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全集:卓越个人、团队、企业的狼性法则
5196400000027

第27章 强者的忧患意识(1)

我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往高处攀登。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不断追求卓越的渴望。自然界遵循着强者生存的法则,我只有顺应这条法则才能活下去。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只有时刻保持着警惕,让野心充满我的内心。是的,我们狼族是强者,因为我们狼族的每位成员都有着对于成功的渴望。

时刻保持忧患的意识

狼是一种时刻都保持危机感的动物。能生存八九年的老狼,都经历了很多的生存与死亡的战斗,有很多次它们都是用勇猛把自己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敌人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痕,而这些伤痕也见证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因自然衰老而死亡的狼在狼群中所占的比例极其微,从这个数字我们就可以想象到狼群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所以狼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危险时刻围绕着它们。

狼不仅面临着人类的大量捕杀,而且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饥饿状态,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四处寻找食物。有时为了跟踪猎物,一连几天都不能合眼睡觉;捕猎时还可能被拼死抵抗的猎物伤及生命;捕食成功后,由于体力消耗,还容易受到其他想不劳而获的动物的袭击等。但是狼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凭着敏锐的嗅觉、视觉、听觉和快捷的反应速度逃过了一次次的危机,成为草原上的强者。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才会迎来“生机”。

21世纪的人类社会的竞争更趋激烈。成败论英雄,失败已经没有借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做不了强者,将会被无情淘汰!这就是“狼族文化”的精辟概括。

一只老鼠在找食蹿跑时,不慎落入一个大米缸里,老鼠先是警惕地环顾四周,确信没有危险后,便开始悠闲自在地吃起米来,天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终于有一天,米缸里的米被老鼠吃完了,可是老鼠凭自身的力气,再也没有爬出米缸而丧了命。

哈佛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将一只青蛙丢进煮沸的油锅里,顷刻间,这只反应灵活敏捷的青蛙在垂死关头奋力拼搏,纵身一跃逃出了沸腾的油锅。半小时后,实验人员再把那只刚刚从死神手里逃掉的青蛙放入了一个同样大小却装了大半锅冷水的铁锅里面,这只青蛙浮在水面上不时地来回游动。

接着,实验人员悄悄地在锅底点燃了炭火。青蛙不知一切,仍然悠闲自在地在越变越热的水中尽情畅游,等到反应过来时,锅中的水温已达到可以致命的高度,它最终葬身于铁锅里。

有的人安于现状,从而没有了危机感,这麻醉了这些人的神经,导致这些人反应迟钝,而反应迟钝就意味死亡。相反,敏锐则意味生存和创新,敏锐的忧患意识是一个人保持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内在素质。

唐朝时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认为自古失国之主、亡国之君,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

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年或者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探究其中的奥秘,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国家就会长治久安;骄傲自满,贪图安逸,政权就容易走向衰亡。在中国历史上,此类教训比比皆是,多少封建政权都是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灰飞烟灭。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强调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身体力行“十戒”:戒贪、戒骄、戒盈、戒盘游、戒懈怠、戒壅蔽、戒谗邪、戒谬赏、戒滥刑、戒大兴土木。

国家如此,企业何尝不是这样?某企业在一次招聘员工会上,破例录用一位为该企业产品未来担忧的应聘者。当时,该企业生产的产品非常走俏市场,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订货单源源不断。这位应聘者在来应聘之前,已走访调查了数家商场和市场,发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该产品的仿制品。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于是提出企业要防止别人假冒自己的产品,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该企业及时采纳了这位应聘者的建议,加强了防伪标志的技术含量,避免了伪劣产品的肆意横行,始终使产品热销不衰。

这家企业之所以录用这位应聘者,是由于这位应聘者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能洞察事物(或事件)发展方向的能力,这种先见之明是十分重要的,有人将其称之为“超前忧患意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重视这种“超前忧患意识”,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时下,一些企业、集团处于兴旺、鼎盛的时候,整日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报纸、电视时常报道,产值利润连年攀升,有些老总、经理不乐于接受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不重视忧患意识的培养,更谈不上听得进那些忧患的言语,什么事都是一人说了算,搞“一言堂”,这是十分危险的。

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分析了唐宪宗的成败得失后,曾经做出带有规律性、哲理性的概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如果将此引申过来,我们可以得出“忧患能够兴企业”的结论。有鉴于此,我们的企业、集团的老总、经理们是不是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超前忧患意识呢?

