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又何尝愿意在热河这个鸡不生蛋鸟不拉屎鬼地方受苦呢,他又何尝不想回到北京城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呢?
但是一想到洋鬼子可能已经打进北京,之后还要在奕?的周旋下,签订那些丧权辱国,出卖国家主权利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心里就难受得很,她哪还有脸回去呢?
英法联军大进北京城,大清帝国的尊严被洋鬼子践踏脚底,祖宗的江山社稷相继沦陷,他守业无成,又有何脸面去见天下臣民呢?
国家内忧外患,江山风雨飘逸,朝不保夕,咸丰成天处在焦灼、忧虑和自责中,身心备受煎熬。
挫折,对于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磨练身心意志,使人更加坚强,亦可以消磨一个人的雄心壮志,使其更加颓废沦丧、自暴自弃。
可对于咸丰而言,这一次的挫折,是他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他在挫折中自暴自弃,放纵自己的欲望,透支自己的生命。
全国各地的奏折源源不断地送来避暑山庄,咸丰身心俱疲,不想批阅,更不想处理,要么交给手底下的大臣处理,要么任由其堆积成山。
抛开手头上的政务,咸丰开始自我麻痹。
咸丰的个人爱好不多,一个是戏曲,一个是女色。
清朝是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高峰,大清历代皇帝都非常喜欢听戏。
比如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内务府之下设立南府,作为宫廷梨园,招收民间艺人进行宫廷演出。
到乾隆时期,乾隆进一步扩大了南府的规模,乾隆六下江南,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网罗江南的戏剧演员,扩充南府。
《如懿传》就曾提到南府,玫嫔白蕊姬就是南府唱戏一个弹琵琶的乐妓,人送外号“小琵琶精”。
而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也是一个戏剧的超级粉丝,嘉庆刚即位时,便一连听了18天的大戏。
到了道光以后,清宫廷戏曲演出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这一方面是由于供养民籍学生,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道光时国库已经空虚,难以再支撑一个如此庞大的机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道光本人比较节俭,也喜欢清静,不太爱听戏。
道光在位的三十年间,因为皇帝本人不喜欢,所以宫廷演剧年年都是老套路,没什么新花样,道光后妃们的娱乐活动,可以说是非常匮乏的。
也许是因为被压抑太久,咸丰与父亲刚好相反,酷爱听戏,而且咸丰本人,对戏曲的知识也有很深的研究。
只可惜,咸丰的运气不太好,刚一登基,就遇上了太平天国叛乱,在太平军气势最盛之时,甚至威胁到了清朝的存亡,还要面对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焦灼于心。
所以就算过年,咸丰也得时刻紧盯着军报,没办法真正安心坐下来听一场戏。
如今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仓皇逃到热河,眼见情势如此,无可奈何,渐渐走向消极颓废,开始破罐子破摔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