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导团
黄埔军校酝酿成立教导团,最早应始于1924年7月。7月1日,军校成立革命军事研究会,凡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都是会员,每月开会一次,会纲中就有革命军成立之计划和革命军成立的编制之研究等内容[1]。
7月底,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命令陈果夫在上海设立招募机关,招募教导团士兵,据陈果夫回忆:“校长转来一张总理的委任状,要我与赵澄志、刘祖汉三人为招兵委员,并由校长指定我主持其事,那是为了黄埔第一、二两团教导队招募的;校长要我们在江、浙、皖三省招募新兵”。招募机关设在法租界内新开的河泰新旅馆,为免引起上海的军阀和各方势力的注意,招兵的工作是以募工的名义暗中进行的。后来,蒋介石又多次从广州遣人到沪协助陈果夫,如1924年10月18日,“派王懋功、戴任、陆福廷赴沪募收北兵,并令福廷招收江淮土著,额定5000名”;后来奉派到上海从事招生工作的还有王伯群、胡公冕、陈乐亭、周少游、孙良等人。士兵的来源有温州、金华、徐州、杭州、台州、嵊县、处州、奉化及苏北、皖北等地,其中以温州、金华、徐州三处为最多。招来的兵员采取统一押送的方式,每次百来人或数十人不等,每人“发给一张船票几角钱零用外,另外又分发了些席子罐头,饭菜规定几个人合用,才派押载员押上船运往广东”。由于上海的宪兵、捕役、包探、流氓的骚扰,浙江军阀卢永祥等人的阻挠,齐爕元、张宗昌、洪兆麟、范石生等各路军阀的诱骗和截留,加上士兵中途私逃和因查验出隐疾报废者,招兵工作困难重重,损失很大,如1924年11月13日,蒋介石去电滇军首领杨希闵,索讨被其下属胡思舜截留的97名新兵,但最后送回来的只有23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导团的成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招募兵员的同时,蒋介石还积极为成立教导团做准备工作。8月11日,蒋上书政治委员会,请求决定革命军的募练计划,预定先“募练三营以为整顿现有各军及以后新练各军干部之用,此外预备步兵三团,炮兵、工兵各一营”,在计划书中详细阐明了革命军的兵种、规模、人数、枪数、开办费用,以及募练时间和步骤等问题。8月19日,蒋介石向中央执行委员会送呈了《中央军士教导团编制意见书》。9月3日,蒋介石正式委派军校战术总教官何应钦筹备教导团,组织和训练都采用苏俄新制。9月19日,军校招考教导团学兵,取录72名,后又在投考学生中挑录了22名。同时,蒋介石与廖仲恺联名上书中央执行委员会,呈报教导团的开办费及日常费用预算表,并请求指定机关逐月按数拨给。10月3日,蒋介石任命沈应时为教导团第一营营长,并将教导团第一营调往虎门进行训练。10月12日,蒋介石命何应钦兼任教导团团长,陈继承为教导团第二营营长。11月14日,蒋介石任命军校教练部教官王俊为教导团第二营营长。11月18日,蒋介石任命校长办公厅中西文秘书王登云为教导团团党代表。11月20日,教导团全团正式成立,全团人数约1500人。12月,军校开始组建教导第二团,遂改称原教导团为教导第一团。12月2日,蒋介石任命军校教练部主任王柏龄为教导第二团团长,教练部军事教官顾祝同兼该团第一营营长、林鼎祺兼该团第二营营长,随后又任命张静愚为教导第二团团党代表。
教导团的编制采取“三三制”的原则,每个层级以阿拉伯数字“三”来划分,每团3营,每营3连,每连3排,“营有营长营党代表营附各一,连有连长连党代表连附各一,排有排长副排长各一,此外每连尚有见习官若干人”。另外,教导团还设有侦探队、机关枪连、辎重队、通信队、卫生队等机构。
此外,教导团还设立了炮兵营和暂编独立营等机构。1925年1月15日,蒋介石任命蔡忠笏为教导团炮兵第一营营长。1月22日,蒋介石任命罗为雄兼教导团暂编独立营营长,2月5日,任命唐震为独立营营党代表。
就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事,有以下几点应特别指出:
