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5286400000022

第22章 多解之幸福方程式 (1)

忍耐:百炼钢也化为绕指柔

智慧点金石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幸福。”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从某种程度上说,忍耐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忍耐能让你在清净沉寂中体会生命的幸福。

小事不忍,难成大谋。为人要学会忍耐,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而发脾气,就只会坏事。只有下定决心耐住性子,才能做成事,否则就会有麻烦缠上身。只需忍耐,明天就一定会有阳光。一心忍耐,百炼钢也会化为绕指柔。

故事苑:曲径通幽

忍耐是呈现生命无畏的力量,世上的枪火子弹都比不上委屈柔软的忍耐力量。忍耐才能有所成就。水是忍耐的,但流水的力量最大,洪水泛滥,冲坝决堤,水滴石穿……

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会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深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向你献花供果、烧香奉茶,甚至对你顶礼膜拜。但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思索了一会儿,微微一笑,然后,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艳羡我,你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能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痛得不停喊叫!”

大佛是因它持难忍能忍的苦行,终于修成正果的。大钟听后,若有所思。

忍受艰苦的雕琢和锤打之后,大佛才成其为大佛,钟的那点锤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

弦外有音

耶稣在《圣经》中说:“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要转过来由他打”。这不是惧怕暴力,而是以善胜恶;不是怯懦和退让,而是人性中的宽容和理解。这不是软弱,而是磨砺生命的忍耐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成功幸福之人,必定是忍耐承担了难以计数的困难和苦楚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忍是一场暴风雨,过后将有一道横跨天际绚丽夺目的彩虹。

内心清净,幸福的源头活水

智慧点金石

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从哪里来?

幸福应从内心清净中来,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刺激只能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一场音乐会,曲终,场散,终有结束。

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何必过于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会发现在这浮躁喧嚣的无常世界,独有一片安静的心空。

故事苑:曲径通幽

只有内心清净,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

禅师问:“你在干什么呢?”

僧人回答:“探寻清静。”

禅师问:“你是什么人?清静又为何物呢?”

僧人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指点。”

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己的内心,何不让自己的内心清静?否则,让谁来给你清静呢?”

僧人听后,当即领悟了其中的禅理。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过哪种生活,只要他内心清净、安谧就可以过得幸福。

有一天,李端愿太尉问昙颖禅师:“禅师!请问人们常说的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说:“无中说有,如同眼见幻境,似有还无;太尉现在从有中生无,实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狱,为什么心里看不见天堂呢?天堂与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太尉内心平静无忧虑,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太尉发问:“那么,内心如何无忧虑呢?”

昙颖禅师回答:“善恶都不思量。”

太尉又问:“不思量后,那心归何处啊?”

昙颖禅师说:“心无所归。”

太尉再问:“人如果死了,归到哪里呢?”

昙颖禅师问:“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啊?”

太尉说:“可是生我早已经知晓了的。”

昙颖禅师又问:“那么,你说说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说:“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啊?”

太尉说:“是啁,只知道人生漫长,却没有发现岁月蹉跎。”

昙颖禅师说:“百年如同一场梦。”

百年如同一场大梦,人更应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天堂与地狱是死后的事情,还是先做好自己的梦吧。

弦外有音

只有放松了心情,才会徜徉在梦的奇妙幻境,达到更高远的境界。

人生每一个梦的实现,每一份由此而来的快乐,都是生命之歌的一个动听音节,都是人生旅程的一个美丽足印。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心灵具有弹性,放松心情,享受现在。

幸福魔方,越分越多

智慧点金石

禅学推崇助人为乐,提倡与人分享幸福。学会与人分享幸福,自己就会得到双倍甚至更多的幸福!

如果希望这世界美丽,社会和谐,我们就要向社会奉献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一切创造发明,拿出来给所有需要的人共同利用,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整体的利益大于个体的利益,他人生存在地狱之中,我们自己也去不了天堂。我们是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是一家人。

故事苑:曲径通幽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转眼三年后的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中。

来禅院的信徒都不住地赞叹:“好美的花儿啊!”

有一天,有人开口向智德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株,挖出来送到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前来要花的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这样一来,没过几天,院里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院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了!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的菊花。”

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后就会是满村菊香了啊!”

“满村菊香!”弟子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如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智德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啊,因为这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智德禅师的行为虽然令弟子们不解,但是他却满心喜悦,这正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拥有的胸怀。一个人只有拥有这样的行者胸怀,看到众生的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日日精进。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加勤奋学习。

有一天,他的衣服破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很是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

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后来,佛陀教育大家时说:“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

弦外有音

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多为别人着想的人,心中的幸福感觉最多,因为看到别人的幸福微笑,我们心中自然也会感到幸福快乐。

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当你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你就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比独自占有幸福更幸福!

助人为乐是给别人带来方便,同时自己也会活得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在很多时候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生活的意义。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幸福与别人分享,才会越分越多。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智慧点金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美德和修养,是一种宽大的胸怀和气量。宽容地待人接物,偶尔闭上一只眼睛,能够让你的内心更平静。

马克·吐温这样形容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充满馨香的宽容。老子早就教导我们要以德报怨,这就是宽恕的心。

故事苑:曲径通幽

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雨果也曾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恰好可以印证下面故事里的李南山和朱友峰两位居士的互谅互解。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粗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代?”

这个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地说道:“撞翻已经撞翻,我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吗那么凶?”

朱友峰非常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接着,彼此咒骂,互相指责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广圄禅师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