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精彩的成长故事全集
5288300000033

第33章 享受生命中友谊的阳光 (2)

能患难与共的朋友才是成长中的知己,也才是真正的朋友。英文谚语中有一句叫“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也是说患难中见真情的人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足见古今中外关于朋友的定义都有惊人的一致。

那些平日里呼朋引伴,一到大难临头就各自飞的人如何能算得上朋友呢?

考验友谊的苹果

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有一天,两位患难与共、形同兄弟的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这时,一位老人出现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小的那个,只能令你苟延残喘,最终还会极痛苦地死去。”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不去碰那个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之光的果子。

夜深了,两个好朋友深情地凝望着对方,他们都相信,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晚。

当太阳从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醒了过来,他发现,另一位不在了,而树上只剩下一个干干巴巴的小苹果。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他悲愤地吃下这个苹果,继续向前方走去。

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下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呼吸了,可是他的手上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苹果。

【成长箴言】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一个人为了朋友能够舍弃自己的性命,只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这是多么诚挚而稀有的真情。

一位伟大的哲人曾说过:“想要我为一个朋友去死,这并不困难。难的是找不到值得我一死的友人。”如果有幸在尘世间寻觅到一份真挚的友谊,真要感慨一句“夫复何求”!

最伟大的友情是怎样的?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冷漠是交友的天敌

在所有能够破坏友谊的因素中,冷漠与自私是来自人灵魂深处的丑恶。

有两个重病人同住在一间病房里。房子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病人的床靠着窗,他每天下午可以在床上坐一个小时。另外一个人则终日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来的时候,都会描绘窗外的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可以看到公园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人们在绿草如茵的地方玩球嬉戏,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朋友的诉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外面的风景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越是这么想,越觉得不是滋味,就越想换位子。这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个人忽然被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进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渐渐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时那人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开口问护士,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他,将他换到了那张床上,他感觉很满意。人们走后,他用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张望……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几天之后,他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他看到的不仅是一堵冷漠的墙,还有自己丑恶的心灵。

【成长箴言】

成长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要有爱人的能力。如果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呢?朋友,丢掉你的冷漠,打开你尘封的心,释放心中的爱吧,你的生命会因爱而更精彩。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灵药,爱是心灵得以健康成长的沃土。爱,以和谐为轴心,照射出温馨、甜美和幸福。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亲人、朋友、家庭、社会。无爱的社会太冰冷,无爱的荒原太寂寞。爱会打破冷漠,让尘封已久的心重新温暖起来。

友谊之花需要真诚之水浇灌

对朋友不能付出真诚的人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友谊,他们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

黄牛看见狐狸在树下呜呜地哭,问他为什么悲伤。

狐狸抹了一把眼泪,说:“人家都有三朋四友,唯独我孤零零的,心里难受哇……”

黄牛问:“花猫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叹口气,说:“花猫与我交友一载,没请过我一次客,这算什么朋友?我早跟他散伙了。”

黄牛问:“山羊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摇摇头,说:“山羊与我结拜半年,从未给过我一分钱的好处,还有啥朋友味?我早跟他断绝往来了。”

黄牛长叹了一声,问:“听说你曾经跟大黑猪的关系还可以?”

狐狸气得直跺脚,说:“我早把他给踢了,你想想,大黑猪能帮我什么忙?当初我根本就不该认识那个蠢家伙。”

黄牛戏谑地一笑,调侃道:“狐狸先生,我送你一样东西吧。”

狐狸眼睛一亮,心想这下可以讨到便宜了,立马止住哭,问道:“什么东西?”

黄牛扭过头,扔下一句“贪鬼”,头也不回地走了。

【成长箴言】

交朋友要真诚,不能只想从朋友那里获得什么,更重要的是为朋友付出。你对朋友好,以真心换真心,这样你才会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帮助,你的朋友也才会越来越多,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对朋友的真诚是应当付出许多东西的,包括情感上的沟通和物质上的帮助。许多人总喜欢口是心非,总喜欢利用别人,但是青少年朋友不应这样活着。

永远做一个真诚的人,因为给予朋友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只有自己富有才能给予别人。希望有所收获的付出便不再纯洁,因为它把友谊变成了交易。懂得付出的人是真正拥有财富的人,只要他能帮助朋友,只要还有朋友需要他的帮助,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猜疑是破坏友谊的杀手

