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钱人赚钱的习惯
50353100000002

第2章 为钱打工,不如让钱为自己打工

有钱人与普通人相比,除了更有钱外还有什么不同?

——他们精于用钱生钱。如果我们将钱比作鸡蛋,那么有钱人与普通人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有钱人将“蛋”孵化成鸡,让鸡生蛋、蛋孵鸡不停地循环;而普通人的“蛋”,永远是一个蛋。

普通人终日为了钱而奔波,成了钱的打工仔。有钱人终日让钱为自己奔波,成为一个“钱老板”。有钱人并非因为有很多钱而让钱运动,他们恰恰是因为习惯让钱运动而成为有很多钱的人。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绝大多数有钱人的钱,都是让钱不停地滚动获得增值而来的。

一定要有效利用你的金钱,不要让它们躺着睡觉。记住,你手中的每一块钱都是你的员工,而你就是它们的老板。要让钱动起来为你干活,为你挣更多的钱。

不要一味抱怨自己没有钱

让钱做自己的“员工”,为自己打工,任何人听了都会非常乐意去做。但为什么有不少人没有行动起来?其中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自己没有钱,二是不知道如何让钱为自己打工。我们在这里说说第一个原因。

所谓“没有钱”,具体分析起来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手里只有三五千元的小钱,认为自己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有钱”(有人有三五万元也是这个感觉),根本就没有运作的必要,因为即使运作起来也没有多大的收益,毕竟投入与产出成正比。这种心态在当今社会很正常。早些年有所谓的“十万不算富,百万才起步”的说法,刚刚流行这句话时似乎还有些夸张,但现在看来的确是如此,有十万八万元的人,谁也不敢说自己富——在小城市买个房都有可能不够,在大城市交首付有点悬。另一种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钱,手里的钱仅仅只够勉强维持生活,基本没有节余。

我们先来讨论有些小钱的这类人。那些认为小钱不需要打理的观点,是不对的。理由有二:一是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不聚少成多,如何变多?二是运作小钱不但可以实现一个聚少成多的目的,还是你累积运作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

钱赚钱绝非是有钱人的专利,小钱更需要“关怀”。2007年火暴的股市与基金,就让不少人的小钱翻了一番甚至几番。可以想象:这些小钱变得相对大后,日后无论是投资金融市场还是做实业,都会有更多、更大的机会成为有钱人。值得指出的是,把钱存在银行拿利息也是一种“钱赚钱”(有利息)的办法,,但银行利息有可能跟不上物价上涨的脚步,钱存银行有可能是在亏损(所谓的“负利率”)。当然,这样说也并非鼓励所有人都将存银行的钱提出来去股市与基金市场中搏杀,这涉及一个资金安全配置的问题。本钱与收益成正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是公平的博弈法则。这样说,只是提醒读者要有“钱赚钱”的意识、眼光,并努力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你可以因为风险过大而让钱闲置,但千万不能没有让钱运作起来帮你赚钱的意识与习惯。事实上,任何时候都有“钱赚钱”的机会,只是在于有没有一双慧眼而已。

对于确实没有闲钱的人,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摆脱自己财务上的捉襟见肘。是自己收入过低,还是自己开支过大,还是……总之,要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财务上的压力,处置得好往往可以成为动力。很多大富豪有过贫穷困窘的过去,对于他们来说,穷则思变,贫穷困窘是引爆他们斗志与智慧的导火索,他们因为曾经的贫穷而有了今日的富有!

从老大娘“养鸡”说起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老大娘去银行存钱,看到有一个窗口排了长长的队,于是也去凑热闹。待将钱递进窗口办好一切手续后,老大娘看了看手里的单据,猛地问了工作人员一句:“同志,基金的年利率是多少呀?”

原来,老大娘见排队的人多,觉得人人争抢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于是懵懵懂懂去“养鸡”(炒基金)。

一个鸡蛋一个鸡蛋地攒,当然不如将鸡蛋孵化,鸡生蛋,蛋孵鸡……鸡鸡蛋蛋无穷匮也。但是,不管你养“基金”的“鸡”还是其他的“鸡”,你要有几分理性,因为弄不好,别说鸡生蛋,鸡都可能养死。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的火热,几乎让人忘记了资本市场的风险。股民们在该年虽然经受了几次暴跌,但牛市的势头总是顽强向上。至于基民,更像一群被宠坏了的孩子,大家只要买了张入场券就可以进去“排排座,分果果”,见者有份。在这一大环境下,闹出老大娘这类的笑话,自然也不足为怪。但不足为怪并不意味着正确、理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是永恒的箴言。那么,要怎样才能称得上理性、谨慎涉足资本市场呢?

