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明悲歌汉服的最后二十年
52012600000191

第191章 余音 砥柱河流僊[ 同“仙”。]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1)

[标题引用自宋代诗人陆游《太息》。]

公元一九五九年,台湾,金门县,太武山。阴雨连连。

国防部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符希仲信步走至山麓小径,身旁的部下周涟为其撑着伞。符希仲走了一阵,忽然停了下来,眼望着西北方,长叹了一口气。周涟问道:“您又想念夫人了?”符希仲闻言,低头不语,复又快步前行。

“哎,你们甚么人?!这是甚么地方,也敢擅闯!”符希仲陡遭喝斥,不免一惊,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穿青灰色衣裤、年近六十岁的男子正对着自己怒目而视。符希仲赶忙道歉道:“抱歉了老师傅,在下无意冒犯,惊扰勿怪。”

那人摇了摇头道:“你不是惊扰我,你是惊扰了在这里安息的先人啊。”符希仲赶忙拱手道:“在下无意间惊扰令先祖,万望恕罪。”

那人又摇了摇头道:“哎,这里头躺着的,可不是我家的先人。算了,看你像个做官的,我便告诉你了罢,这里头躺着的,是位真龙天子,他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符希仲惊道:“大明朝的皇帝?你是说这里是明朝皇帝的陵寝?”那人点点头道:“对,这里正是鲁王鲁监国的陵寝。”

符希仲恍然道:“鲁王,我听说过他。”符希仲忽然想起了甚么,说道:“不对,鲁王墓不是在金门城东门外古岗湖的西边吗?据说是清道光十六年的时候,由金门名士林树梅按沈光文挽鲁王诗序寻得。后来福建兴泉永巡道周凯将其定为鲁王墓,林树梅为其写下‘修前明鲁王墓即事’诗。”符希仲又叹了口气,说道:“抗战的时候,委员长还为其题了‘民族英范’的碑亭。怎么会在这里?”

那人说道:“那个是假的,这个才是真的,我家在这里守了将近三百年的鲁王墓了。当初那个,是清朝的官找到的,鲁王一辈子都在抗清,我们当然不能让清朝人知道他陵寝的具体位置,来惊扰他老人家。”

符希仲听此人之语,料想其定非寻常人士,便问道:“敢问老师傅高姓大名?”那人道:“在下免贵姓张,字鼎呈,单名一个缜字。”符希仲道:“张先生,您说您家替鲁王守了三百多年的墓?”

张缜道:“不错。我家先祖本是鲁王的手下,当初随着国姓爷来的台湾,后来鲁王驾崩以后,我家先祖就规定,后人里世世代代都要选出一人来替鲁王守墓,守墓者不事农耕渔猎,由其余族人供养衣食。传到我这一代,便是我来守墓了。”

符希仲道:“想不到老先生竟是名门之后。”张缜摆摆手道:“哎,算不上,算不上,对了,我那个先祖母倒是有些名气,姓张讳玉乔,是位巾帼英雄,据说当时很多文人学士为她写文作传。”

“张玉乔”,这个名字在符希仲脑海中一晃,他似乎听他的夫人提起过这个名字,但实在是记不真切了。

张缜此时说道:“哎,这外头还下着雨呢,屋里说话罢。”符希仲对这个老人越发感兴趣了,便道:“好,那便叨扰了。”

(符希仲与其妻虞懿琳之故事见本人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