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竞争对手,激励自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谚语
如今,竞争无处不在。升学、求职、工作、恋爱,都烙上了竞争的印记。我们该如何看待它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北海道盛产鳗鱼,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当地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成群的鳗鱼中放进几条鲶鱼。鳗鱼与鲶鱼是出名的“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鲶鱼与成群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而倒把满满一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一个人在平等的竞争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极大地发扬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因此,竞争可以成为催人上进、促人前进的有效动力。在心理学中竞争被视为能激发一个人自我提高的一种动机形式。
吉耶曼是法国科学家,沙利是波兰出生的美国科学家。1955年,他们不约而同地宣布了一个相同的基本发现——主张首先从下丘脑分离出垂体释放的“促皮质素的下丘脑因子”(CRF)。以前,他们是在互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这一研究的,从此,一场分离CRF的竞争开始了。他们谁都不甘落后,谁都想领先分离出CRF。经过持续22年之久的你追我赶和不断奋斗,虽然他俩都没有分离出CRF,然而,沙利首先分离、合成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的下丘脑因子”(TRF)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因子”(LHRF),而吉耶曼却领先分离、合成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他们的这些科研成果,证实了脑激素的存在,不仅为控制某些重要疾病开辟了新的道路,而且为找出控制人口的安全方法提供了可能,成为神经内分泌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鉴于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他们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由此看来,有人把竞争比作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加油站和压力器,是有一定道理的。
(20)过度咄咄逼人,态度恶劣或行为随意。 (4)
找一个竞争对手,正是为了使你能更及时更深刻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更趋完善,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方提出了战争状态下士兵的“生存能力”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全新理念。于是一种被称之为“艾布拉姆”式的M1A2型坦克开始陆续装备美陆军,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目前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它可以承受时速超过4 500公里,单位破坏力超过135万公斤的打击力量,而这种力量被美武器专家形容为“可以轻易地将一只球棒送上月球”。那么M1A2型坦克这种品质优良的防护装甲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
乔治·巴顿中校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他接受研制M1A2型坦克装甲任务后,立即找来了一位“冤家”做搭档——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破坏力专家迈克·马茨工程师。两人各带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工作,所不同的是,巴顿带的是研制小组,负责研制防护装甲;马茨带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已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
刚开始的时候,马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将巴顿研制的新型装甲炸个稀巴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顿一次次地更换材料、修改设计方案,终于有一天,马茨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奏效。于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在这种近乎疯狂的“破坏”与“反破坏”试验中诞生了,巴顿与马茨这两个技术上的“冤家”也因此而同时荣获了紫心勋章。
巴顿中校事后说:“事实上,问题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们英明地决定‘请’马茨做欢喜冤家,尽可能地激他帮我们找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方面他真是很棒,帮了我们大忙。”
可见,在竞争中知难而上,关键是要使自己在实力上超过竞争对手。不要低估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许对手还不在少数。有些对手条件不是跟你相当,就是比你还好,要时刻兢兢业业,抱着更上一层楼的态度,才能使自己发挥最大的潜能。自信和盲目自满绝对是两回事,要做到胸有成竹,冷静而理智地行动。
在竞争中,青少年朋友可借鉴以下建议:
1以同行中的优秀者、杰出者为对手。只与老鼠比赛而不敢挑战狮子的人,他永远成不了雄狮。
2对手亦是老师。多虚心请教,补己之短,个人的进步才会神速。切忌盲目自大,唯我独尊。
3进行公平竞争。采取营私舞弊、投机取巧、拉帮结派等不正等手段,将使竞争失去真正的价值,使竞争者变得卑劣、低下。
4屡挫屡战。竞争必然有胜有负,一次的失败证明不了什么。一个心肠宽广、坚韧不拔的人,终将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
失业了就从头再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谚语
20岁那年,阿东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他失业了。经理对他说:“你真幸运。”“幸运?”他大叫,“我浪费了两年的光阴,还有5 000元的薪水没有拿到。”
“真的,你很幸运。”经理继续说,“凡在早年受挫折多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可以学到鼓起勇气从头做起。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灾祸临头的人才是可怜的,这样的人没学过如何重新做起,这时候来学,年纪已太大了。”
25岁时,一位商业顾问对阿东说:“不要因为事情的麻烦而抱怨。你的收入多就是因为工作麻烦。一般人不需要负什么责任,没什么麻烦,报酬也少。只有困难地工作,才有丰厚的报酬。”
30岁时,一位哲学家告诉阿东:“再过5年,你就会有重大发现,那就是,麻烦不是偶然出现的,麻烦就是人生。”
如今阿东35岁了,回想起这3人的启示,觉得真是至理名言。
一个年轻的电台播音员在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突然被电台解雇了。他当时虽然非常沮丧,可是回到家却兴高采烈地对妻子说:“亲爱的,我终于有机会开创自己的事业了!”后来,他自己制作了一个节目,开始了第一次的出击。再后来,他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红星,他就是亚特·林克勒特。
人生路上的红灯,其实是一种短暂的休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好好调整自己,考虑考虑下一步的路,为进一步的成功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不要丧失以往的信心。
小瑞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级主管,待遇优厚。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为到底去什么地方度假而烦恼。但是情况很快就变得糟糕起来。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公司开始裁员,而小瑞则是被裁掉的一员。那一年,她30岁。
