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
5198300000062

第62章 财富寓言(3)

年轻的徒儿继承师位后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改良。徒儿心想,等庙筑建完毕,一定要谨遵老禅师的教导,去广济百姓。但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又想,等庙宇具有规模后再济助行善也不迟。时光荏苒,等徒儿年至耄耋,寺庙已是金碧辉煌、气派非凡了。可是,几十年来,他却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没有做过一件有功德的事情。临终前,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顿时号啕大哭。只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一句忠告——助人一次,胜过诵经十年。

寓言者说

在现实生活中,与不吝施舍的富人相比,那些具有慷慨之心的贫穷之人往往更显得具有道德之心,虽然他们的援助是那么“渺小”。帮助别人并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为之,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着更加高深的意义。

富翁与穷人

——知识使人受益终身

从前,在一座城市里,有两个市民为不同的意见而发生争执。一个人贫困而有才华,另一个人富有但十分无知。富翁想贬低穷人,他觉得聪明人都应该尊重他,并说不尊重他的人都是傻瓜,但大家都认为没有理由去尊重一些没有价值的财富。

“我的朋友,”富翁对聪明人说道,“你觉得自己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那你告诉我,你举办过宴会吗?你这种人,断文识字一点儿用都没有。你们总是住在顶层的亭子里,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都没有变化,你的仆人就是随身的影子。我们的国家倒真需要像你们这种不会花钱的人!不过要我说,只有多花钱过舒坦日子的人,才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老天在上,只有我们使劲花钱享受,才能确保各行各业的人们,以及你们这些把自己拿不出手的作品送给银行家的人有饭吃。”

这些极为狂妄的大话极大地伤害了聪明人,他有满腹道理可反驳富人,但他不愿与他多费口舌。然而不久之后发生的战争所造成的后果反驳了富人的话,而且比任何反驳或讽刺的效果都妙。战争摧毁了富翁和聪明人的住宅,两人都背井离乡。没文化的富翁已沦为乞丐,而贫穷的聪明人依旧受人尊重和款待,他俩之间的争端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可以这么说,无论傻子如何贬低知识的价值,学问都最终能经得起考验,价值也会与日俱增。

寓言者说

物质上的富有只是暂时的,一旦失去就很难重获。但是精神上的富有是永恒的,它能使人受益终身。

田饶与鲁哀公

——要细心对待员工

从前有一个叫田饶的,跟随鲁哀公做事已经好几年了,鲁哀公却不了解田饶的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田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便作决定要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一天,鲁哀公听田饶说:“我打算离开您。”

田饶的意思鲁哀公无法明白,问:“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雄鸡经常被大王看见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威武;毫无畏惧地面对敌人,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咯咯’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从不耽误早起报时的工作,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人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所以,它的光彩就黯然失色了,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而那些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在大王的水池边落脚,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尽管雄鸡的长处不被鸿雁所拥有,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它在大王心中是神圣的,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你说的这些话应该被我记下来。”

田饶说:“我被您认为是平淡无奇的人,并不觉得留下来有什么大用,即使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最终田饶离开鲁国去了燕国。

田饶被燕王封为相国,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三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燕王为田饶的能力感到自豪。

鲁哀公知道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为此,他一个人独居三个月,深刻反省,为了表示自责,他降低了自己的衣食标准。他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今天的悔恨就是这样造成的。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寓言者说

要像对待花园中的花草树木那般对待员工,需要用精神上的鼓励、职务的晋升和优厚的待遇来浇灌他们,适时移植以保证最佳的搭配,为了利于他们的成长,必要时还需细心除去园内的杂草。

妇人与高僧

——学会制怒

生气无疑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

古时有一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生气。她也明白这样是小心眼的表现,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好让自己心胸宽大些。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把门一锁就走了。

妇人被气得暴跳如雷。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

妇人骂累了,终于闭嘴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干吗要到这里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撂下一句话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那你现在气消了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生气有什么用呢?”

“你的气并未消逝,只不过是暂时压在了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这根本就不值得。”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气根仍然没有消除啊。”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向高僧大喊:“大师,气是什么?”

