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殿前欢
516500000184

第184章

冬儿一听愣了愣,“只有一个远房叔叔在山西。”

“那你回你叔叔那里可好?”

“小姐要到哪里去?难道小姐不要冬儿了吗?”

看着那张惶急的小脸,我轻轻用手帮她把额前的碎发抿到耳后,“我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或者走到哪里就是哪里吧。你还小,而且也有亲可投,就不要跟着我四处飘泊了。”

“小姐!”冬儿气愤地小脸涨红,“小姐到哪里,冬儿就跟到哪里。”说着,眼泪竟然下来了。

这眼泪,仿佛六月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愣是停不下来。

“好了冬儿,你要是不怕辛苦就跟我一起走,其实我也舍不得你呢。”我一边帮她擦着眼泪,一边吩咐车夫从正南门出去。

守城的官兵一看到这辆去而复返的马车略略有些惊讶,看到里面的两个女子仍然是刚刚进城的那两位,便摆摆手放行。

我暗暗舒了口气,想这原路返回的决定还是对的。要是走其他城门,说不定就要近身搜查。我跟冬儿的包裹里可是藏着只有在大内皇宫才会有的另外一颗夜明珠。连留给程家的那颗夜明珠算上,我一共从皇宫中带出了两颗。这两颗夜明珠原本是放在寝宫内夜间用来照明的,因为喜欢也知道它价值连城,逃出皇宫之前首先把它们收进了包袱里。

一路上冬儿一直在问我,既然喜欢八王爷为什么又不到八王爷那里去。我苦涩地笑了笑,虽然我的外表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郡主,好似天真烂漫不韵世事。但我到底在二十一世纪生活了二十年,所见过的病人,龙蛇混杂,什么样的都有,察言观色更是职业需要,我怎么会看不出赵德芳的腿原本无事只是在装给赵光义看呢?

关于赵光义怎样登上皇位的,后世传说不一。

一种说法是“金匮之盟”:杜太后临终之际,召丞相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据说当时太祖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太祖死后,赵光义便依据这盟约登上皇位。

还有一说法是“斧声烛影”:汴京午门石狮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大雪飞扬,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入宫。

赵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

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便告辞出来,太祖解衣就寝。

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驾崩了。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得而知。

赵光义轼兄篡位的怀疑却由此而来。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赵光义根本是与大宋皇位无缘的,但最后却是他继承了他哥哥的遗产。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这两个最应该继承皇位的人无疑成了赵光义的眼中钉肉中刺。赵德昭一死,赵德芳就马上瘫痪残疾,无疑是在自求保命。

唉,真是皇家无情啊。我想我选择离开汴梁离开赵氏的权力漩涡该是多么英明。

记得当初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有位老病人自称会看手相,在看过我的手相后惊呼出声,说我命格金贵,差一点就是皇后的命。

当时大笑,以为他满口胡扯,社会主义社会哪里来的皇后,这一点可真是差得远了,简直十万八千里。

现在我却从这一点上向十万八千里外逃离。我可不想跟那皇家挂上一点干戈。你们叔侄爱怎样怎样,赵德芳啊赵德芳,你老人家自求多福吧。

“八王爷人最好了,一点王爷的架子也没有,对下人也体贴怜悯和蔼可亲。”

“你病的那会儿,皇上把你从宫里送出来,八王爷衣不解带守了你八天八夜,不断在你耳边呼唤你的名字。因为御医说,如果过了九天你还不苏醒,那么你就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八王爷还亲自为你煎药敷药喂药尝药,看得我们这些下人都感动得掉眼泪。”

从出了汴梁,冬儿就开始小鸟一样在我的耳边呱噪不止。也不管我听进去没听进去,听清楚没听清楚,反正就是一个劲地说赵德芳的好处。

“冬儿。”我皱了皱眉,“我下辈子给他做牛做马总成了吧?”

冬儿见我似乎不高兴,便不再说话,伸手去撩车帘,却发现车子不知何时离开了官道,进入一片茂密的树林。

“老板,停车!你怎么将车子赶到这里来了?”

听到冬儿的惊呼,我急忙探出头去。

赶车的老头竟然在此时跳下马车,直起腰来“哈哈”放声大笑。

听到这震耳的笑声,我知道遇到强人了。一个七老八十病病歪歪的驼背老头哪里会发出这样洪亮的笑声呢?

“柴郡主,本帅早就慕你芳名,没想到竟然可以在这里遇上!”老头忽然用手在面皮上一抹,竟然露出一张年轻英俊的脸,“怎么样?我的易容技术还不错吧。”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