1.投资于熟悉的项目

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越是对各种投资项目不了解、不熟悉的投资者越是习惯于打听何种投资项目回报率高,或听信其他人的介绍进行投资。在稀里糊涂中,投资者持有了一些对于他们来说很神秘的投资筹码,其风险可想而知。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不熟悉、不了解自己进行的投资项目,只能任其波动,放任自流,这正是风险发生的最大突破口。投资者不熟悉自己所进行的投资,也只能听信其他人的介绍或相关信息,而道听途说或轻信正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大忌。

2.以资金实力决定投资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假如我们手中有几千元或万把元,只能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方式,如升值潜力可观的邮票、磁卡等;假如手中有十几万或几十万元,就可考虑买住房,既可供自己居住,又可保值增值。

3.以年龄决定投资

人在各年龄段的责任、需求、抱负、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有人把人生投资分成五个阶段,即寻求期、探索期、建立期、平稳期、高峰期,每个阶段都有各不相同的投资方式和投资需求。年龄的大小决定了投资的差异,年轻人在投资的路上即使摔倒也照样能爬起来再走,而老年人由于受身体、年龄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一旦失败就很难再有机会。因此,年轻人可以选择风险较大、收益较高的投资品种;而年龄较大者,在选择投资品种时就应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

4.以个性决定投资

个性决定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投资习惯是保守型、稳健型还是冒险型。各个投资品种都相对存在着优点与缺点,如储蓄、国债、保险的收益稳定,风险系数小,比较适合稳健型的人去投资;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适合有冒险精神并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去投资。

成功的投资人,一要认真,二要严肃。体育成绩出众的运动员,必然很认真对待他的体育事业;厨艺出众的厨师,必然很认真地在厨房里预备食物和烹调;武功精湛的武林高手,也必定曾经认真苦练。不经一番寒霜雪,哪得梅花扑鼻香。投资也是一样,认真的态度是成功的根本。

投资是一门学问,并不是有点闲钱,就人云亦云,随机抽样买了股票外汇,然后才紧张地看价位。连投资理论和基本技术都不知,算不上是认真。

大金融企业投资,必然认真,但认真同样难免风险,可是,若无认真的态度,那无疑是心存侥幸,投资会有多少胜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问可知。

问起很多朋友:“近来有什么投资大计?”他们总是很谦虚地说:“没有什么,玩玩而已。”如果这句回答是口是心非,那也没什么;但如果是心口一致的答案,那可危险。

投资并不是玩,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到游乐场去玩,玩秋千,玩滑梯,玩马仔,玩得高兴固然不枉此行,就算玩得不高兴,也可以拍拍屁股,说:“不玩了。”投资可不是这回事,玩投资,就是拿自己的银子开玩笑,真金白银的,可不能只是玩玩。就好像在赌博中,如果不采取严肃的态度,随意玩玩,可能玩到身无分文。

上教堂是严肃的,到大学里听教授讲课是严肃的,到诊所求医是严肃的,上法庭是严肃的,投资市场同样也是严肃的,绝对不可以闹着玩。

严肃是一种心态,而心态却会影响行为。

外科医生在手术室中做手术,他对待手术和病人都是很严肃的,在做手术期间,用手提电诸和汽车经纪人谈买车的医生,定会受到惩罚。严肃的外科医生,必然全神贯注做事,对病人的整个生理情况密切留意,尽可能看得全面,避免有所遗漏。医生的专业操守,要求他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病人是最重要的。

母亲照顾初生的婴儿,也是很严肃的,她留意着婴儿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神情,婴儿身体的每一部分,不让婴儿受到任何伤害,有什么毛病,她会敏感地即时察觉。在母亲眼中,婴儿是最重要的。

就投资人的身份而言,投资也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亦是最严肃的事,不应闹着玩,不应掉以轻心。只有严肃的态度才可以使投资人成功。

