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第三波
49954100000303

第303章 春发宜起早 医者不自医

春主生发,宜早起。

可是,这个春天好不象春天啊,每天都是灰蒙蒙的,来层小雪,来点小化。

早起倒是做到了,没有鸡叫,却起得比鸡还早!(不允许有活鸡当宠物的城市,我应该不用鸡来作参照物了。)前天早上5点半,昨天早上3点半,一天比一天自然醒的早,还是浑身都清醒透了的那种。

可惜了,起这么早,一不赶飞机火车,二不送孩子上学,空气还冷冷的,天空还黑黑的,连微信朋友圈里,都似乎安静的能听到呼声。

只好打开电视,半夜总算还有不休息的重播电视节目,可以安慰早醒的人群。

给自己准备了一块小馕,用微波炉打热,再加上老干妈,冲了一杯红枣姜红糖水,还加了一片刚买的黄芪,从能量补起,仔细分析醒来的原因:对了,是冻醒的!

好奇怪,明明是盖得好好的睡的,只是因为双手在脑后直臂伸着,就会引了窗口方向来的寒气到全身,使得突然间,全身发抖、无处可躲式地冻醒了。赶紧把手伸回藏进被子,放到胸前,随着突突的心跳,这才很快热了起来,然后,就只需几个,就全身热的在被子里呆不住了,又只好把被子掀开,放出腿部,可惜了,刚出现的热量,就这样,再被放掉。

进来太热,出去太冷,就这样在被里被外,纠结了半天,醒透了。

干脆彻底起身,补能量是最重要的。

一边吃喝,补充能量,一边打开电视,CCTV2正在《厨神争霸》,看到中外大厨们忙得不亦乐乎,那桌美味的食品,使我直接兴奋起来了。

再打开电脑,查询为什么会突冷突热的,结果发现了一个令人懊恼的结论:“更年期症状”。

原来,这种现象是发生在更年期45-55岁女人身上的常见现象,唉,完了,虽然差一点点,也差不多了,真不甘心啊,就这么老了?

没想到,传闻中的“更年期”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难怪这段时间,一直奇怪的不行:要不然就兴奋得不行,啥都想做;要不然就只想看看新闻,胡思乱想,混过一天又一天。年初订立的满幕大计,那一方白板,就还那样静静地立在传真机旁边,嘲笑着书桌前,这位只会抱着茶,看着电脑,却摸不着头脑的新晋“大妈”,能真的做点什么。

什么呢?

新闻上的韩国前总统,唯一的女总统已经不得不下课了。

“二出青瓦台

今天早上,关注两会的新闻节目,破例为了直播韩国女总统被弹劾案的终审宣判而延后了近40分钟才开始。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人没有出意料。

作为韩国女儿,这个嫁给国家的政界世家的女子,她没有能够抵过民众的反对意见。

留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记忆中的这个前女总统,是集美丽、智慧、坚毅为一身的完美梦想,大家更愿意相信旧镜头里的那个温文而雅,充满着慈祥面容的朴总统。

然而,在萨德一事上,她做出了与大家预想完全相背的决定。

任期满五年,谋求连任,本身也无可厚非;可是偏偏出现了坑友的闺蜜门贪腐事件,又出现了三星的丑闻,而近日里,对于乐天的合约,中国民间,能做的都做了,大家不理解的是,这位大妈,为什么不能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充满善意的大妈?做个美美的好邻居,不好吗?

站在韩国的立场,北朝鲜的种种试验试射,让她感到不安,于是她习惯地接受了美国的办法,这位一直保护着韩国成长的“大哥”,和门前这位更为善良且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哥”相比,她信了“远交近攻”,总认为那位金发大哥更靠谱些。

习惯了看韩剧、追韩星的一众老百姓,突然发现,大妈的笑容和从前不再一样了,大家宁可相信,可以不顾同盟关系,来参加过“反***战争70周年活动”的大妈,是占世界大多数的爱好和平的人们中的一员,但事实,究竟什么是使她不停摇摆的原因?是那个坑友的闺蜜出的馊主意吗?

从她作第一夫人的代言,第一女儿,到今天,两出青瓦台,她创造了韩国历史许多个第一,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被弹劾的女总统。”

中国大妈,从不用去想这么费心的事。

作为一个有理想,没行动的所谓“创业型大妈”,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找出更好的法子,来说出自己的理论: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扇神奇的大门。

这扇门,到底有多重?只有创业者自己最清楚。

就业,发展,结构调整,全部都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正在重新洗牌,在其中的各位,都提起十二分的警惕吧!

