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很多妈妈说,孩子学习很用功了,但就是记不住东西,于是怀疑是营养跟不上,买了很多号称“增加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的营养品!但结果是孩子的体重上去了,学习成绩没有上去。
有没有不花钱但又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增加记忆力的办法呢?这也是有的,我们先来看看世界上著名的博学之人歌德的成长故事。
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著名的作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知识广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备受世人的尊敬。他8岁能阅读德、法、英、意大利、拉丁、希腊等多种文字的书籍,14岁开始写剧本,25岁用了四个星期完成了风靡全球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人们称歌德为天才,这个天才的出身很普通,不过他有一对不一样的父母。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曾获法学博士学位,当过地方官。歌德小时候常和父亲去林中散步,背诵大自然的诗歌,认识动植物;稍大一些之后,父亲带他到各地旅游,走到哪里,父亲都能介绍出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
歌德家常有宴会,当然都是为孩子们举办的。这时歌德被允许站在椅子上,面对观众做演讲。他从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慢慢变得口齿伶俐、声情并茂起来。
歌德的母亲是当地市长的女儿,她爱好文学,喜欢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到了关键处,妈妈故意停下来,要歌德设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母亲请人在家中演木偶戏,看完之后,歌德就和其他孩子兴致勃勃地排演这个剧目,他们背诵台词,准备道具,慢慢发展到自己写剧本,扮演角色。
歌德后来在回忆录上写道:“这种儿童的玩意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和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以及一种技巧,而且是在那样短的时间,那样狭小的地方,花那样小的代价,恐怕更没有别的途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了。”
无论是到林中散步,还是自己想故事或自己扮演角色,歌德所接触到的教育都是能够亲身参与、身临其境的。在学习的时候,他调动了自己的感情、语言、动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起到的效果当然要比死记硬背好得多。歌德学习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记忆知识,却达到了牢记知识的效果,这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未尝不可借来一用。
孩子们现在会接触到很多人文知识,,从历史到政治、地理,信息量很大。而他们的人生经验很有限,也没有时间去名胜古迹旅游、去剧院一一观看历史剧,更不可能为了学一段历史就去守着相关的电视剧看,何况电视剧中有很多的演绎成分,会混淆孩子的历史观。这时候,妈妈们就可以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今天学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就可以找出安禄山、唐明皇这些角色,帮他们设计台词,给他们一个画地图、指点江山的地方。当然,还可以发动爸爸、爷爷、奶奶一起参与其中,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复杂。
当然,孩子们要背诵的不仅是历史知识,还有政治上的一些常识。很多学校都会在学校展开“模拟法庭”,让孩子们扮演被告、原告、律师等,这也是一种角色扮演的教育方法。家长们在家里,可以把场景和道具都改变一下,比如从民事案变成刑事案,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那样他们才能是掌握了一门学问。
事实上,在很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这种角色扮演的活动是学习的重点,很多家长都必须为孩子准备好表演的道具,有时候家长也必须到学校去参加各种表演。如果谁的家长没有去,校方就会认为家长不支持教育,孩子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如果妈妈觉得角色扮演的做法太可笑了,大人怎么能和孩子一起疯疯癫癫,那将会非常遗憾,孩子因为妈妈的这个想法,错过了一个好玩又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任何学习的方式,都比不上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思考,他在背诵上花了好几个小时,不如花一点时间扮演一回大唐皇帝。而且整个家庭的氛围都会变得活泼、快乐起来。
好妈妈成长课:
很多妈妈为了孩子可以什么都不要,却不能为了孩子扮演一个虚构的角色。在成年人的眼中,很多事情都没意思、太可笑,但在孩子的眼里,恰恰是那些游戏最能带给他们快乐。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爱孩子的妈妈,就要下决心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做真正能帮到孩子的事情。相比孩子记不住知识的沮丧和自卑,妈妈偶尔“疯狂”一把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