猜疑在朋友间,有如看不见的杀手,却能闻到它弥漫的气味。

雌雄二鹰居住在一起,秋天到了,它们一起出去采摘果实,然后放在窝里。

时间一长,果子就干了,本来满满一窝的果子就剩下了半窝。雄鹰就责怪雌鹰说:“我们采摘果子那么辛苦,现在却不明不白地少了半窝,一定是你偷吃了。”雌鹰申辩道:“我没有偷吃,果子是自己少的。”雄鹰说:“果子又没有长翅膀,难道会自己飞走,你偷吃了,竟然还不承认,我真是认错了你。”说完就啄死了雌鹰。

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雨水把窝里的果子一泡,果子又变成了满满一窝。雄鹰一看,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雌鹰,可是已经没有办法挽救了。

【成长箴言】

什么是朋友之间交往的毒药?看完这个故事,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其实很明显,它就叫猜疑。

朋友之间如果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失去一个朋友比得到一个朋友更容易。平时很要好的朋友,在怀疑论的驱使下,往往就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请珍惜你们之间来之不易的友谊,它是时间和心血的结晶,如果轻易怀疑一个朋友,那么你就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朋友!

只因是朋友

“朋友”一词虽简单、朴实,却需我们用心去诠释。

这是一个发生在越南的故事。

几发追击炮弹突然落在一个小村庄的一所由传教士创办的孤儿院里。传教士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伤,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大约8岁。

村里人立刻向附近的小镇要求紧急医护救援,这个小镇和美军有通讯联系。终于,美国海军的一名医生和护士带着救护用品赶到。经过查看,这个小姑娘的伤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她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但得有一个与她血型相同的献血者。经过迅速验血表明,两名美国人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但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医生用掺和着英语的越南语,加上临时编出来的大量手势,竭力想让他们幼小而惊恐的听众知道,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他们询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回答是一片沉默。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迷惑地望着他们。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缓慢而颤抖地举了起来,但忽然又放下了,然后又一次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恒。”小男孩很快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被酒精擦拭以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输血过程中,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抽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了脸。

“疼吗?恒?”医生问道。恒摇摇头,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问他是不是针刺痛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医疗队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在此刻,一名越南护士赶来援助。她看见小男孩痛苦的样子,极快地用越南语向他询问,听完他的回答,护士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顷刻之后,他停止了哭泣,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那位越南护士。护士向他点点头,一种消除了顾虑与痛苦的释然表情立刻浮现在他的脸上。

越南护士轻声对两位美国人说:“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误会了你们的意思。他认为你们让他把所有的鲜血都给那个小姑娘,以便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海军护士问。

这个越南护士转身问这个小男孩:“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小男孩回答:“她是我的朋友。”

【成长箴言】

“朋友”两个字,有时候显得快乐无比,有时候却很沉重。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说:“连一个高尚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着的。”很庆幸,故事中的小女孩拥有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友谊。当然,那名小男孩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情操和气概,是许多成年人都不及的。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小男孩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朋友是无形的财富

没有交往,人类连最简单的活动也不可能进行。

那是1960年10月的一天,在报社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任务单前,科宁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把那一行字看了几遍:

科宁斯——采访埃莉诺·罗斯福。

这不是非分之想吧?科宁斯成为《西部报》报社成员才几个月,还是一个新手呢,怎么会给他如此重要的任务?科宁斯转身去找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停住手中的活,冲科宁斯一笑:“没错,我们很欣赏你采访哈伍德教授的表现,所以派给你这个重要任务。后天只管把采访报道送到我办公室来就是了,祝你好运,小伙子!”

“祝你好运”,说得轻巧,科宁斯觉得自己即将面对的是前总统夫人,她不但曾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共度春秋,而且有过不凡之举,科宁斯觉得自己只是个毫无名气的毛头小伙子。

科宁斯急匆匆地奔进图书馆,寻找所需要的资料。科宁斯认真地将要提的问题依次排序,力图使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同于她以前回答过的问题。最后,科宁斯终于成竹在胸,对即将开始的采访甚至有点迫不及待了。

采访是在一间布置得格外别致典雅的房中进行的。当科宁斯进去时,这位75岁的老太太已经坐在那里等着他了。一看见科宁斯,她马上起身与他握手。她那魁梧的身躯、敏锐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科宁斯在她旁边落座以后,便率先抛出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

“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发觉哪一位最有趣?”

这个问题提得好极了,而且科宁斯早就预估了一下答案:无论她回答的是她的丈夫罗斯福,还是丘吉尔、海伦·凯勒等,科宁斯都能就她选择的人物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

罗斯福夫人莞尔一笑:“戴维·科宁斯。”

科宁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选中我,开什么玩笑?

“呃,夫人,”他终于挤出一句话来,“我不明白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