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殿前欢
516500000202

第202章

身边传来宋地歌姬的歌声,醉了,醉了,醉了好。

佳人难再得,佳人难再得……耶律休哥踉踉跄跄返回帐篷,嘟呐着倒在虎皮榻上昏昏睡去。

烛泪满碟,天光大亮。

头戴虎皮毡帽的辽国大将耶律沙垂首向搂抱着歌姬正在寻欢的耶律休哥建议道:

“元帅,此时是我军进攻的绝好时机,宋军群龙无首,定然无法与我军对抗。”

“别烦我,我现在不想打仗。”

耶律休哥饮了一口酒,转头喂到一张红唇中。他曾经对她说,饿死事大,失节事小。耶律休哥嘻嘻笑着,就着美人的手又饮了一杯。

耶律沙皱了皱眉,退出去后,手书一封密信派人送往幽州萧太后手中。

“太后圣旨,兵马大元帅耶律休哥即日起进攻雁门关!”

不日,萧太后的一道圣旨,让沉迷于酒色之乡的耶律休哥,不得不打起精神,领兵出征。

别怨我丫头,我本想多给你几日太平日子。

耶律休哥的目光,越过雁门关,看向汴梁的方向。

“如果没人娶你,我就娶你。”他曾经这样对她许下诺言。可是她怎么会没人娶呢,她那么聪明伶俐,貌美若仙。

北国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

边关告急:辽国元帅耶律休哥,带领兵马已经大兵压境,请朝廷火速派兵遣将,到前敌抗击辽兵。

杨继业闻听讯息,立即带领杨家七郎中有官职在身的杨大郎杨六郎赶往金銮殿听候调遣,剩下的一干人等也在杨家后花园中的演武场摩拳擦掌,等候消息。

这是我新婚后的第五日,虽然表面夫妻恩爱,实际上却并没行夫妻之礼。

心内有结,一个人的时候便感到空落落的,有些郁郁寡欢,拿了剪刀,有一下没一下地修剪着宜春苑内的花花草草。

这个别院,本来是六郎一直住着,顺便在此看管,婚后,佘太君把它送给了我们当着新婚礼物,连着皇上赐给的琼林苑,我们竟然有着两大别院的婚后财产了。

杨延贵兴冲冲地跑回来对我说:“皇上已经同意让我杨家领兵挂帅,芷青,我终于又可以跟随父亲领兵打仗了。”

“是么,你就这么喜欢打仗?”我咔嚓一剪刀不小心剪断了一枝打着花苞的海棠,心里突地一跳,似乎有不祥之感。

杨六郎拿起那枝海棠笑了笑,伸手别在我的鬓边,“男儿志在保家卫国,哪能跟你们女人一样,整天呆在家里描描画画。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再说了,皇上封赏已经让别人眼红了,我可不想让人背后嘀咕,说什么杨家男人是攀着女人的腰带往上爬。”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啊,这个时代的男子,哪一个不想着有朝一日得到帝王青昧,封侯拜相。就是封了侯拜了相,也还惦记着要风光要体面。

我非常理解的笑笑,不知道怎么,只从来到这个大宋朝,我的性格竟然慢慢由外向转变成内向,不再是以前的大大咧咧,许多时候,喜欢将心事藏在心里,就像蚌中珍珠一样,磨着痛着,却不肯吐出来给人看到。

天波府校场点兵,许多朝中官员都来捧场观礼。汝南王郑印,铁鞭王呼延赞,东平王高怀德,平东王高怀亮,开国王曹斌,丞相赵普,枢密使王苞王延龄等朝中重臣也纷纷赶来。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只半天功夫,就把天波府前的一条街围得水泄不通。

杨家将顶盔挂甲手掌兵刃,队伍排开,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我在闺房里磨磨蹭蹭,就是不肯将手中的盔甲给六郎披上。我不清楚这一仗,杨家到底会有何人死伤。毕竟演义是演义,现实是现实,就是历史也不知被后人篡改了多少。若按照《杨家将》上的描述,杨六郎应该是他们弟兄中最有福最长命的一个,可是那个六郎叫杨延昭,不叫杨延贵。

“好了,郡主老婆,赶紧帮我把盔甲穿戴上,去的晚了是要被兄弟们耻笑的。”

杨六郎整理好里面的战袍,转身拿我手中捧着的盔甲。

“六郎,上了战场一定要小心。”

“知道。”

杨延贵一边兴致勃勃地系着丝绦,一边随口应答。

“六郎,刀枪不长眼,凡事不可鲁莽……”

“知道了,老婆大人,再这么婆婆妈妈,我可真晚了。”

杨六郎一把抓过头盔转身就往外跑,跑到门边却忽然折转回来,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静静地看着我。“好好的在家里呆着,我一定会凯旋归来。”

说着在我的额上留下温软的一吻,耳边悄悄留下一句话,“等我回来,我们就圆房。”

脸一红,打开他的手,放他出门。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杨六郎要去保国戌边,我应该高兴起来才对。

杨六郎走出大门刚要跨上马背,身后庭院里忽然传来一曲《将军令》,知是郡主为他送行,牵嘴一笑,原是怕她哭泣,怕她不舍,这次出征,老令公原本就没点他的名,是他极力请求才得以同行。如果郡主哭闹,杨家是断断不会让他上战场的,那他还是杨家的儿郎吗?

所幸郡主除了脸色不佳,对此番出征并没怎么阻拦。心内欣慰,跃上马背,打马而去。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