什么是严肃态度?那就是要投资有计划,有分析;入市之前有充分准备,资金的安排早有预算;买卖的价位透过走势技术分析,而不是乱买乱卖;投资之后,市场出现了变化自己知道如何应对。还要经常留意市场的信息,勤奋做功课,这才是以严肃态度对待投资。也只有这样,才配得上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

创业,没有什么不可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资本市场的搏杀是一条赚钱的途径,但很难成为赚大钱的途径。要实现自己致富的雄伟目标,做实业似乎更受青睐。有较多的钱开个厂,有少量的钱开家店,滚动发展,从小到大,很多富豪走的就是这条路。传统韵投资理论一般将投资领域划分为三大类:一是生产性投资,即办厂开矿或搞种植业;二是服务性投资,即开办饮食、娱乐等服务企业;三是贸易性投资,即开办贸易公司等。

资金只有投向最能赢利的地方,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目标。盲目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一般来说,初次创业时的投资方向,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大型不如小型

大型项目建成后,单位成本低,技术基础强,容易形成支柱产业,但资金需求量大,管理经营难度大。一般的投资者宜选择投资小、见效快、技术难度系数低的投资方向。

2.重工不如轻工

重工业投资周期长、耗资多、回收慢,一般不是民间资本角逐的领域。加工制造和经营轻工产品风险小,见效快,比较适合于民间资本。

3.用品不如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市场广大,可以说是持久不衰。食品业投资可大可小,切入容易,选择余地大。而一般的生活用品市场,显然没有这么多优势。

4.男人不如女人

西方商界有句口头禅:“做女人的生意,掏女人的腰包。”市场调查表明,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人手中。所以,你若在消费品领域投资,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把客户定位于女人,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5.大人不如小孩

独生子女在中国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中国的儿童消费品市场颇具潜力。这一市场弹性大,购买力强。加上儿童容易受广告、情绪、环境的影响,其前景十分乐观。向这一领域投资,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6.综合不如专业

品种丰富,大众买卖,这已经成为一般投资者的思维定式。市场经济是多元发展的,不过这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态势和整体格局,微观领域往往要靠专业化取胜。,专业化生产和流通容易形成技术优势和批量经营特色,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7.新建不如租赁

投资不一定都要从头开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有许多投资项目可以利用现成的人才、设备、厂房、门面甚至管理机构,从而缩短周期,节省资金。

省自己的钱,让别人去挥霍吧

如何才能成为有钱人?光靠工资是很困难的,靠父辈的荫泽也未必有效,至于中彩票更是希望渺茫。还得靠自己,靠自己让钱赚钱、钱生钱,几乎成了唯一靠得住的华山之径。只是,在成为有钱人的路上或成为有钱人之后,都不要把省钱给忘记了。其实,省钱也是赚钱。你每省下一块钱,就等于你多赚了一块钱。同时,你口袋里多了一块钱,在“钱赚钱”时又多了一块钱本钱。积少成多,久而久之,数额可不小。

谁都想做有钱人,但做有钱人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例如,都市新生代流行今天花明天的钱,利用信用卡之类的透支工具,花起钱来俨然一个有钱人。但透支是需要偿还的,你这月透支了,下月需要偿还,拖欠的代价是偿还更多。根据上海一家权威调查机构对上海市内信用卡使用者展开的调查,结果发现上海青年中近三成承认是每月薪水花到一元不剩的“月光族”,三成以上因为过度使用信用卡,成了“卡奴”。成为月光族与卡奴之类的“负翁”,身陷财务泥潭难以自拔,离财务自由之路自然遥遥无期。

英国《金融时报》曾援引一份调查称,当今的美国富人大部分属于“新生代”,消费习惯多以节俭务实为主。

最近美国资深的市场研究专家吉姆·泰勒对美国500个流动资产不少于500万美元的家庭进行了一次研究,研究结果称,目前多数美国富人都来自中产阶级,大都经过自身努力奋斗才跻身富人行列。

调查发现,这些!富人对奢侈品的了解有限,在购物的时候,他们注重质量、美观和品牌,但原则是能省一块就省一块。为了找到心仪的东西,他们会上网购买。

这些富人甚至给商家提出建议:“不要告诉我我需要什么,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别用形容词,因为这等于暗示我们不会判断东西的品质”、“也别提‘奢侈品’这个词,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暴富后的洛克菲勒在外出旅行及洽谈生意时,总是会在住宿问题上与服务员讨价还价,最终选定最便宜的房间住进去。对此,服务员都感到很奇怪,有一次便问他:“天啊,洛克菲勒先生,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房间呢?你的孩子们每次来我们这里可都是选择最昂贵、最舒适的房间!”“这一点也不奇怪,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父亲是个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却不是。”洛克菲勒平静地回答。

