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5286400000034

第34章 信仰灯塔,返航心灵故乡 (1)

人生需要真信仰

智慧点金石

许多人对佛学的道理了解很多,但在身体力行、做人做事方面却与本意相违逆。比如说劝他人看淡生活中的是非,自己一旦面对问题时却又看不开了,这就变成了佛家常说的信心有逆。要想做到信心不逆,人生就需要真正的信仰。学佛不能三心二意,而人生更是如此,只有真正拥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有所成就。

人生需要真正的信仰,信仰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只有真正拥有坚定的信仰,才不致迷路走失,才能克服人生一切困境。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信仰里,人摆脱了黑暗和恐惧。盲目的崇拜敬仰而不能体会所信仰的真义,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应当体现在用行动来实践教义上,而不必拘泥于表面形式。真正的信仰是活出来,让自己发光。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来找荣西禅师,哭诉道:“禅师,我的妻儿已多日粒米未进。我想尽我的一切努力给他们温饱,可是始终无法办到。连日来的霜雪使我旧病复发,我现在实在是精疲力竭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妻儿都会饿死。禅师,请您帮帮我们吧!”

荣西禅师听后颇为同情,但是身边既无钱财,又无食物,如何帮他呢?不得已,只好拿出准备装饰佛像的金箔说道:“把这些金箔拿去换钱应急吧!”

听到荣西禅师的这个决定,弟子们都很惊讶,纷纷表示抗议:“老师!那些金箔是准备装饰佛像用的,您怎么能轻易送给别人?”

荣西禅师非常平和地对弟子说:“也许你们无法理解,可是我实在是为尊敬佛陀才这样做的。”

弟子们一时无法领悟老师的深意,愤愤地说道:“老师!您说是为了尊敬佛陀才这么做的,那么我们将佛陀圣像变卖以后用来布施,这种不重信仰的行为也是尊敬佛陀吗?”

荣西禅师不再辩解,只是说:“我重视信仰,我尊敬佛陀,即使下地狱,我也要为佛陀这么做!”弟子们仍然不服,还是嘀咕个没完。

荣西禅师于是大声斥责道:“佛陀修道,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么对待众生的?你们真的了解佛陀吗?”

真正的信仰,不是仅仅挂在嘴上的,更不是只用来顶礼膜拜的。

弦外有音

迷茫的人生需要信仰的天光,真正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外界条件而改变。信仰是你生命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真正的信仰应该存在于具体的事情之中,甚至存在于一件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之中,比如雪中送炭。真正慈善的人,不会拘泥于礼节和形式,他们会将自己的善念化为一汪清泉,让其流进所有干渴的心灵。

人生需要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外界条件而改变。拥有了真正的信仰,看清了信仰之灯,就会处变不惊,稳操航向;宠辱看淡,就会获得一份洒脱的心情。这份洒脱自在就是你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故乡了。在你人生的暗夜,你仰望到那座灯塔了吗?

真我的风采,你就是佛

智慧点金石

什么是禅道?或者,什么是真理?真理不是故纸堆里圣人的玄言妙语,也非泥塑木制的菩萨神像,它活泼生动,新鲜闪亮,如绚丽的秋日阳光,如清晨初网出水的鱼。

在自然世界,在心灵深处,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它,但它无踪迹可寻,没有固定模式。像万里阳光,空朗不挂一片云;如清净之水,清溪见底看入“空无”。但这道又确确实实存在,真叫人难以捉摸!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次,一位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佛性吗?”惟宽禅师回答道:“狗是有佛性的。”

“马有佛性吗?”答:“马是有佛性的。”

“为什么这些动物都有佛性呢?”“因为他们都是众生,众生均有佛性。”

“既然这样,那么,你有佛性吗?”“我没有佛性。”

“那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你是佛吗?”“我不是佛。”

“那你究竟是什么?”“我不是一个‘什么’!”