高僧打开门锁,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终于恍然大悟,叩谢而去。

寓言者说

怒火燃烧,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唯有懂得制怒的人才是聪明之人。生活中充满了琐碎小事,为毫无由来的事情而生气,殊不知生气是最愚蠢的行为。一位高僧说:“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再生气呢?

仆人的争论

——不要依赖别人

有个国王在睡觉的时候,听到两个仆人在争论。一个人说:“我必须靠着国王的恩赐才能够生存下去。”

另一个不赞成,并反驳道:“我没有凭借任何人,我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国王听到之后,决定好好地赏赐第一个仆人,就通知王后:“一会儿我会派一名侍从来晋见王后,请王后重重地赏赐他金银财宝。”然后国王把满口皇恩赐福的那个仆人叫到跟前,让他去送点东西给王后。

谁曾想到这个仆人刚出门口,鼻子就血流不止,只好回来,请另外一个仆人代劳。那个一心认为自食其力的仆人把东西送达给王后,王后慷慨地赏赐了他大量财宝。

国王见到这一幕,叹了一口气说:“如今我终于懂了‘自作其业,自受其果’

的道理,看来人的境遇只取决于自己,别人是无法涉足其中的。”

寓言者说

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才会得到好机会。一味依赖别人,不论有多少好机会也无法抓入手中!

富人黔傲与饥民

——要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平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更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三个月,未见一滴甘露,田地干裂,庄稼全都旱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快要被饿死了,但是富人家里的粮仓中,粮食却仍堆得满满的,他们依然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名叫黔傲的富人,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倒在路边,他不但不慷慨解囊,反而幸灾乐祸。有一次,他终于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模样,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街旁,施舍给过往的难民们。每过来一个饥民,黔傲便扔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喊道:“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傲便会多扔出些食物,让饥民们互相争抢,而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头发像杂草一样蓬乱,衣衫褴褛,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茅草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烂的衣袖遮住脸,一边步履蹒跚地走着。由于多日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歪歪扭扭了。

黔傲看见这个饥民的样子,便特意拿了一张饼,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喊着:“喂,来吃吧!”饥民像听不见似的,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喂,听见了吗?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忽然变得精神百倍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傲说:“拿走你的东西吧,我宁可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黔傲完全没有想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然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一脸羞愧,哑口无言。

寓言者说

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诚心诚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善意的帮助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嗟来之食”,我们应该有骨气地拒绝。

绵羊多利

——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

农夫家有一只绵羊叫多利,不小心迷失了回家的路,并且混迹到了野山羊群中。多利非常恐慌,生怕自己会遭到脾气暴躁的野山羊伤害。所以,整天都默不作声,显得很深沉,事实上它是怕野山羊们听出自己声音的不同。

可是有一天,一只高大的野山羊发现了多利,就问道:“你是我们的同类吗?我发现你好像和我们有些差异。”

多利只是点了点头,装作深沉,还是没说话。那只高大的野山羊疑惑地看着它,而多利装作很自信的样子,还把头扬得高高的。

头羊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受过伤,视力不太好,也看不清多利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可是还要装出自己视力很好的样子,就坚定地说:“它不是野山羊是什么?”高大的野山羊对头羊说:“你看,它的角和我们的不同。”

头羊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很怕群羊对自己不服气,所以,平时总是夸大自己的战功,以博得群羊的尊重,如今见这个高大的野山羊一直给它出难题,就说:“它的角就是那次和我并肩战斗时受伤的,你们应该尊敬它才对。”

头羊的威望压着那只找事的野山羊,那野山羊也不敢说什么了,只好装得对多利很尊敬的样子,其他野山羊见状,也都不与多利为敌了。

多利暗暗地出了一口气,心想:“千古不变的真理之一,就是沉默是金。”

寓言者说

当今市场竞争是激烈的,恰当地保持沉默,保持某方面的信息缺失,是创造财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路边的尊神

——要抵制“释全主义”

有一位尊神,面色殷红,眼睛方正,硕大的脸上刺着一些符号,站在大道当中,冒着热气却又夹着一些臭味。许多人在他周围叩拜,十分虔诚地祈求,也有些人立在一旁观望叹息,既不以为然又不舍离去。