社会上有些人与其说是在遭受着缺钱的痛苦,不如说是在遭受着大肆挥霍浪费钱的痛苦。赚钱比懂得如何花钱要轻松容易得多。并非是一个人所赚的钱构成了他的财富,而是他的花钱和存钱的方式造就了他的财富。当一个人通过劳动获得了超出他个人和家庭所需开支的收入之后,他就能慢慢地积攒下一小笔钱财了,毫无疑问,他从此就拥有了在社会上健康生活的基础。这点积攒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它们足以使他获得独立。

节俭是一种美德,许多大富豪都将节俭当成一种习惯。当李嘉诚戴着一只普通的电子表出现在各种场合时,他得到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实惠,更多的是公众的尊敬与信任。节俭要求我们克制自己,但也不要放弃正当的享受。它会带来许多诚实的乐趣,而这些乐趣是奢侈浪费从我们身上夺走的。

节俭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气,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超人的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某些常识和抵制自私享乐的力量就行。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日常工作行为中的普爱意识而已。它不需要很强的决心,它只需要一点点有耐心的自我克制,只要马上行动就立即能见成效!对节俭的习惯越是持之以恒,那么节俭就越是容易,这种行为也就会更快地给自我克制带来巨大的补偿和报酬。

对那些收入丰厚的人来说,把所有收入全部花在自己一人身上,这种做法是多么自私啊!即使他有个家,若他把自己的收入全部花在养家糊口上而不节省一点钱的话,也是十足的不顾未来的行为。当你听说一个收入颇丰的人死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的时候——他只留下他的妻子和一个赤贫的家,让他们听从命运的摆布,是生是死听天由命时——你不得不认为这是天底下最自私而毫不节俭的行为。最后,这种不幸的烂摊子家庭会陷入贫穷的境地。

事实上,对于那些最穷苦的人来说,正是平日里的精打细算——无论这种行为多么微不足道——为以后他和他的家庭遭受疾病或绝望无助时提供了应急手段,而这种不幸的情形往往是在他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

相对来讲,能成为富翁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绝大多数人都拥有成为富翁的能力,即勤奋、节俭和充分满足各人所需的能力。他们可以拥有充足的储蓄以应付他们年老时面临的匮乏和贫困。然而,在实行节俭的过程中,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意志力,一个人也许可以做到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但他们一般没法避免大手大脚地花钱,过着高消费的生活。

绝大多数人宁愿享受快乐丽不愿实行自我克制。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收入全部花掉,不剩一个子儿。也有些把多年辛勤工作的收入在一年中就挥霍精光的故事。

“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巴威尔说,“因为金钱反映出人的品格。”人类的某些最好品质就取决于是否能正确地使用金钱——比如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诚实和高瞻远瞩。有的人的恶劣品质也起源于对金钱的滥用——比如贪婪、吝啬、不义、挥霍浪费和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短视行为。

没有一个赚多少就花掉多少的人于成过什么大事。那些赚多少就花掉多少的人永远把自己悬挂在赤贫的边缘线上。这样的人必定是软弱无力的——受时间和环境所奴役。他们使自己总是处于贫困状态。既丧失了对别人的尊重,也丧失了自尊。这种人是不可能获得自由和自立的。挥霍而不节俭足以夺走一个人所有的坚毅精神和美德。

当人们变得明智和善于思考以后,他们就会深谋远虑和朴素节俭。一个毫无头脑的人,就像一个野人一样,把他的全部收入都花光,根本不为未来作打算,不会考虑到艰难时日的需要或考虑那些依靠他帮助的人们的呼吁。而一个明智的人则会为未来打算。

所以你需要节省每一项不必要的开销,避免任何的奢侈浪费。一项购买交易如果是多余的,无论其价格多么低,它也是昂贵的。细微的开支汇聚起来可能是一笔巨大的花费!