生于安乐,就不可能发现看似平常而又安逸的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竞争,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早在1984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真诚到永远”的声音才响彻大江南北。接着,海尔又提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生存理念,更给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是海尔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也不怜悯和可怜弱者,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是优胜劣汰,强者为“王”,弱者为“寇”。所以,海尔集团在自我发展和与国外品牌的激烈竞争中,一直不赞成“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因为国外企业进军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占领与瓦解你的市场,我们虽然拿到了一些先进技术,但国外并没有把一流的技术真正交给我们,而我们失去的却是许多不该失去的市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轨迹,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

一个真正具备忧患意识的企业,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好的信誉、质量和服务,更能使企业团结一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能力,使企业青春常在,长盛不衰。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

比如商人,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还懂得留一半清醒,来观望竞争对手;比如农夫,在春播秋收时分,也要抬头看一看老天的脸色,以备不测;比如小贩,在忙忙碌碌的时候,也不忘记揣摩一下市场的供求;比如明星,在掌声如潮的舞台中央陶醉时,会想到落幕的一刻。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将来的长远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虑。”一个人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不但要顾及到眼前,还要考虑到长远。只有这样,才能安排、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不致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扰。否则冒冒失失,顾头不顾尾,说不定忧患就会一夜之间来到你面前。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一个长远的考虑是不行的。

远虑与近忧的哲理,说到底就是我们要居安思危,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发生的情况,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国企的巨人一个个拔地而起,而又一个个悄然消失,无一不是缺乏远虑使然。名满神州的“三株集团”还没来得及为其骇人的豪言剪彩,就颓然扯下了帷幕;那无往而不胜的“巨人”竟转眼之间轰然倒塌……一个个貌似强大的企业,竟不堪风吹雨打,光荣与梦想转瞬间灰飞烟灭。

20世纪90年代初,中原郑州市爆发了一场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商战,亚细亚从中原商战中脱颖而出,并迅速向全国攻城掠地。然而,来得容易去得快,白驹过隙之处那象征亚细亚的“野太阳”图腾旗帜纷纷飘落,留下的是银行贷款负债40多亿元。亚细亚香消玉殒,再一次证明:当一个老板走向神坛时,他的企业也就可能走向地狱。在这方面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是明智的:“当人们都完全相信我时,我感到是危险的。”遗憾的是,有这种明智的企业家在中国不多,一些刚成立没几年的企业,一炮打响以后,便开始春风得意,便以为从此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信誓旦旦要进入世界500强之列。其浅薄、无知、荒唐,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当时刻保持一点远虑,时刻想到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局面,从而可以从容应付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摆脱近忧的苦恼。城市建设是如此,家庭安排是如此,个人成功也还是如此。

人们往往习惯于既定的行为模式及工作方式,沉醉于以往的成功经验。就如同马戏团里系在大象脚上的那根铁链一样,这种习惯和沉醉既阻碍了个人的进步,又限制了组织的发展。

人都具有惰性。一旦环境稳定下来,一旦只要付出50%的精力就可以应付所做的工作,人们就会变得懒惰,不思进取。社会在飞速发展,现在已经不再是靠经验吃饭的年代,任何人如果不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就会成为落伍者。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要你有丝毫的放松,你就会被社会淘汰,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残忍。所以我们也得有狼的危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给自己加压,正如张瑞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不利的形势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正是这个道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居安思危才能处险不惊,最终成就大业。当然,居安思危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理性的人始终在思考可能出现的危机,这样的“思危”才是真正有备无患的思考,才能让我们最终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拥有一颗归零心