“我在学校一直表现不错!”她对刚刚失业的阿菲说,“但没有哪一项特别突出。后来,我开始从事市场销售。在27岁的时候,我加入了那家大公司,担任高级主管。”
“我以为一切都会很好,但在我30岁的时候,我失业了。那感觉就像有人给了我的鼻子一拳。”她接着说,“简直糟糕透了。”
小瑞似乎又回到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语气也沉重了许多。“有一段时间,我不能接受自己失业的事实。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每当看到忙碌的人们,我都会觉得自己没用,脾气也越来越大。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但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一个月后,一个出版界的朋友询问我,如何向化妆业出售广告。这是我擅长的东西。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为很多上市公司提供建议,出谋划策。”
两年后,小瑞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打工者,而是成了老板,收入自然也比以前的工作多了很多。
“被裁员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那绝对不是地狱。也许,对你自己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现在的我。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我记得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小瑞真诚地对阿菲说。
失业,会使我们的事业发展、生活境遇面临新的压力。同时,也要看到它蕴含着新的人生机遇。面对,只要正确对待,广开思路,就能够打开一片新天地。
1就业观念要转变。那种认为只有端着“铁饭碗”才算就业的旧观念要摒弃。“树挪死,人挪活。”在流动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可以拓宽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2掌握本领是关键。我们不仅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更要奋发努力,刻苦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寻业难,难在无一技之长。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技能,就多一种选择,多一条出路。
3可以选择创业,积极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创业既磨炼了自强自立的品格,又扩大了眼界,增长了本领。
至少跳一次槽
树挪死,人挪活。
——谚语
今天,跳槽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很少有青少年愿意一生只做某个固定的职业。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跳槽”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去选择“跳槽”,看重物质的则以薪水、福利作为指标;看重环境的则以公司条件、规模、名气作为标准;看重个性发展的,则以兴趣爱好、职业性格为重要指数;看重职业发展的,则以提高职业含金量,有助于达到职业目标为准则……
跳槽是学习、成长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以让能力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发掘。另外,人际关系的拓展,将对以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然,新的工作环境未必理想,会出现新的压力,但这也是锻炼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的机会。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在一家五金厂做推销员,但打开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胶公司。他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然而,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吴士宏,本是一名护士。1985年,她跳槽进入IBM公司任办公勤务。从销售员直至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被称为“南天王”。1997年任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12年半在IBM一路冲杀,为其开拓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1998年出任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因个人原因”辞职,在IT业引起震动。后来,她宣布将加盟国有企业TCL,出任大型国有企业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她在自传《逆风飞扬——微软、IBM和我》中透露,与决策层存在几条分歧是导致她提出辞职的原因。
“‘叛逆’让我不断成功。”这是李开复的自信之语。李开复,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一手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许多青少年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精神教父”;他说过“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可是,就在2005年7月,他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一夜之间”跳槽到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公司。他背上了“叛徒”的“罪名”,很多人对此大吃一惊。但是,这只不过是他一贯信奉的“积极主动”的成功法则的行动实践。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寻找机会。
那么,什么时候是寻求新工作的最佳时机呢?仅在一家公司任职不足一年就离开是相当不恰当的,除非情况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如果你已经有两次只持续了一年左右的工作经历,那么你应该设法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超过一年,因为频繁地更换工作会显得你不可靠。
有些人深思熟虑后才换工作,这种人通常较有决心,也相当清楚自己的目标。选定目标前,你必须先弄清楚想换工作是因为性格不合、环境因素还是人事问题。什么工作都会有压力,有时我们必须学会应付、适应环境。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前途,不太适合自己的发展?或是公司过于压抑的人际关系弄得你喘不过气来?
我们跳槽前,需要考虑多方问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细细思量的。
首先,跳槽之前必须先问问自己,“什么工作最适合自己?”“自己有哪些条件比别人优?”“转职后比转职前是否会更好?”“我希望110年、15年后自己在做什么?”“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生涯规划是什么?”等,都是想跳槽者必定要做的功课。在确定得到下一个工作之前,别轻易辞掉现在的工作,你可以一边干一边找,在有了新工作的确定消息后,再做出决断。记住,任何时候骑驴找马都是有益无害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主动收集和寻求相关信息。1定期浏览招聘网站,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研究。2利用和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有调查显示,有80%的工作机会来自口头推荐。3通过猎头,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并没有刊登招聘广告。然后,列出一张有可能的雇主清单,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