贫穷,不仅剥夺一个人乐善好施的权利,而且在你面对本可以通过各种德行来避免的肉体和精神的邪恶的诱惑时,会变得无力抵抗。不要轻易向任何人借债消费,下定决心摆脱贫困。无论你拥有什么,消费的时候都不能倾其所有。贫困是人类幸福的大敌。它毫无疑问地破坏自由,并且,使一些美德难以实现,使另一些美德成为空谈。

伴随着每一项节俭的努力而来的是做人的尊严。它表现为自我克制,它会产生一种自我管理良好的心态。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没法做到这点。”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某些事情。“没法做”是一个人走向堕落的征兆。事实上,没有任何谎言比“不能”更可笑的了。

即使一个最健康、最身强力壮的人也会被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或疾病击倒。

你应该养成节俭的习惯,在丰衣足食的美好时期为将来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谁也无法避免的坏日子做些准备;你应该为免于将来的赤贫匮乏而积攒、储备一些东西,就像枯水期修好防洪堤一样,并坚信哪怕是点滴的积累都有可能在自己年老时派上大用场,既维持老年生活、维护自尊,又能增进他们的个人舒适和身体的健康。节俭绝不是与贪婪、高利贷、吝啬和自私同流合污的行为。

富爸爸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你留住了多少钱。”因此,省自己的钱,让别人去说吧!

勿以本小而不为

如果给你一个鸡蛋,你能把它变成一座农场吗?可能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太不可思议,并给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肯定的。首先把蛋孵成鸡,再让鸡生蛋,蛋再孵成鸡……如此循环往复,鸡越孵越多,蛋越生越多,钱也会越来越多,买来了牛羊,购置了土地。于是,鸡蛋变成了农场。

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个童话,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有钱人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缔造这种童话的人。

那些在财富榜上绚丽夺目的亿万富豪——如“希望”三兄弟从小到大的创富故事,看上去也许有点遥远。我们来看看一些从无到有的小富豪,也许会少一些距离感。胡忠伟,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大学生,依靠当家教赚取学费才完成大学学业。如今,他早已经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1976年,胡忠伟出生手沈阳市苏家屯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4年考入沈阳大学。1995年,家境贫困的胡忠伟在当家教打工的时候,发现了儿童英语培训的巨大商机。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业,用东筹西借的3000元办起了仅有20名学员的“小学馆儿童美语班”。到2004年,小小的英语培训班就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员工四百余人的教育集团。在许多人眼里,胡忠伟的创业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不名一文的大学生,在出校门时已经就是一个小老板,不到30岁就成为千万富翁。

名下企业总资产超过5000万元的张少斌,是从1万元起家的。尽管是1992年的1万元,但也算得上是小本了。张少斌原是武汉市政府部门的一名处长。1992年,他横下一条心,辞职干个体。当时,他听说市场上窗帘卖得好,特别是一个叫肖文华(后来被称为武汉的“窗帘大王”)的人生意做得好。但出于多年的职业习惯,他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用的是笨办法。”张少斌站在肖文华的店子对面一连观察了7天,数进出的人,看手上的货,还跑到店里,以顾客身份跟营业员侃大山——结论是,卖窗帘有搞头!张少斌在江汉路有一个门面,凭着1万元本钱,从杭州进面料,在武汉定点加工、批发,生意做得很顺畅。他也不安于“本分”,又到襄樊、十堰去设点,“十堰的点一年卖200万元,武汉的点能达到400万元。”到了1994年,汉正街卖窗帘的已经铺天盖地,市场也开始乱了,面料向低档发展,张少斌决定转行。这一次,他瞄准了西裤。他“故伎重演”,在司门口九通商厦的西裤卖场泡了一个星期。这一次,他给了营业员20块钱,后者也就乐得指点他,哪种牌子的西裤卖得好,顾客看中的是些什么。他再买上几条,拿回去仔细研究。心里大致有了谱,张少斌在1995年办起了自己的作坊式小厂。这一次,他又成功了。1997年,有了资金积累的张少斌成立了武汉丹琦服饰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丹琦公司逐渐变成丹琦集团,其行业涉及服饰、机械制造、医药商贸、房地产。