1、组建革命军的动议,其实孙中山早在1923年10月间就已提出。孙中山在分析10年来党务不能尽量发展的原因时驳斥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党必须与军分离的缪说,指出“故吾党宣传功夫,往后应极从军队着手,庶无可以立统一之基础”,首次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党军”和注重向军队宣传的意见,并令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确定组训军队的计划。1923年12月间,廖仲恺在中央干部会议上,概略的勾勒了军事革新的蓝图:“暂定六百人的‘军团’,教授内容以‘欧战后的军事教育’、‘惟党可以造国之教育’与‘政治关系’为主,并预计‘办去一年内,可以求两师真正党军’。”至于教导团之所以迟至24年9月才开始着手组建,与招兵的进度、黄埔军校一期生分发见习,满足了教导团所必需的大量、可靠的下级干部等因素的作用有关。
2、关于教导团的编制问题,实际上早在讨论筹办军校时就有所考虑。鲍罗廷在札记中谈到创建军校的情况时说:“校址已经选定,最近将一切准备就绪,学校将开始运转。学校开支预计每月1。5—2。5万元,这取决于是否接受我们关于每个营设3个连的提议,还是孙本人提议的6个连。”这也是黄埔军校“以校建军,以军卫党”原则的一个极佳的佐证。1924年8月,蒋介石在革命军的募练计划中指出,“步兵每团步枪约计二千三百零四杆至二千三百四十杆(因二种编制未能确定),机关枪六杆,其人数合官兵、夫役与输卒共计全团人员为三千五百六十九名”。10月8日,孙中山手谕蒋介石,力主改革新兵编制,有“此为我所定之制,则欲练成之后,可以应我方寸之用也,倘开练之时已不能行我之制,则练成之后我亦无心用之矣”、“倘今日开练之始不行我制,待至练成时谓能听我指挥我绝不信也”等语,并随函附上步兵编制表一份,以六人为一伍,六伍为一列,三列为一连,六连为一营,六营为一团,每团官兵人数合计约4017人。仍坚持其编制每营六个连的提议。但实际成立的教导团人数大大少于上述两数。据蒋介石在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和官长训话时提及,教导一团约1500人左右。黄振凉在《黄埔军校之成立及其初期发展》一书中也指出,一团步兵1056人(步972,官84),若包括特种部队,则在1500—1800人左右。
3、教导团即等同于革命军、党军,这一地位的确立,似在1924年10月中下旬左右。1924年10月11日,孙中山在给蒋介石的信中,仍然要求将俄械迅速运到韶关来训练革命军:“新到之武器当用以练一支决死之革命军,其兵员当向广东之农团、工团并各省之坚心革命同志召集,用黄埔学生为骨干,练兵场在韶关”。可见在此时,通过募兵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导团仍然不符合孙心目中的革命军标准。然而在1924年10月27日孙写给蒋介石的信中要求“兄之新军两月练好之后立调来韶听我差遣”,28日,孙中山在写给蒋介石的信中再次谈到练兵和枪械处置的问题时说:“兄言两月内可练一支劲旅,如现时已经开始训练,则不必移训练地到韶,……所练之队为数几何,五千乎?抑八千乎?如是五千,则所余之三千枪必要即日运韶以利北伐。”相隔仅仅10多天的时间,教导团在孙心目中的地位已是大大提高了。据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五、六次会议记录,1924年10月27日,该会在审议各区党部全权代表会呈请转请准予组织党团军案时,处理意见是“函知该会本党已在黄埔组织党军,同志中有愿服务党军者,可自到该处听候考验入营”。据毛思诚的《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记载,1924年11月11日,“总理令新军改称党军”。为何在短暂的时间里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呢?个中缘由,据笔者推断,当与蒋介石在10月14—15日两天内迅速平定商团事变、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导团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有关。蒋介石作为平定商团的总指挥,命令军校第二三学生队开往广州,参加了攻打商团总部西关等战事,教导团第一营则听候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的指挥,该团第四连开往沙角。在这场事变中,蒋介石果敢、迅捷的指挥调度能力,学生军军容严整、作战勇敢、不扰民的表现,与湘军、滇军、桂军、粤军等旧式军队对比鲜明,必然令孙中山对蒋介石及其所训练的军队有了极强的信心和高度的评价。
