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零售经营实务
5304800000004

第4章 零售业概述(3)

在商业发展的历史上,专业店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社会,它已成为名品荟萃之地。经营最高档时装、首饰、香水、钟表和皮包的商店,往往不是百货店,而是各个名牌专业店。因此,人们称专业商店为零售业的“贵族”。

目前的专业商店又有专业店和专卖店之分,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并且具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的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例如服装店、体育用品商店、家具店、花店、书店等。在国外,专业店又可以根据其产品线的宽窄程度进一步分类,如时装店就是单一产品线商店,男式时装店则是有限产品线商店,而男式定制衬衫店是超级专业店。

专业店的特点是:①选址多样化,多数设在繁华商业中心、商店街或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内。②营业面积根据主营商品特点而定。③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主营商品占经营商品的90%。④经营的商品、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⑤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销售。⑥从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专卖店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牌,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和中间商品牌的零售业态。其与专业店的不同特点是:①商品结构以著名品牌、大众品牌为主;②销售体现在量小、质优、高毛利;③商店的陈列、照明、包装、广告讲究;④注重品牌名声、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性服务。

近几年,专卖店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几乎涵盖了各个商品种类,除了传统的服装、化妆品、鞋帽等外,其他如电器行业的海尔、科龙、TCL专卖店;汽车行业的本田、富康、桑塔纳等专卖店;计算机行业的专卖店也引人注目。以联想、方正、连邦为代表的计算机软硬件连锁体系日趋完善。联想在1998年推出了联想1+1特许专卖店体系,使其形成直营与特许经营并存的局面。专卖店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国内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已经出现了一批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名牌商品,加上国际著名品牌的进入,各自形成了一定的忠实消费群;二是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渐提高,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担忧使之更相信专卖店商品;三是制造商利用开设专卖店来开辟新渠道,控制营销主动权,实施整体营销策略,树立品牌形象。

(3)超级市场。超级市场是指实行自助服务和集中式一次性付款的销售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用品(包括食品和日用品)一次性购足需要的零售业态,并普遍运用大工业的分工机理,实行对零售经营过程和工艺过程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改造,普遍实行连锁经营方式。

超级市场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在于它创新性的经营方法,它承继了百货商店规模大、品种多的优势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采取了开架自选售货方式以及低费用、低毛利、低价格的“三低”政策,从而使顾客购买商品时感到更方便、轻松、自如。超级市场标志着一场零售革命的爆发,其对零售业的革新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化带来了以下影响。

①开架售货方式流行。开架售货尽管不是超级市场首创,但它却是因超级市场而发扬光大的,超级市场采用的自选购物方式,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手段不仅冲击了原有的零售业态,而且影响了新型的零售业态,后来出现的折扣商店、货仓式商店、便利店等都采取了开架自选或完全的自我服务方式。

②人们购物时间大大节省。随着女性工作时间增多,闲暇时间减少,人们已不把购物当作休闲方式,要求购物更方便、更快捷,超级市场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新要求,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各类商品集中到一起,大大节省了人们的购物时间,使人们能将有限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娱乐、健身等活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超级市场实施的统一结算和关联商品陈列,也大大节省了人们选购商品和结算时间。

③舒适的购物环境普及。超级市场所营造的整齐、干净的舒适购物环境,取代了原先脏乱嘈杂的生鲜食品市场,使人们相信购买任何商品都能享受购物乐趣。

④促进了商品包装的变革。开架自选迫使厂商进行全新的商品包装设计,展开包装、标识等方面的竞争,出现了大中小包装齐全、装潢美观、标识突出的众多品牌,这也使商场显得更整齐、更美观,造就了良好的购物环境。

(4)连锁商店。连锁商店的出现是零售业竞争的结果。一些大商店为了扩大规模,取得竞争优势,建立了连锁商店。一些小商店为了对付大商店,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采取了联合策略,实现规模效益,以赢得价格上的优势。

