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从匈奴汉国和前赵覆灭后,匈奴民族长期没能再建立割据王朝,在五胡十六国中处于被其他民族奴役的地位。在今天的内蒙古和河套地区游牧着匈奴铁弗部落,酋长也以刘为姓,接受过匈奴汉国和前赵的封爵,南方的匈奴王朝覆灭后继续游牧在草原上。刘卫辰担任部落酋长的时候,这支匈奴的力量已经相当可观。强邻拓跋鲜卑与之鏖战,拓跋珪在391年大破该部匈奴,刘卫辰父子被杀,部众星散。
不过,拓跋珪没能斩草除根。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勃勃在混乱中逃脱,投奔叱干部。酋长叱干他斗伏不敢收留刘勃勃,派人把他送交拓跋鲜卑。他斗伏的侄儿阿利劝不了他斗伏,就在中途救下刘勃勃,送交后秦的高平公没奕干。没奕干简直是刘勃勃的大恩人,不仅收留了他,将他养大成人,还招他做了女婿。
刘勃勃作为一个孤儿,在其他民族的阵营中孤独地成长。再考虑到弱肉强食的大背景,刘勃勃的人格出现了偏差。一方面,刘勃勃这个孩子看待世界没有温情,对人对事冷酷无情。一旦他执掌了千军万马的指挥棒,冷酷无情的性格就恶化为了残酷暴戾;另一方面,无依无靠的刘勃勃必须依靠智慧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智商很高,可惜不是聪明而是狡黠。这些性格在一个体格强健、野心勃勃的青年人身上汇聚在一起,让刘勃勃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分子。
《晋书》说他长大后“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后秦皇帝姚兴很欣赏刘勃勃,深加礼敬,任命他为将军,一些军国大事都找他商量,宠遇并不比勋旧大臣差。但是姚兴的弟弟姚邕觉得刘勃勃是个危险人物,劝姚兴要防着点:“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姚兴固执地认为刘勃勃有济世之才,可以用来平定天下,别人越反对他反而越看重刘勃勃,搜罗河套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和其父刘卫辰的残部3万人,交给刘勃勃指挥,还想让他协助岳父没奕于镇守高平(今宁夏固原),同时防备拓跋鲜卑。姚邕再次劝止,指出让刘勃勃领兵很危险。姚兴反驳弟弟:“你怎么知道刘勃勃的性情不能领兵?”姚邕说:“刘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暴无亲,轻为去就。过分宠信他,恐怕终为边害。”姚兴犹豫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提拔刘勃勃为安北将军,封五原公,还将朔方(今陕西延安)拨给他驻扎。姚兴可谓是刘勃勃的第二个大恩人,他信任刘勃勃,让他成了一方藩镇。
刘勃勃从此有了纵横天下的资本。他很快就走上了扩军自肥、烧杀抢掠的道路。刘勃勃刚一上任,就抢劫了河西鲜卑献给姚兴的8000匹骏马,用来壮大自己。接着,刘勃勃又带上3万人马,假装去高平川打猎,对抚养自己长大的岳父没奕于发动突袭,竟然将岳父杀死,吞并了高平的部队。刘勃勃的部队一下子扩展到数万人,不过这是通过忘恩负义杀戮亲人实现的。407年,刘勃勃觉得羽毛已满,正式脱离后秦自立。他宣称匈奴是夏朝的苗裔,定国号为“夏”,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这是十六国后期的又一个匈奴割据政权。