“佛性到底是什么?是我们能看到,或是能想到,或是能感觉到的吗?”“什么也不能,只能悟到。”

惟宽禅师反过来问这位学僧:“荒田没有水,瘠土没有肥,能耕吗?”学僧答曰:“不能。”

“往荒田里注水,往瘠土上施肥,就一定能种出粮食吗?”,答:“恐怕不能吧!”

“香里有没有佛?油里有没有佛?”“没有。”

“买香油,买油烧能烧出佛吗?”“当然不能!佛到底是什么?”

惟宽禅师最后说:“真正的佛,是一种澄静的智慧,一种明亮的作为,不是烧香磕头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圆,处处空寂,无争执无欲望,一切都可放下或牺牲,这就是真佛!众生平等,皆可成佛。真我就是佛,佛就是真我。”

佛性就是你的自性,就是真我的风采。

弦外有音

释迦牟尼佛其实就是一个最平凡同时也最伟大的人,也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平常就是真道,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所以真正的人道完成,也就是出世、圣人之道的完成。

活出了真我的风采,你就是佛,你也能成圣,你相信吗?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

智慧点金石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让自己发光。

禅宗秉承的佛法是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这才是生命的最高道德,也是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最闪耀的情怀,值得世间的每一个心灵向上者的皈依。

一个人,如果能够心存善念、行善性,即使他从来没有学过佛,他也可以被称为菩萨,因为他心中的光,照耀着这个荒寒冷漠的世间。

故事苑:曲径通幽

禅是一盏灯,照亮自己,更照亮别人。下面故事中的这位盲者比明眼人更幸福,他在暗夜挑的灯笼,成为过路人的向导,也让他自己避开许多危险。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僧人的感悟其实正说明佛的境界,一个将布施放在第一位的人,就无愧于佛的称号了。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有一天黎明,佛陀进城。

在路上,佛陀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礼拜着。

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啊?”

那个男子说:“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各方礼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会得到幸福的。”

佛陀说:“我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

接着,佛陀慈祥地说了活得幸福的方法:“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令父母欢喜、安慰;第二,敬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做一个好助手,夫妻要互相敬爱;第四,善待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第五,尊敬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善待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大,不要令他过分疲倦。这六种人是我们生活中心的人物,和他们相处得合理,会有快乐的家庭、美满的人生。否则,只是礼拜各方,有什么用啊?”

善生听了十分高兴,从此参禅悟道,心中的幸福感觉日益增多。

弦外有音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布施为何物,甚至明知布施的好处而不去实施,一定不会有所成就。而有些人明明是布施者,却心怀感谢,这是何等光明伟大的心胸。

我们总是想要别人对自己好,而事实上,我们只有先对别人好,别人反过来才会对自己好。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要怎样对待别人。

施比受更为有福。一个肯为别人提灯开路的人,一定会收获光明温暖的幸福人生。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智慧点金石

人生要在最后看结论,要在艰难困苦或经历许多之后才得到他的最终表现,平常人大多会被一时的表现遮蔽。人格坚定的人,即使大风浪来临,人格还是挺然不动摇,不受物质环境影响,不因社会时代不同而变动。

持之以恒的人会在人生的后程发力,经过长时间的积蓄,厚积薄发,往往能笑到最后。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简单来说,人生的定论总要在经过一定事情之后,才能得出,而不由个人的禀赋决定。

故事苑:曲径通幽

弟子们问禅师:“老师,如何才能成功呢?”

禅师对弟子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禅师说:“做完了这件事,一年之后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

弟子们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大部分的人都骄傲地说道:“我做了!”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着?”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几个人坚持着?”这时,只有一人骄傲地说:“老师,我做了!”

禅师把弟子们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现在我想要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后来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成为禅师的衣钵传人,在所有的弟子中只有他成功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持之以恒,便没有爬不上的高峰,也没有越不过的坎。

弦外有音

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较量过程,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快慢。如果你能够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静下心来,遇到困难不气馁、不灰心,矢志不移地前进,那么最终你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