狼是一种不断进取的动物,因对目标的执著追求而闻名于世。在狼的身上具有我们常人少有的一股精神,那就是强烈的进取精神。

成功仅代表过去,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以往成功的回忆里,那就永远不能进步。要想不断进步,就要拥有归零的心态。归零的心态就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正如有人所说的,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第二次却不容易了,原因是不能归零。只有把成功忘掉,心态归零,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拥有一颗归零的心态,自己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原点,每一天都有一个崭新的心态。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保持归零的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长安集团总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通常一个企业的失败,都是源于它曾经的成功,过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风水轮流转,经济学讲资产重组。电视剧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断的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资产重组,就不会持续性发展。

在此以前,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也可曾拥有过很多的财富,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当你决定要向下一个目标进取的时候,就一定要拥有一颗归零的心态。不能因为你曾经是千人企业的老板,就难以听从一个普通员工的指导;也不能因为你曾是他的上司或老师,就不去听取一个下属或学生的真诚召唤……你只有心态归零,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学到这个行业的技巧。

如果你想要喝一杯咖啡,就必须把手中杯子里的茶先倒掉。否则,你把咖啡加进去之后,就会变成茶也不是,咖啡也不是,成了四不像。学习的敌人是自身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就必须要从不自满开始。

一个落魄的篮球明星来到一家洗车店里打工。老板要求他在擦车时摘下冠军戒指,以免将车划伤,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那枚戒指是他剩下的唯一荣耀,如果把它拿走,他就会崩溃。结果他被洗车店解雇了。

这个故事让人认识到:保持一种归零心态对一个人长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归零的心态就是一切从头再来,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人类最大的成就,让你得到尊重,越饱满的麦穗越弯腰。

禅学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他听说某一个寺庙里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因此,他便前去拜访。进门的时候,他的态度比较傲慢。老禅师为他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还不停地倒。他就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就自语,总是满的,那我干嘛还要倒?

禅师的本意是,杯子是满了,所以我倒不进去了。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就此提出了一个“空杯理论”。他说,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学识,有过一些成功的经历,就好比水杯中已经蓄了很多的水。而当你接受新的工作和挑战时,你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是否能倒空你杯中的水,潜下心来从头学习、从头做起。联想集团在招收新员工时总是对那些拥有较高学历的新人说,“先把杯子里的水倒掉”。

只有把过去“归零”从头再来,你才会荣辱两忘,放手一搏,发挥高水平。这对纵横职场的精英来说,同样如此,除比技术比能力外,更是在比心态。当猎头找上你时,是因为你的经验、能力、业绩以及业界的口碑;当新东家对你寄予厚望时,还是因为你过去的经验、能力、业绩以及业界的口碑。但是,如果过于看中“过去”,“过去”也就成了包袱:因为过去成功的经验,你首先会想到在新环境“复制”;因为过去失败的经验,你就不敢再大胆尝试;还因为过去的业绩和口碑,你可能会不择手段地去建立业绩或者寻找借口维护口碑。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许多不适应新环境,临场发挥失常的职业经理人,最后他们抱憾离去。

有一种“归零心态”往往能取得辉煌的战绩,而“过去”的“归零”状态,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景象。

1993年,郭士纳接受了连比尔·盖茨都预测的将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倒闭的IBM。很显然,外界对于他并没有过多的寄予厚望:他来自食品与烟草的职业背景,不懂IT技术,许多批评家和分析家认为让他担任IBM的CEO太过于荒谬。其最终让那些人大跌眼镜。因为心态归零、将过去归零,其不受固有的环境和思维的束缚,这位“外来和尚”比懂行的精英们更会大胆地变革,从而让IBM这头大象跳起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