夏国建国以后,仅有高平、朔方一隅。不过匈奴骑兵彪悍强劲、机动性强,部将们都对战胜后秦有信心,主张建都高平,与后秦争夺关中。刘勃勃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建都高平,将陷入与后秦漫长的拉锯战,夏秦敌众我寡,一城一地地争夺不具备优势。刘勃勃的思路是利用匈奴云骑风驰的优势,对庞大的后秦展开出其不意的骚扰,敌前我后,敌进我退,等后秦疲于奔命时再集中优势力量歼灭后秦的有生力量。他自信用此战术,不出十年岭北、河东将尽为匈奴所有。刘勃勃的战略其实是对历史上游牧民族赖以取胜的军事思想的总结,类似于后世的运动战。没有根据地、飘忽不定的行动也让匈奴夏国长期游荡在关中北部、陇西一带,没有固定的国家形式,和一般的王朝有别。
刘勃勃的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他以区区几万之众不断骚扰后秦北方州县,牢牢掌握着主动权。后秦防不胜防,北方各城干脆大白天都紧闭城门。姚兴这才悔不该不听姚邕的话,可惜没有后悔药吃。刘勃勃的骚扰贯穿至后秦灭亡,极大制约了后秦的行动,消耗了后秦的国力。刘勃勃的日子过得却非常滋润,四处劫掠让他得到了充分的供给,不愁军队的吃穿用度,潇洒得很。
刘勃勃残暴的性格在战争中完全暴露了出来,给西北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匈奴夏国每次击败敌人,杀伤动辄过万,占领的城池被抢劫一空,百姓中精壮的补充部队、其余遭到杀戮或者活埋。《晋书》中留下了诸如“坑将士四千余人,以女弱为军赏”、“杀……将士五千人,毁城而去”等等血淋淋的记载。刘勃勃的战绩虽然辉煌,却因残暴未能赢得民心(哪怕是部分地区的民心),这也是夏国不能真正建国立业,传之长远的根本原因。
在刘勃勃的游战杀戮过程中,西北的南凉政权可算是基本上被刘勃勃消灭的。当初,刘勃勃独立建国,向南凉君主秃发傉檀求婚。南凉是西北最强大的割据政权,傉檀哪愿意把女儿许配给名不见经传的后秦叛将刘勃勃,断然拒绝。刘勃勃大怒,亲率两万骑兵就杀入南凉,抢掠三百余里,驱掠27000口、牛马羊数十万凯旋。傉檀要率众追击,部将焦朗劝阻道:“刘勃勃天姿雄骜,军队强悍,我们不能轻敌。现在匈奴人满载而归,遇到追兵会人自为战,保全战利品,我军难与争锋,不如抢到他们前头去结营阻击。”傉檀和其他将领则认为刘勃勃的部队是到处游荡的乌合之众,拿着那么多战利品,肯定不会死战,大军临之必土崩鱼溃。所以傉檀发动南凉的主力,追击刘勃勃。事实证明,焦朗对游荡骑兵的判断是正确的。速度是他们的优势,财富是他们的目的,两者是不可分的。抢掠的财富丝毫不会降低他们的速度,反而会激发他们保卫财富的坚强斗志。结果,刘勃勃听说南凉追兵赶来,回头迎战。尽管在战斗中刘勃勃被傉檀安排的神箭手射中左臂,刘勃勃还是坚持率军大败追兵,反过来追回去八十余里路,杀伤万计,斩南凉大将十余人。刘勃勃将敌人的尸体垒起来筑为京观,取名“髑髅台”。南凉经此一败,伤了元气,从此落后于邻国北凉和西秦。没几年,傉檀投降西秦,南凉灭亡。
数年的游荡作战,形势朝着利于刘勃勃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后秦镇北参军王买德投降后,刘勃勃以他为谋臣。夏政权开始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寻求固定下来。于是,刘勃勃决定建造都城。413年,刘勃勃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选中一块“临广泽而带清流”、水草肥美的地方(今陕西靖边县以北约50公里)营造都城。
