薪尝胆,埋首努力,为了雪战败之耻,如今卷土重来,直系已经垮台,怎会拱手把中枢大局让给冯呢!
奉张是旧中国传统的军人,底子是绿林豪侠,对于“倒戈”根本就鄙视,因此他压根就瞧不起冯玉祥,所以他对北京政府不会不过问。加上皖系的段祺瑞也不甘雌伏,他是被直系迫下台的,反直的三角联盟(孙中山、段和张)就是以段为中心。现在直系垮了,北洋的重心仍是段,没有段祺瑞,北京势力是无法平衡的。冯不愿请出这位老太师来,是不愿自己有一位婆婆,然而形势比人强,冯一厢情愿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摄政内阁的内务总长王永江是奉张下边的重要人物,他是大连人,一位有卓识的理财家,如果奉张没有他,东北就不会迈向建设,而军费的筹措也不会那么容易。第一次直奉战后,奉系战败退出关外,能够埋首练兵,王永江是功不可没的。在民国10年前后,王永江能在东北办东北大学,选送理工科学生出国深造(每县一名),并且创办一个20多万锭的奉天纺织厂,还修筑一条沈阳到海龙铁路(和南满铁路平行),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王并没有到北京就职,因为摄政内阁短命。
反直的三角联盟并没有在这次直奉战争中有什么成就,反而是段、张、冯的三角联盟发生了作用。据说在秘密接洽时,三派曾互相相约,倒直以后的势力划分:(一)奉军不得入关。(二)段祺瑞不得任用安福系旧人。(三)国民军赞助各派在天津召集会议解决时局。
然而这个秘约也许是传说,因为直系崩溃后,奉军长驱入关,且疾驰至京津,与国民军(冯玉祥新组成的势力)在直鲁之郊怒目相视。至于段祺瑞在天津则为安福系余孽所包围。
黄郛的摄政内阁任命胡景翼为河南督军,孙岳为河南省长,胡、孙两部军队将沿京汉铁路南下,监视长江上游。长江方面各省面对北方的新形势,不能不自作打算,11月10日,苏、鄂、浙、陕、闽、赣、皖、豫八省和海军方面重要人物在南京召集会议,决定由齐燮元、萧耀南、孙传芳领衔联名通电邀请段祺瑞出山。
张作霖于11月17日到了天津,立即电邀冯玉祥到天津和段祺瑞会面,段、张、冯的会晤,是直系战败后有名的天津会议。
冯玉祥最初接到电约后,曾回电建议推迟会期,以待孙中山先生到津后召开“四方会议”,但是段、张坚持不等,一再催促冯早日赴津。冯玉祥知道此行对自己很不利,他很孤立,但又无法推脱,只好硬着头皮单刀赴会。
11月10日,冯、张二人到津后,即在日租界段祺瑞的公馆举行会议。当时的形势已经很严重了,奉军主力极大部分集结在津榆一线,成立了津榆驻军司令部,张学良任总司令,郭松龄任副总司令,实际由郭松龄负责。直隶的东部实际已被奉军控制。在会议进行期间的当晚,奉军李景林部突然解除了天津以北之北仓冯玉祥部的武装。被解除的是国民军第三、第四两个混成旅的武装,奉军称这是他们在滦州以西与直军战斗之结果,直军败军的武器应为奉军所有。这使冯玉祥非常震惊。
但事还没算完。第二天晚间,奉军李景林部把直隶督理王承斌新编的二十三师缴械,王承斌被迫躲入天津租界,通电辞职。同日,李景林又把孙积孚的第二十师缴械。至此,奉军李景林、吴光新共补军队4个混成旅,较抵津之初增加一倍半,达7万人,分布在天津及津浦、京奉两线。张作霖有意造成的这些事件,是在用实力逼迫冯玉祥让开直隶省,乃至津浦线。不给冯玉祥出海口,把他逼往荒凉的西北。对此,冯玉祥在实力不如奉军的弱势情况下,只得忍耐待时。
冯玉祥对奉军的言而无信、咄咄逼人,非常不满。不仅在天津会议上奉军表现如此,在会下奉军更是不讲信义,居然把冯军的部队缴了械,甚至逼迫冯玉祥的副总司令王承斌辞职。冯玉祥在自传中写道:“在天津,最令人气愤的一件事,便是王承斌的被迫出走。首都革命的计划,王本可算是一个预谋者,如今张作霖竟违背不进兵关内的诺言,把王用武力驱走,岂非是十足的马贼行为!”奉军的种种表现,使冯玉祥大失所望。他在天津呆了几天,北京传说他被刺或被扣,他为了消释这些揣测,便回北京去了。
其实,张作霖的部下在此次会议中间,也确实在酝酿刺杀冯玉祥。有一次,奉军将领李景林、张宗昌等拟乘冯玉祥赴宴之机,中途设伏,暗中刺杀。此事被张作霖的副官长杨毓珣得之,向冯玉祥告密,冯玉祥有了戒备,才没有遇害。主要的是张作霖不同意他们的做法,此事也就被压了下去。
天津会议解决了两个问题。
其一,两派军阀共同推举出了一个国家首脑。11月15日,张作霖、卢永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通电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到北京主持政务。段祺瑞表示要有权才肯出山,张、冯都表示决对服从命令。其实段虽然坚持要全权,实际上则不能不迁就奉系和国民军。张作霖为了敷衍段,主张推选卢永祥率领奉军张宗昌、吴光新两部沿津浦铁路南下,攻取南京,以卢为苏浙巡阅使,张宗昌为江苏督军,吴光新为浙江或安徽督军。同时承认国民军由京汉路南下向豫、鄂发展。
苏、鄂、浙、陕、闽、赣、皖、豫八省则以联防的姿态而反对北方势力的南下,俨然和奉系及国民军对峙,段祺瑞既然受张、冯的拥戴,又得到东南八省的推举,当然是唯一的一位适当人物。因此段在天津会议中向张、冯强调和平,勿对东南用兵,同时对长江各省则分别派员南下疏通,请勿轻举妄动。
其二,两派军阀重新瓜分了地盘。段祺瑞为了在张作霖和冯玉祥之间搞好平衡,在分配地盘上,真是费尽心机。经反复折冲,最后决定:“自津浦沿线一带以至长江下游地区,主要为张作霖的范围,所以任命李景林为直隶督办、张宗昌为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而以京绥线及京汉线方面给予冯玉祥,所以任命孙岳为豫、陕、甘三省剿匪总司令,胡景翼为河南督办军务善后事宜,张之江为察哈尔都统,李鸣钟为绥远都统,并特任冯玉祥为西北屯垦督办。”这一瓜分,张作霖占有了富庶之地。冯玉祥原来基本没有地盘,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但仅是荒僻之野。这个瓜分结果,显然有利于张作霖,不利于冯玉祥。可是,基于张作霖的强大实力地位,冯玉祥也只能承认这个现实。
11月17日吴佩孚在汉口发表筱电,组织所谓黄河上游及长江各省护宪军政府,这也促使天津会议积极求得一个协调的行动,并促成段祺瑞早日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