连锁商店最先在食品零售业发展起来,逐渐扩展到鞋、纺织品和服装等。

连锁集团的结构是建立在一个中心组织的基础上,这个中心组织经营管理各个商店。它负责制定集团的总策略和中短期目标。集团对外实行统一进货,集中仓库管理。连锁商店之所以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主要在于零售组织的重大变革。连锁商店的特点将在本书第八章中介绍。

(5)便利店。便利店是一种以经营食品和日用品为主,营业时间长,方便顾客购买的一种小型自选商场。

便利店起源于美国的南陆公司,当时它延长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故称“7-11”商店,目前这家方便商店的营业时间已演变成24小时全天营业,而且每周7天营业。但仍沿用“7-11”早已脍炙人口的名称。

便利店的特点:①规模小,经营品种有限;②时间和地点方便周围居民购买;③高费用、高毛利、高价格;④多种便民服务。从上述特点来看,如果一家商店为便利店,它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店址。商店应尽量设在居民住宅区内,方便居民就近购买。国外便利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住在公寓里的老年人和单身职工,有些家庭主妇也会临时买些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店址越靠近顾客越便利。

时间。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一般是24小时全天候营业,一星期七天营业可以让顾客在任何需要时都能购买到所需的商品。

商品。便利店出售的商品由于营业面积的限制不可能太多,但应包括基本日常用品,商品组合是广而窄的组合,种类较多,但选择性较少,每种商品或许只有一两个畅销品牌。

场所。商店招牌应突出“便利店”三字,很多便利店加上24小时营业。场内应设有电子收款机,员工操作熟练,不会出现排队等候现象。许多便利店还设有微波炉,顾客用它热面包和牛奶很方便。

附加便民服务。便利店还可以附设一些其他便民服务,如出售报纸、邮票,代充液化气,代收电话费等,赢得社区居民的好感。可见,便利店只要将它的所有经营策略定位在“便利”的价值链上,便能体现出它与其他零售商店的区别来,也就形成了“便利”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便利店不仅仅是便利性商品的销售场所,也是提供便利性服务的服务站点。便利店的服务功能对亚洲地区高密度人口的城市来说生活意义重大,它将成为社会的生活服务站,极大地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信息社会中,便利店的功能又会具有信息站点和物流站点的功能,便利店形成的连锁网络将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是指在一个大型建筑体(群)内,由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体。购物中心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了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满足了人们购物与休闲活动相结合以及对购物环境舒适性与安全性的要求,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乐园。

购物中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由发起者有计划地开设,实行商业型公司管理,中心内设商店管理委员会,共同开展广告宣传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内部结构由百货商店或超级市场作为核心店,以及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设施构成;服务功能齐全,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根据销售面积,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址一般设在商业中心区或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交汇点;商圈根据不同经营规模、经营商品而定;设施豪华、店堂典雅、宽敞明亮,实行卖场租赁制;目标顾客以流动顾客为主。

购物中心的出现,使人们所追求的在一座建筑物内享乐人生的一切有了可能。有人曾夸张地说,只要有钱,在购物中心生活一辈子也不会寂寞。欧美国家的购物中心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因为城市中心人口的大量外迁,市中心的“空城”化使得城乡结合部的各种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为新一轮的商业业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购物中心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购物中心招牌,但此时的购物中心大多名不副实,与百货商店没有什么区别,给人们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较为规范的购物中心,如北京的新东安、广州的天河城、武汉的武汉广场、沈阳的东亚广场等,这些购物中心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具有购物与游乐等综合功能。尽管这些购物中心与欧美购物中心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基本具有了购物中心的特征。

(7)步行商业街。商店街,就是布满许多店铺,实行松散联合经营的街道。禁止任何车辆通行,只允许顾客步行游览购物的商店街称为步行商业街。

步行商业街不仅保持了商店街的布局、管理格局,而且禁止车辆穿行。人们可以安全、舒适地游览、观光、购物。在步行商业街,人们既可以避免车辆的噪音和污染,又可以产生置身于田野和海滩散步的感觉,因此是一种返璞归真。

