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省钱妙招大比拼
5158600000023

第23章 疾 病 自 测(1)

从味觉诊断病状

简单地从味觉来判断身体健康与否:

1口淡:面对佳肴美食,也觉淡然无味,食欲欠佳。原因可能是外感不适,或是脾胃虚弱,运化不畅,以致不思饮食。此时宜健脾益气。

2口酸:即使没有进食酸性食物亦自觉口中有酸味。这情况是因肝胃不和,或肝有郁火所致。患者可能有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以致胃酸较正常人多。

3口苦:人体唯一能产生苦味的器官是胆,若感到口苦,即胆出了问题,通常是因肝胆有热引致。若经常进食燥热的食物,会引致肝火上升,亦会燃烧体内津液,因而感到口苦。但经常熬夜或抽烟的人,早上醒来亦会感到口苦。

4口甜:口中经常有甜味,多因湿热积淤脾所致。另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扰乱各种分泌,唾液中淀粉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因而感到甜味。糖尿病患者也有口甜的感觉,因为体内血糖增高,唾液中的糖分也增多,因而有甜味。

5口咸:多属肾虚,是肾液上泛引致。

从唇色诊断病状

1双唇泛白,属气血亏损,或阳虚寒盛、贫血、脾胃虚弱。若上唇苍白泛青,多是大肠虚寒,泄泻、腹痛;若下唇苍白,多是胃虚寒。

2唇色深红,并非气血佳而是有热在身,属热症。阴虚火旺者,唇红鲜艳如火。唇色深红兼干焦,则内有实热。

3唇色青紫,多属气滞血淤,血液不流畅,易罹患急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病。

4唇色发黑,唇紫黑而干焦,是大病征象、如肝硬化、肝炎。

5唇边发黑,但内唇淡白,显示人既有实热,亦气血亏结。

省钱小帖示:

一些急性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经同一位医生看多次未见效的,你就要考虑换另一位医生看看,以免花了钱,病情又不见好,自己还难受。毕竟医生的水平、经验还是各有差异的,对病情的理解和判断有时有所不同,这个医生拿不准也许另外一个医生的诊断就能立竿见影。

从指甲颜色查健康

正常的指甲颜色,应是微粉红。若过白,则显示有贫血迹象。若呈青紫色,即表示身体缺氧,血液微循环受阻。若是黄色,可能是长期吸烟,把指甲熏黄,或可能有全身性疾病,例如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若指甲呈淤黑色,则显示肝血不足,四肢所得的养分便不足够。指甲离心脏最远,得血量最少,因而会呈淤黑色。若指甲颜色变灰,质地粗糙,肥厚而无光泽,则是受真菌感染,患有灰甲。患灰甲的人通常亦有手足癣,治疗需及时。

至于指甲的形态,一般而言,正常人的指甲应是扁平微隆,指甲表面平滑有光泽,指甲板厚薄适中。若发现指甲无故变薄变厚、指甲面隆起或凹陷不平,则要留心,可能是疾病信号。另外,根据临床经验,指甲若有白色的斑点,表示肝肾亏虚;若起坑纹,是神经虚弱的先兆;指头若有倒刺,多半是心火旺盛,睡不安宁。指甲若生长迟缓,容易折断,显示营养不良;指节带黑,则显示肝脏功能欠佳。

从脚肿看健康

引致脚肿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只是脚肿而身体没有其他不舒服,可能是脚气病,因缺乏维生素B1所致,只要加以适当补充便没事。

如果脚,特别是大脚趾、脚跟及膝盖部分突然红肿胀痛,关节发热,连动都不能动,可能是痛风症。主要的原因是体内尿酸积聚过高,无法从尿道或大便排出,因此尿酸走遍全身,多数走入关节,引致发炎。如果关节经常肿胀,感到难以形容的酸痛、行动不便,但按下肿胀处并没有凹下,则可能是风湿肿胀。风湿病成因复杂,简单来说是长期气血亏虚所致。