为了这座都城,十万各族百姓花费了数年时间。刘勃勃任命叱干阿利为负责人。阿利主要采取夯筑的方式建造城池,之前将土蒸一遍,增加坚实度。夯完一段城墙,阿利就验收一段。验收的标准是用锥子扎,如果能扎进去一寸深就认定这段城墙不合格,就要推倒重来。原来筑造这段墙的民工都会被杀死,尸体混在泥土里当建筑材料用。阿利如此残暴,却深得刘勃勃赏识,很认同他的管理方法。结果,整座都城虽然没有钢筋巨石,却造得异常坚固。一直到北宋时期还是夏州的治所,是北宋和西夏作战的堡垒之一。都城的装饰和储备的物资,也是追求刚硬。叱干阿利用铜铸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等装饰物,外表涂以黄金,排列在都城宫殿中。阿利同时负责督造兵器。造的弓箭射不穿铠甲,便斩弓箭匠;射穿了,便斩铠甲匠。他监制的“百炼钢刀”,锋利无比;制造的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背上有铭文:“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铭文豪气冲天,对自己的质量自信满满。为了追求高品质、高标准,工匠制造时稍有不合即遭杀身之祸。“凡杀工匠数千,以是器物莫不精丽”,整座都城可以说是建筑在百姓的尸骨上的。
刘勃勃认为:“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这座都城得名“统万城”。城市开始建筑的第一年,刘勃勃改姓赫连。原来的刘姓来源于西汉和亲的公主,现在刘勃勃声称子从母姓不合于礼,帝王是天的儿子,“其徽赫与天连”,所以改姓赫连。刘勃勃就变为了赫连勃勃大王。原来铁弗部落中同姓却非直裔的匈奴人则改称铁伐氏,意思是坚硬如铁锐可伐人。赫连勃勃的狂傲气焰可见一斑。
夏政权也开始占领一些领土。赫连勃勃废除州县制度,代之以城堡、军镇。某地的百姓就是某城或者某镇的军人,军民不分,以军政代替民政。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在赫连勃勃刀逼鞭打之下终于建立了。
二
赫连勃勃最大的机遇是刘裕北伐。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关中,姚泓投降,后秦灭亡。赫连勃勃的战争机器在西北高原虎视眈眈,却没有南下冲入战团。
赫连勃勃的判断是后秦必然灭亡,但刘裕不会长久盘踞关中。他认为刘裕北伐不是为了光复失地,而是立威,迟早会返回南方。赫连勃勃决定趁刘裕南返再南下关中,于是他一方面与刘裕北伐军通使友好,一方面秣马厉兵,等待时机。后秦投降后,西北许多郡县都投降了赫连勃勃。夏政权的实力得以飞速增长。
赫连勃勃的判决完全正确,年末刘裕就离长安南返,留13岁的儿子刘义真守备长安。夏政权随即对争夺关中的策略进行讨论。王买德提出了一个“关门打狗”的方案,即匈奴骑兵利用速度优势,寻找占领青泥关、上洛、潼关等要塞,截断关中晋军退却的道路,然后发布檄文,号召关中各族百姓讨伐刘义真。赫连勃勃依照这个方案执行,命儿子赫连□、赫连昌和王买德等人进占各个要点,自率大军向长安杀去。
留守关中的晋军面临被包围的噩运。不过客观来说,刘裕还是有心守住关中的。他留在关中的兵力并不弱,大多是跟随自己百战的北府精兵;辅助刘义真的沈田子、王镇恶等人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赫连勃勃想吞并关中,并非易事。在最初的接触中,晋军两次打败匈奴骑兵,迫使正面的夏军采取守势。遗憾的是,刘裕一走,留守的晋军将领起了内讧。先是沈田子杀了王镇恶,接着是刘义真的长史王脩杀了沈田子。晋军最精锐的两员大将就这么白白死了。13岁的刘义真又听左右说:“王镇恶要反,所以沈田子要杀他。王脩又杀沈田子,可见王脩也要造反。”就轻率地下令杀死王脩。结果,刘义真处于无将可派的境地,晋军被动地困守各座城池。长安城人心恐慌。刘义真为了保住长安,又命令晋军向长安收缩,将兵力都挤在城里,关上城门死守。赫连勃勃顺利占领咸阳,关中其他地区纷纷投降夏政权。