“你是什么神呢?为何如此不可一世?你到底有什么功绩?”有人提出了疑问。

神灵听见了,傲慢地说开了:“提到我的功绩嘛,可说是恩泽四海,不可估量。如果没有我,天下会有无数人困苦不堪,难以生存。达官显贵无不对我孜孜以求,得到以后目光灼灼。庶民百姓个个对我毕恭毕敬,希望我垂怜于他们。官吏没了我就不会开心,商人没了我就活着毫无意义,交流没了我就难以周旋,文章没了我就难以显达,气质没了我就难以高贵,亲人没了我就难以亲近,家庭没了我就难以和睦,就连爱情和生命这些被人反复歌咏的主题假如失去了我,也难以持久。你说,天下之大,谁的功绩能比我大呢?”

此时,有位不服气的青年站出来说话了:“可是,想当年人类从洪荒中走出来时并没有你,千百年的捕鱼耕作也不见你的身影,历史的变迁也没靠你。而正是你这个魔鬼出世以后,才搅得世间纷乱,人心不古,各种罪恶因你而产生。庸人依你来判断轻重,坏人以你来决定取舍,恶人因你而作奸犯科。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敲诈勒索,故弄玄虚,走私贩毒,偷鸡摸狗,杀人放火,狂赌乱嫖,卖身求荣,草菅人命和骄奢淫逸等数不尽的社会弊端和人性丑恶,都因你的诱惑和帮助而兴起。你引起争斗,制造邪恶,败坏人心,这些难道都是你所谓的功劳成绩吗?你驱使天下数不尽的人,忙忙碌碌为你闯荡,即使正直朴实之人,也很容易受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变得自私可憎。你说,你哪里有一点功绩?”

这位气度不凡的尊神沉吟了一会说道:“血气方刚和稚气未脱的小子,你发表的这一通演说实在是好极了,但这不仅刚好是我的神通广大之处,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经过程,同时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在当下和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我仍然会大受欢迎,是不可缺少的偶像和原动力。不信,你走着瞧。”说完,这尊神仰天大笑,挥手道别。无数的人们簇拥着这位天皇巨星般的神浩荡而去,这时,人们看见这尊神背后一个硕大的“钱”字,金光四射。

寓言者说

钱的力量的确很强大,但若弄不好也有其巨大的危害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抵制腐朽的“拜金主义”,让钱回到“实现商品交换价值”的本位上去,发挥它正确的作用。

农妇与鸡蛋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几十只鸡被农妇养在家里,由于喂养得当,每只鸡都能下很多的蛋,很快她就积攒了许多鸡蛋。听说邻村的集市上鸡蛋的价格很高,她就想到市场上,把自己家的鸡蛋出售出去。

农妇想,这些鸡蛋用什么来装呢?她找到一个很大的篮子,心想这下好了,一次就可以全装进去。

于是,篮子里面放进了她所有的鸡蛋。正要出去时,她丈夫看见了,建议她,不要用这样的大篮子装这么多鸡蛋,用小篮子重复几次。

农妇不认为这样做正确,她想,这篮鸡蛋才有多重,去年秋天,自己还背过比这更沉的东西呢。她丝毫也不理会丈夫的建议,出发前提上了篮子。

可是,农妇不知道这个篮子很久没被用过了,许多处的藤条已经快断掉了,哪里承受得了这么多鸡蛋的重压。经她这么猛地一提,篮子的底部一下子就豁开了,地上全都是摔碎了的鸡蛋。

寓言者说

减少运输成本的办法之一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潜在的风险也加大了,一旦篮子承受不了所有鸡蛋的重量,损失就是巨大的。

理财时要注意:“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要在太多的篮子里放你的鸡蛋。”

鹬蚌合作

——不义之财不可得

蚌正开着两扇门在河滩晒太阳,大老远就看到渔夫走了过来,便对旁边的鹬鸟说:“你知道吗?咱们的兄长在这里结怨相争,就是让这个渔夫捉去的。今天,我们非报仇不可!”

鹬鸟说:“我们体弱力薄,要怎么斗得过那个庞然大物呢?”

蚌说:“这容易,只需能……”

眼看着渔夫渐渐走近,鹬鸟一下子把长长地嘴伸进蚌的壳里,蚌把两扇门一关,夹住了鹬鸟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