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5017000000073

第73章 才旦卓玛:来自高原的天籁之声(16)

在20世纪70、80年代,才旦卓玛的名气绝对不亚于今天的超级明星。她的藏式打扮,明亮的嗓音和熟练的汉语让人们记住了这位歌唱家,她的嗓音之中既有专业人士难以企及的高亮,也有属于藏族高原的浑厚辽远。

奥运圣火在拉萨的最后一棒

2008年6月21日,北京奥运火炬在拉萨传递的最后一棒,由歌唱家才旦卓玛完成。这时她已经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看起来还非常年轻。

“我想为北京的奥运会祝福,为北京的奥运会歌唱,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我要用自己的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完,71岁的才旦卓玛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这首老歌。这曾经是中国学生做体操时的背景歌曲,老一辈中国人都会哼唱,歌词中的“巴扎嘿”,是不懂藏语的人最熟悉的一个词,表示最后的感叹。

才旦卓玛是新中国的歌唱者,也是新西藏的见证者。她的成就让人敬仰,在生活中,她是一个平易近人、慈祥可亲的老人。在火炬手培训课上,才旦卓玛同众多的火炬手坐在一起聆听注意事项,虽然她的装扮很普通,但仍不断有人认出她,惊喜地跑过去与她合影,才旦卓玛都微笑应允。

能够成为火炬手是一种荣誉,但是才旦卓玛自己并没有主动申请,因为在她看来,在建设西藏方面比自己贡献多的还大有人在,但这只是她自己的想法。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才旦卓玛就是西藏人民的代表,她的歌声中充满对大中华的热爱和赞美,将她安排在拉萨的最后一棒,足以看到西藏人对她的敬意。“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自己非常激动,这对我一生来讲都是最为荣幸与难忘的。我要把火炬收藏起来,当成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从一个农奴到西藏自治区的政协副主席,才旦卓玛的一生就是一首嘹亮动人的歌。

让卓玛去飞翔

才旦卓玛出生在西藏的日喀则,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那时的西藏人并不注重自己的生日,加上藏民使用的是藏历,母亲几乎不记得卓玛出生的具体时间,只记得是在麦子收割的时候,是藏历的老虎年,大概是1937年。后来她到内地上学,要填一些身份表格,她就选择了1937年8月1日建军节作为自己的生日。

卓玛的父亲是个制作首饰的手工银匠,在那时,银匠、铁匠在西藏的社会地位很低,卓玛一家人就靠父亲的手艺生活,他们的身份还是隶属于别人的农奴。

小时候,卓玛最喜欢放牧,听别人唱歌,那些古老的曲调伴随着她童年的成长。在西藏解放初期,十几岁的才旦卓玛向父母提出,自己要参加西藏部队文工团,这在当时是非常出格的举动。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西藏的封建思想还很严重,一个姑娘家唱歌跳舞、抛头露面,是很不合体的。卓玛的姐妹都早早在父母的安排下嫁人了,当时所有的西藏女孩都是这样的命运。然而,才旦卓玛的父母没有这样做,当他们听到卓玛的想法之后,只是微笑着点头。

至今才旦卓玛仍然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他们完全有决定女儿命运的权利,但是放手让她去遥远的地方,没有他们的准许,才旦卓玛今天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牧民,在高原上唱着古老的歌。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重逢

才旦卓玛从十几岁时,就离开了西藏。不过这个离开的机会,也是她积极争取而来的。一开始,她只是在地区文工团唱歌,后来加入了青年联合会,被推荐到西安西藏公学学习文化,然后到了上海读书,最后到了北京的大舞台。

在卓玛登台演唱之前,父母就先后离世了。那时她在准备大型演出,加上去西藏的交通还非常不便,来回需要很久,卓玛没有能够为老人送终。

在上海学习的时候,从高原乍到黄浦江畔,不但语言不通,气候、水土、饮食都让她感到不适应。她经常偷偷流眼泪,也产生过回家的念头,但是想唱歌的决心让她坚持了下来。她一开始连老师在黑板上写的1、2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同学说那就是简谱。

才旦卓玛第一次听唱片,就被那些婉转如流水的花腔女高音深深吸引,禁不住模仿起来。这一模仿也让老师惊讶极了,因为她在钢琴上竟然找不到卓玛的高音区。当时,因为语言的障碍,才旦卓玛学得很困难,老师教得也很困难。才旦卓玛把自己那些独特的唱法唱给王老师听,同时也教老师说藏语。

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艰苦训练,才旦卓玛终于练就了一副优美圆润、洪亮委婉,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好嗓子。她开始登台演出,并且在大型的歌剧《东方红》中凭借《唱支山歌给党听》而全国闻名。

在自己是留在都市的舞台还是回西藏的问题上,才旦卓玛听从了周总理的建议,她决心留在西藏,为西藏的进步尽自己的力量。阔别故乡多年以后,才旦卓玛带着荣誉和嘹亮的嗓音回到了家乡。

才旦卓玛如是说:

后来,所有的演员都争相和我握手,他们认定我的手上还有毛主席传递的温度。

画外音:

才旦卓玛出生在一个崇拜领袖的年代,那时候的人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才旦卓玛和毛主席握过手,直到今天,这种经历也是她一生中重要的财富。

才旦卓玛小档案:

出生年月:1937年

出生地:西藏日喀则

身份:高音歌唱家

代表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