(8)网络商店。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改变了整个零售业。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网络技术打破了零售市场时空界限,店面选择不再重要。店面选择在传统的零售企业经营中,曾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人甚至将传统零售企业经营成功的首要因素归结为:“PlacePlacePlace”(选址、选址,还是选址),因为没有客流就没有商流,客流量的多少,成了零售经营至关重要的因素。连锁商店之所以迅速崛起,正是打破了单体商店的空间限制,赢得了更大的商圈范围。而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突破了这一地理限制,任何零售企业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都可以将目标市场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真正国际化了,商业竞争更趋激烈。对传统商店来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要立足市场必须更多地依靠经营管理的创新。

②销售方式发生变化,新型业态崛起。信息时代,人们的购物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将从过去的“进店购物”演变为“坐家购物”,足不出户,便能轻松在网上完成过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购物过程。购物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商店销售方式的变化,一种崭新的零售业态——网络商店应运而生,其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成为全球商业的主流模式并与传统有店铺商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传统零售企业为适应新的形势,也将引入新型经营模式和新型业态来改造传统经营模式,尝试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结合网络商店的商流长处和传统商业的物流长处综合发挥最大的功效。零售业的变革不再是一种小打小闹的局部创新,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将带动传统商业转型和升级,网上购物符合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③零售企业组织面临重组。信息时代,零售业不仅会出现一种新型业态——网络商店,同时,传统零售业态也将面临重组。无论是企业内的还是企业与外界的,网络技术都将代替零售企业原有的一部分渠道和信息源,并对零售企业的企业组织造成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业务人员与销售人员的减少、企业组织的层次减少、企业管理的幅度增大、零售门店的数量减少,虚拟门市和虚拟部门等企业内外部虚拟组织盛行。这些影响与变化,促使零售企业意识到组织再造工程的迫切需要。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企业内部作业方式,以及员工学习成长的方式,个人工作者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进一步提升。这些都迫使零售企业进行组织的重整。

④经营费用大大下降,零售利润进一步降低。信息时代,零售企业的网络化经营,实际上是新的交易工具和新的交易方式形成过程。零售企业在网络化经营中,内外交易费用都会下降,就一家零售企业而言,如果完全实现了网络化经营,可以节省的费用包括:企业内部的联系与沟通费用;企业人力成本费用;避免大量进货的资金占用成本、保管费用和场地费用;通过虚拟商店或虚拟商店街销售的店面租金费用;通过Internet进行宣传的营销费用和获取消费者信息的调查费用等。另外,由于网络技术大大克服了信息沟通的障碍,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漫游、搜寻,直到最佳价格显示出来,因而将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导致零售利润将进一步降低。

4.零售生命周期没有一个人会不关心自己的生命,没有一个企业会不关注自己的命运。生与死是永恒的主题。《幸福》杂志1970年世界500强企业,到1980年代初有1/3破产。500强平均寿命为40岁,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岁,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7.5岁,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到目前,全国的老字号企业已有70%“寿终正寝”。

美国威廉·R·戴维森(WillianR.Davidson)等三位市场学者,197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零售生命周期》一文,首先提出零售商店的成长和衰落过程,也似产品一样,会形成一个生命周期,这就叫零售生命周期。它对人们研究零售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零售组织都将经历创新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这一理论分析了各种零售组织从产生到成熟的间隔期,并对各个阶段零售组织的特点作了描述,提出了处于不同阶段的各零售组织可采取的相应策略,包括投资增长和风险决策、中心业务管理、管理控制技术的运用和最佳的管理作用等方面。

(1)创新期。在此阶段,出现了新的零售组织,由于新型零售组织的许多特点与传统零售组织不同,因此,新型组织具有差别优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迅速提高。