小到一个停产的钢厂工人,离开了工厂以后,去做什么为生?大到一个以能源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城镇,不得不扔掉这几乎是唯一的饭碗,在全社会的大革局变动中,如何寻得下一方稳定的收入来源?

其实很早就困惑过,当年的父辈们不辞辛苦打下的重工业基础,因为调整,就全部推倒重来了;原来的工厂,被房地产的小区替代。当年不懂,就奇怪,全是房子,没有生产,哪来的收入?因为原生态告诉我们,收入的获得,是由于生产出了相应的产品,供应了社会,所以大家有了生活的收入。当全变成了房地产小区以后,原来的工厂不见了,工人们,退休的退休了,领取着微薄的工资,勤俭度日;工人们的子女,只好转型,变成了新的小区的物业管理员、保安、保洁、或者是房屋中介;临街的门面拿下了,做点小点、开个小店,似乎也没把谁落下,这个转型后的就业形态,变得更加多样了。但是,和以前的工人身份,政治地位的骄傲,以及稳定性收入的生活轨迹来比,后面的活法,象是一群游民了。

计划体制,变成市场经济,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现象。

而所谓双创,是让劳动力自身思变,就象“树挪死,人挪活”的思路一样,只要肯努力,勇于创新,总还是有事做的。就算是创的过程中,有失败了的,但这个创新的过程里,人也没有闲着,干伸手向社会救济要钱,这点自尊心和上进心,还是值得鼓励的;更何况,一旦加入到了双创的队伍中,就必须首先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上交税费、保险金,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了。总比“失业、待业、无业”的游民,“社会上的人”,要听起来舒服得多。

不过,自从推开这扇门,双创的人们就会发现,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说理的地方,评理的老板,当自己就是老板,要撑起所有一切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实验成本,会转嫁到自己的亲友身上。这其实是民间内部资本的另一种分配形式,是由政府提倡的一种新的花钱方法:比如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决定加入到创新的队伍中来,于是他开公司了,所有的前期费用,都是父母家人拼凑的,或者这个孩子够幸运,在他的努力和亲属后援团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创业的小成功,小公司终于稳定地开够了一年,虽然没赚钱,也不至于再向父母伸手了,可以自己在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位置;这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了;可是,事实上更多的是,包括父母孩子都完全没有经验,听着哪有免租一年的孵化园就去了,孵了一年,到期了,该化茧成蝶了吧?还是小蛆一个,但时间到了,孩子只好向父母嚷嚷,再给钱,我要去租自己的办公室,接着奋斗。然后就有了第二年、第三年,实际上负担着这个孩子的创新成本的,就是孩子的亲人。

有一成可以成功,就算不错了,其他九成的孩子呢?只好再去选择打工就业,还有一些,根本就以创业为名,不就业了,啃老成瘾了。

那实际负担了扇双创之门厚重的东家,就是这些为了自己子女无限尽心的父母们。

当一切新的形态还在千变万化,传说中的一夜暴富的概念,似乎人人可抄:无人机,共享经济,VR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却似乎又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操控这一切。敲字的人们,希望可以夹些广告,挣点钱;感人公益的节目,也不得不被赞助单位硬生生植进土豪霸道的广告;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拼命想弄出点响动来,似乎这样,才可以“变现”,才可以不被社会淘汰。

听得懂,听不懂,看得清,看不清,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真金白银付出成本的那位,是不是打心底里愿意付出。

而所谓大势之下的小努力,又该如何把清醒按住,努力让自己也跟得上变化。

去咨询过的那个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草夫子,他说我还在创业阶段,但是是厚积薄发型的,需要他的创业辅导,代价是一万元一年,申报项目成功了,分他四分之一。

这个咨询公司,自称手中拿着政府扶持资金的各种信息源,包括如何编写策划书,可以拿到哪种“白给的钱”,似乎是一种千手通天的神通感。

应该是后面有人比较厉害吧,否则这间公司怎么敢发出这么牛的承诺?

一直很纳闷,国家每年有那么多的热钱,要投入到真正需要的企业来,可是信息发布源的人,拿到信息后,就会想方设法的寻租,使这种原本应该零成本、零阻力公之于众的信息,也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让自己的手套公司来过一手,然后就成功赢利。

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社会资源的不公平配置,真的应该好好整治一下了!

不过,有一点还不错,去听他们的例行上门演讲的时候,小妹给我偷拍的听课照片还不错,被我存下来,留作形象照了。

完了,有点乱求医的样子,就象天桥算命一条街似的,记得刚去这家公司的时候,和接待的人聊了百度公司推荐进行企业推广的费用报价是一样的。

医者不自医?

如果连这种有牛人加持的公司都需要推广,还到底要不要说他们是市场化的正常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