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古文观止
5043200000055

第55章 (4)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第四段,言将与士当得智愚。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坠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后汉炎兴元年,魏将邓艾入蜀,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遂至成都。后主禅出降,汉亡。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此段,就上段分出,申说“智”字。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第五段,言主将当知理、势、节三者。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仆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第六段,言主将当善用长短之术。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瞂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昔蜴亦,变色而却步。喻无所恃。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此喻不可徒恃,比前喻更深一层。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第七段,论有备无患之道。而以善用兵者,以“形固”终焉。

此篇逐节自为段落,非一片起伏首尾议论也。然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序。文之善变化也。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至和仁宗年号。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四语写出将乱光景。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代天子言,便是天子气象。且语语为下伏根。乃推曰:众推也。“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伏根。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叙事简严,质而不俚。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有乱急”,“无乱弛”,即上“不可以武竞,不可以文令”意。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奇攴溪,未坠于地。奇攴,不正也。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得坐镇之体,即上“归屯撤守”意。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鋢以生,惟尔父母。以下至“不忍为也”,皆述张公之言,发挥本意。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丙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齐等之名。吾不忍为也。’此段议论,皆从上叙事中发出。虽称道张公,实回护蜀人,盖先生本蜀人,不得不回护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收拾前文,下乃拈出画像意。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叠下三“在”字,错落有致。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先作一折。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此段就人之至情上,曲曲写出留像意。文势激昂,笔墨精采。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祝。○数语应篇首,以起扬颂意。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舍武臣谋夫不用,而特用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暨暨,果毅貌。于于,自足貌。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尔条桑,秋尔涤场。”条,枝落也。○此乃是常,是“归屯撤守”实际。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骈骈,并茂也。渊渊,鼓声平和不暴怒也。○就“归屯撤守”描写。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娃,亦既能言。娟娟,美好貌。闲闲,自得貌。哇哇,小儿啼也。昔公未来,期汝弃捐。倒转二句,妙。禾麻蓬,仓庾崇崇。美盛貌。嗟我妇子,乐此岁丰。是“归屯撤守”后效。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转到公归留像。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结有余韵。

前叙事,后议论。叙事古劲,而议论许多斡旋回护,尤高。末一段,写像处说不必有像,而亦不可无像。三四转折,殊为深妙。系诗一结,更见风雅遗音。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正是忠厚处,一篇主意,在此一句。○总冒以咏叹起,另是一种起法。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一意翻作两层。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吁,叹其不然之辞。俞,应许之辞也。○应上尧、舜、禹、汤、文、武、成、康,此言盛时之忠厚。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吕刑》:“告尔祥刑。”刑,凶器。而谓之祥者,刑期无刑,民协于中,其祥莫大焉。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此言至衰世而忠厚犹存。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赏而疑,则宁与之。当罚而疑,则宁不致罚。○就疑处见出忠厚来,篇中不出此意。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皋陶曰”二句,诸生文不知其出处,及入谢,欧阳公问其出处。东城笑曰:“想当然耳。”数公大笑。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痞族。”既而曰:“试之。”四岳,官名。一人而总四岳诸侯之事也。方命,逆命而不行也。圮族,犹言败类也。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独举尧以为舜、禹、汤、文、武之例,刑赏忠厚,意便跃然。《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罪可疑者,则从轻以罚之。功可疑者,则从重以赏之。法可以杀可以无杀者,与其杀之而害彼之生,宁姑生之而自受失刑之责。呜呼,尽之矣。引经顿住。下乃顿发题旨,得意疾书,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而义不可过也。至理快论。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又振起。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又将刑赏振宕一番,下便一转而入,快利无前。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升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到底不脱“疑”字。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应前。故曰忠厚之至也。一句点出。文气已完。下作余波。

《诗》曰:“君子如祉耻,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祉,喜也。遄,速也。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引《诗》、引《春秋》,亦见同归于忠厚,深著夫子作《春秋》之意,有得于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心。

此长公应试文也。只就本旨,从“疑”上全写其忠厚之至。每段述事,而断以婉言警语。天才灿然,自不可及。

范增论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略一扬。独恨其不早耳。劈下一断,作冒。

然则当以何事去?故作问。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故作问。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故作答。○故作问答,以起下正意。《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线。”○霰,雪之始凝者也。将大雨雪,必先微温。雪自上下,遇温气而搏,谓之霰。久而寒胜,则大雪矣。○先引《诗》、《易》语,文势不迫。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义帝命宋义为上将,号曰卿子冠军。后为项羽所杀。○通篇只一句断尽。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陈涉初起兵,假楚将项燕、秦太子扶苏为名。二人已死,陈涉诈称,以感动人心。○借陈涉引起项氏。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楚怀王入秦,无罪而亡,楚人怜之。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范增劝项梁求楚怀王孙名心者,立以为楚怀王。项羽阳尊怀王为义帝,阴使人弑之。○此言楚之盛衰,系于义帝之存亡。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此言义帝之存亡,关乎范增之祸福。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三人生死去就,最相关涉。推原出来,正见增之去,当于杀卿子冠军时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反振二句,结过疑增不待陈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