刘裕得到关中败绩,召回刘义真,派大将朱龄石代替他镇守长安。
418年11月,朱龄石到达长安,刘义真率领大部晋军向东逃窜。刘裕命令他轻装而行,迅速逃离关中。可是晋军官兵带着大批辎重、子女,沿途又烧杀抢掠,毫无纪律,一天都走不了十里路。部将傅弘之劝刘义真丢弃辎重,轻装快进,刘义真不听。很快,赫连□率3万匈奴骑兵追上了逃亡的晋军。傅弘之断后,掩护刘义真逃跑。晋军边走边打,至天黑全军覆没,傅弘之等人被俘。刘义真因为跑在最前面,天黑后匈奴骑兵停止追击,才幸免于难。虽然捡了条性命,刘义真也落得个孤身一人伏在草丛里不敢吱声的下场。后来听到参军段宏在叫他的名字,到处寻找他,刘义真才从草丛里钻出来,和段宏两个人逃回南方。
刘义真的惨败,丧失了刘裕多年依靠的北府精锐,连累南方政权的军事力量都受到削弱。本来刘裕光复两京,关中汉族百姓对他还有很高的期待。刘裕迅速离开长安南归,就让部分百姓失望了。如今刘义真率领晋军大肆掳掠,又全军覆没,更是让关中的汉人对刘裕和晋军失去了信心。民心不再思晋,很多百姓还恨透了军纪败坏的晋军。困守长安的朱龄石处境就很尴尬了。他既兵力薄弱,又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面对步步紧逼的赫连勃勃,无奈地烧毁长安宫殿,向潼关退却。赫连勃勃进占长安,一路追击,消灭了关中的最后一支晋军。朱龄石被俘,和之前被俘的傅弘之等人最后死在长安。洛阳则被拓跋鲜卑占领。刘裕北伐光复两京的战果,至此全部陨落。刘裕灭后秦,赫连勃勃成了最大的胜利者。
完全占领关中后,赫连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夏政权东与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对峙,南与东晋对峙,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据王朝,达到势力的顶峰。群臣要求定都长安,赫连勃勃认为长安离北魏太近,不肯迁都。统万城刚刚建成,赫连勃勃便退回统万城,以它为都城。
赫连勃勃的夏政权建立得有点特殊,主要是靠匈奴人的军事强权勃兴的,又抓住了刘裕北伐的失误得以占领关中。大凡一个政权建立在军事强权基础上,都长久不了。赫连勃勃不明白这个道理,在政权达到顶峰后没有整顿内政,励精图治,反而变本加厉地残暴杀戮。他常常站在统万城上,旁边放着弓和剑,看哪个行人不顺眼就亲手杀了他。对于看不顺眼的大臣,赫连勃勃毁其目;觉得取笑自己的大臣,则决其脣;如果有大臣敢进谏,赫连勃勃就说他诽谤,先截断他的舌头再砍脑袋。占领长安后,赫连勃勃召见隐士韦祖思。韦祖思见他,心里害怕,表现得毕恭毕敬。赫连勃勃却发怒了:“你见姚兴不拜,见了我为什么拜?我还没死,你就不把我看做帝王,我死之后,不知你在笔头上要把我糟蹋到什么地步!”就把他杀了。人们最怕喜怒无常的暴君,很快“夷夏嚣然,人无生赖”,赫连勃勃的统治弄得天怒人怨。
奇怪的是,赫连勃勃竟然能够善终,一直到刘宋元嘉二年(425年)逝世。他死的时候,夏政权已经危机重重,呈现末世景象:内部因为不修内政,国穷民困;外部则受到北魏政权的步步挤压。赫连勃勃死后,儿子赫连昌嗣位,第二年长安被北魏攻破,第三年统万城也被北魏攻破,第四年赫连昌也成了魏军的俘虏。赫连勃勃的小儿子赫连定继位,负隅顽抗。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俘虏,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