4、在教导团从筹备到创立的过程中,蒋介石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教导团初创立时,士兵逃亡现象较为严重,蒋介石亲自写信给教导团第一营营长沈应时,授以防止逃兵的各种方法;为了便于管理和教育教导团,蒋介石将原住在校本部的学生第五、六队和工兵队、辎重队迁到讲武学校旧址和海军分校去,挪出地方让教导团驻扎;蒋介石还多次对教导团士兵训话,内容包括当兵的意义、打仗、办事方法等各个方面;凡是与教导团相关的各种规章、条文,大到连坐法、革命军暂行恤赏简章、革命军编制草案,小到革命军格言、立志歌、放枪歌等等,蒋介石都亲手拟订,极少假手他人。
教导团军官的委派,军职长官由校长蒋介石选派,并受其指挥;党代表由校党代表廖仲恺在“教官学生中挑选富有政治学识者任命”,营级以上干部须呈报中央审批。
大致说来,教导团军官的来源有三个方面:(1)从黄埔军校的教官中调任;(2)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分发;(3)从社会上公开招考。
以下是教导团营级以上军官情况(1924年9月—1925年4月)
教导团职务
姓名
阶级
原任职务
任职时间
教导第一团团长
何应钦
少将
军校战术总教官
24年10月
党代表
王登云
中校
校长办公厅西文秘书
24年11月
党代表(继任)
缪斌
少校
教官
25年2月
参谋长
朱棠
少校
兵器教官
25年1月,曾任教导一团第一营附
第一营营长
沈应时
少校
教练部总队长
24年10月
第一营党代表
胡公冕
中尉
管理部卫兵长
24年11月25年2月改任第二团第一营营党代表,3月16日改任第二团第二营营党代表,25年4月13日,代理第二团第二营营长
第二营营长
陈继承
中校
教授部教官
24年10月
继第二营营长
刘峙
少校
教授部教官
25年1月
第二营党代表
茅延桢
上尉
教练部队长
24年11月
第三营营长
王俊
少校
教授部教官
24年11月25年1月,任教导第一团中校团附,教导第三团第一营营长
继任第三营营长
严凤仪
中尉
教练部副队长
25年1月
第三营党代表
蔡光举
黄埔一期生
24年11月
侦探队队长
孙常钧
黄埔一期生
第三营上尉侦察队长、连长特务连连长
辎重队队长
邓振铨
中校
训练部副官
后任党军第一旅团附
教导第二团团长
王柏龄
少将
教授部主任
25年2月,调任军校参谋长,遗缺以沈应时升任,未到任前由参谋长钱大钧代。兼职
党代表
张静愚
校长办公厅英文秘书
24年12月
参谋长
郭大荣
少校
教官
团附
陈焯
第一营营长
顾祝同
中校
教授部教官
24年12月,25年1月管理部主任职由王懋功代,25年4月27日兼代党军第二团参谋长。
第二营营长
林鼎祺
少校
教官
24年12月兼职
继任第二营营长
刘尧宸
教官
25年5月被任命为教导二团中校团附
第二营营党代表
季方
少校
特别官佐
25年2月25年3月26日,调任第二团第一营营党代表,
第三营营长
金佛庄
上尉
教练部第三队长
因董逃亡事被降级免职
第三营营党代表
郑洞国
黄埔一期生
25年2月任教导第一团二营四连党代表
第三营营党代表
宋文彬
黄埔一期生
25年2月曾任教导二团第三营排、连长
独立营营长
杨天樗
24年12月
炮兵第一营营长
蔡忠笏
中校
教官
25年1月
特务连连长
楼景樾
黄埔一期生
暂编独立营营长
罗为雄
25年1月24年12月17日被任命为教导二团团附
营党代表
唐震
黄埔一期生
25年2月
从教导团的组建过程和人事结构来看,在1925年4月以前,教导团是作为校军存在的,它在编制上隶属于黄埔军校,教导团的干部可以在教导团和军校教学、行政机构之间进行流动,教导团的教育、管理、官佐薪饷等都由军校来安排和调度,教导团的指挥调遣权掌握在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手中,它是黄埔军校的一个组成部分。1925年4月13日,国民党中央根据廖仲恺的提案,决议以教导第一、二两团成立党军第一旅,这表明教导团已经超越了校级武装的范畴而成为党的武力了。随后教导团进入了飞速发展期,4月21日成立党军第三团,5月平定杨、刘后党军扩充成师,何应钦为第一师师长,随后又陆续成立第四第五两团以及炮兵宪兵两营(炮兵营编为3连,官长由炮科学生中选出),1925年8月,广东国民政府统一军政,取消原有地方军的名称,编组国民革命军,党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师,直接受军事委员会管辖,教导团由此成为国家军事机器的一部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