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第三波
49954100000047

第47章 曾经拥有人 永远拥有之

幸亏还有音乐,和俄罗斯方块,要不然,这种音讯皆无的日子,真不知要怎样度过。

还可以通宵地看电视连续剧。最近不是有一部热播剧《蜗居》嘛!有些情节是有共鸣的,不由得不一口气、加着夜班地看完了。值得我通宵追的电视剧不多,这就是难得的一部了。

突然,很想给我那曾经“最亮的星星”去一个电话,很久没聊了。

“喂,在干嘛呢?”

开场白还是自己人的样子,我一直当他是最亲的人的。

“没啥,手上有点儿事儿。”

“还加班呢?今天是星期天啊。”

“在洗衣服呢,还有一桶,绞完就完了。你在家?”

他要亲自洗衣服了?也就是说,身边没有另一个给他洗衣服的女人?这么一想,不知为什么,就会非常非常舒坦,知道接下来的聊天,也将无所忌惮了。

“对啊!不在家我又能去哪?”

事过境迁,我们都不再试图从这些简单的问答里探求对方的状态了,可是还是会问,哪怕不是那个角色了,还是想得到一些信息,证明曾经的拥有,依然拥有。

“你现在工作进展的咋样?”

“一般,现在所有的客户都必须去面对面谈,效率就显得特别低。我这几个月,就开了一单,谈了2个代理商,拿了一个标书,还有谈了一个新项目,和石油行业相关的,就这么点儿。反正是花样多,领导也不会认为我每天都在睡觉。”

“那还行,应该多申请点儿费用,做这些事,都不可能不花钱的。”

还是“星星知道我的心”,又戳到我最弱的地方了,我就是不敢在事先向公司要资源,没有太大把握,而向银行借高利贷、透支信用卡过日子。

“其实,在家里,‘活着’,已不是问题了,问题是我如何向有钱人砸钱,再引出他们更多的钱给自己。”

“星星”总是很闷,一般不可能主动挑出话题来讲,我必须没话找话。虽有千言万语,必须找一个突破口,就从刚看完的电视剧《蜗居》谈起吧。

“我刚连夜看完了一个电视剧《蜗居》,里面讲的是上海的房奴辛苦奋斗的故事,很象我们现实中遇到的。你不是说过吗?城市里那些个灯红酒绿,种种繁华,和我们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我们只是路过,可以看到,这些却不属于我们。”

提到了“星星”的名言,“星星”自然会话题喷涌:“没错!现在深圳的房价,2万起,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了。但深圳和上海、广州那些大城市不能比,一共就这么大,太小了,以后没有什么发展的了,不值这个价。”

“嗯,给你念一段儿我刚收到的广告短信啊,上面说:‘无概念,不成房地产:最贵的地叫地王;最贵的房叫楼王,建得最晚的叫绝版,建得最高的叫地标,在老城区的叫传承千年人脉,远离市区的叫生态奢华,起个洋名叫欧式,命名中式叫古典,又大又贵叫府邸,又小又贵叫豪宅,精装修叫‘给你五星级的家’,毛坏房叫‘创意空间’。”为了有机会告诉“星星”这段文字,楞是把这段短信保留了很久,一直没删。

“就是这些‘吹鼓手’,把房价这样给吹得越来越高,高得离谱。不过,就算是这样,那些人还是象疯了一样的,能一下就卖完。真是不可思议。”

“你现在还是和同事合住一间,你在楼上?”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间公寓的样子。

“是啊!”

之后的聊天,我就开始走神了,不知为什么,可能是习惯了和他的通话保持在10分钟以内吧,总担心下一句就是:“就这样,BYEBYE!”

这次不同,居然打到了47分钟。他问起了“曼玉”,问起了我们曾共有过的几个数量有限的朋友的近况,我也是一一倒出。

“以后,没事,记得给我多打打电话。太闷了!”

这次是我主动打住话题,先结束了这次真正的“长”话:时间很“长”的“长”途电话。

挂完电话,回味着刚才的聊天,突然有一句很有趣的话,让我再一次有些后悔了,谈到工作的前景时,我冒出了一句:“等我赚到钱了,买一大块牧场,给你放羊去!”

不知道会不会伤害到“星星”那并不坚强的心,也许,他小时候,真的放过羊呢?他会不会多心,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毕竟我们早已什么关系都没有了。这种爱人之间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可轮到现在这种长途电话里“熟悉的陌生人”,就似乎说得不那么有意思了。

有些“冷笑话”的感觉,当然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好在我转话题比较快。

“又讲‘曼玉’,你刚才和谁打电话呢?这么长时间?”

老妈一边砸着小核桃,一边看着电视,看到我蹿出来问她,就问我。

我知道她只是随口一问,不答也没关系。果然,老妈的注意力,还是很快被电视剧的情节给吸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