类似上面的小本生意赚大钱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其实比比皆是。杭州的吴莹靠做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服装创业,已经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订单;卖包子馒头的刘会平不光在上海滩站住了脚,还发展了十几个加盟连锁店。这些“把小生意做成大买卖”的普通老百姓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年龄大多在25~35岁之间,普遍具有外向的性格特征,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创业资金80%源自个人家庭的积蓄或者家庭借款。成功的行业集中在餐饮业、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具有投资门槛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本钱小并不可怕,怕的是勇气小、信心也小,不敢也不善于以小搏大、创造财富。决心创业的奋斗者,如果你现在也还只是拥有一点点小本钱,如果你是如此强烈地渴求财富,那么就立即行动吧,以坚定的必胜信念为支撑,并以正确的方法为指导,就一定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你的财富梦。

要有借钱创业的魄力与能力

一分一厘地攒钱,并非是筹集创业本钱的唯一途径。很少有人在创业时就有了足够的本钱,借钱是绝大多数有钱人起步的助力。

现在是一个凡事追求速度的时代,你发现一个好的商机若仅因本钱不够而错过,等你攒够本钱时,商机早就成了一盘凉了的黄花菜。借钱并不丑,丑的是借不到钱。能借到钱,至少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表明你有一定的信誉。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负债经营已经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从生产、消费直到国家的经济行为,无不用负债方式,或者说靠负债支持。在发达的国家,几乎再也见不到个人掏腰包投资企业的事情了。企业的资金筹集,几乎都是靠负债的方式。企业在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生产,是企业对债券持有人的负债。利用债券筹资,是负债经营最明显的形式。企业还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这是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而银行的钱又来自客户的存款,这又是银行对客户的负债。可见,用负债的办法来进行生产并不令人奇怪,恰恰是不负债才令人奇怪。

创业需要本钱,能够找到自己拿得出本钱的项目当然更好。但是对于看准了的项目而自己又没有这么多本钱,甚至说自己是没有本钱而又很想创业,怎么办呢?你就只有借钱!向亲戚朋友借钱,向银行借钱……

现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现实,即使你想借钱可能也不一定就有人会借给你。能够借到钱去实践自己的创业历程,是一件较为庆幸的事,也是值得称道的,毕竟还有人信任你、支持你。因此,有心创业的人,尤其要注意在乎常的一点一滴中树立自己的信用。你只有讲信用,才能够借到钱。这种信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是指你有一定家底,“软件”是指你做人信誉好,别人相信你的人格。尽管在大多时候,借钱要付出一定的、甚至较高的代价,但起码,借钱创业者有这种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钱都不敢借还谈什么创业?借了钱是需要还的,本钱自然不消说,利息只有关系好的亲戚朋友不会要你支付——但你同样也为此背负着“还人情”的“利息”。至于银行,你需要在偿还时支付本金和利息。所以借钱创业不仅仅需要魄力而且需要能力。

对于借钱的渠道,除常见的民间借贷外还有以下几种。

(1)银行抵押贷款。给银行提供动产或不动产当担保品来举债的方式称之为抵押贷款。一般而言,抵押贷款是目前银行最易接受的方法。

(2)政府优惠贷款。政府各级单位,对于创业者亦有提供一些相关的优惠利率贷款或贷款利息补贴的措施。建议创业者应该尽量多去了解此类政府性低利贷款的相关条件与申贷方法,虽申贷过程中或许需花上较多公文往返与文书作业的时间,但目前政府各级单位已将此类贷款的申办手续尽量简单化与便民化,且其利息与还款条件比起其他创业负债的来源真的低了很多,不妨多利用之。

(3)小额信贷。目前有许多银行纷纷推出小额信贷服务。此类贷款的金额约在20万~100万之间,还款期限约为2~3年,免保人且只要提供薪资纪录或在职证明,并收取一点贷款信用保证金就可以了。这类贷款虽然便利,但与其他途径的贷款相较,总资金成本还是偏高(目前至少都在8%以上),而且申贷者最好尚在任职。一旦离职后才想到要来申请此类贷款,可能就会有些难度。信用卡借款也是属于小额信贷的一种,但因循环利息动辄在10%以上,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资金来源渠道。

最后,要提醒的是对于风险太大的项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千万不要眼里只有巨大的收益而去借钱创业。马云当年联合一帮朋友创建阿里巴巴时,对团队成员特别强调“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根据马云“不得向亲戚朋友借钱”的指示,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创业者凑了50万元本金。从这一点上看,马云是一个清醒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