如果你在脚跟、脚背轻按一下,肿胀处即凹下,肌肉像失去弹力,即是水肿,成因可以是肾功能衰退,令水分储留在体内,不能排泄。肺积水(即水分从血管漏出,积聚于肺部,影响呼吸)亦会引致水肿。此外,若肝细胞广泛坏死,形成肝硬化,会引发其他病症,如出现腹水,即水分积在肠脏外面,不能被吸收。有腹水的人亦有脚肿现象。肾、肺、肝的功能若失常,经常会互为影响,后果严重。

但是,上面所讲的只是一些引致脚肿的原因,每个人体质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脚肿,都说明身体已十分虚弱,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省钱小帖示:

家庭病床已经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家中。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在自己家里治疗,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样能省一大笔的住院费用,而且能够得到家人更多的照顾。

不可忽视的排汗症状

正常人每天排出500~1 000ml的汗液,夏季可达1 500至2 000ml。如果汗腺停止排汗或出汗过多,均是不正常的现象。有以下症状:

1无汗:又称闭汗,是指汗腺减少或机体不产生汗液,身体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他们多半曾患有皮肤病(如银屑病、硬皮病等),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若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亦可能会导致无汗。

2多汗:多汗是指在恒温和静态情况下,仍大量出汗。若多汗兼有心悸、食欲亢进、情绪波动、失眠,可能是甲状腺机能亢进。若多汗兼头晕乏力,以及感到饥饿,可能是血糖过低及肝功能欠佳。服用某些药物后,亦会产生多汗反应。若重金属中毒,例如铅、汞、砷等,可能亦会有多汗现象。若汗出如珠,冷汗不止,须加注意,这是气散虚极的表现,中医学上称为(绝汗),是病危的表现。

3自汗:在白天,精神清醒的状态下,不因劳动、穿厚衣或高温而汗自出,称为自汗。中医认为这是气虚、阳虚的表现,身体因失却固摄力而不自觉地流汗。自汗的人通常精神不振、气短、怕冷。

4盗汗:指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甚多,可以令衣服湿透。醒后则不再出汗。盗汗多阴虚所致,若伴有低热、两颧潮红、手心发热,口干等症状,可能是肺病的征象。

5头汗:以头面部出汗为多,肝胃有热及气虚所致。若兼有四肢发冷、气短,多为阳气虚。重病患者若突然额头大汗,则是病危警告。现代医学发现,突然间一侧额头出汗,多是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可能患有动脉瘤。

6手足汗:心情紧张时会手脚出汗,若非因此缘故而经常两手潮湿和冰冷,多因脾胃湿蒸,气虚、肾虚所致。身体状态甚差者才有这问题,须加注意。

怎样通过婴幼儿哭声辨病

1啼哭声忽缓忽急、时发时止,多数情况是患腹泻。如果哭声嘶哑,一般是脾胃不佳,消化不良;如果啼哭声时断时续、细弱无力,多是腹泻脱水。

2夜间啼哭,伴有睡眠不安、易惊、多汗等症,主要是因钙磷代谢失调引起的佝偻病,所以要及时给孩子补钙。

3哭声突然发作,声音尖锐洪亮,多为疼痛疾病;如是急腹症肠套叠,则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苹果酱般的稀便。

4哺乳时身贴母亲怀中发出啼哭,伴有用手抓耳动作,大多情况为患中耳炎、外耳疖肿等病。

5喂奶进食即哭,多数为婴儿患口腔疾病,如舌炎、口腔溃疡等,要注意及时给孩子降火。

6啼哭声调高,伴尖叫声、发热、呕吐、抽搐等症状,多为脑及神经系统疾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7啼哭声无力,伴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呛奶、呕吐,多为肺炎及心力衰竭,要及时就医。

省钱小帖示:

其实,药不是越贵越好,有的感冒明明几块钱的药就可以了,而如果开一些不知所云的药,即使价格很贵,但对病情没有丝毫的帮助,还贻误了病情。

及早检测儿童多动症

1注意障碍: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并且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患儿进小学后,在课堂上症状表现得更为明显,坐在教室里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讲的时间很短,他们无论是看连环画或看电视,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来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